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00篇
  免费   1136篇
  国内免费   1922篇
耳鼻咽喉   171篇
儿科学   239篇
妇产科学   274篇
基础医学   1977篇
口腔科学   448篇
临床医学   5845篇
内科学   1620篇
皮肤病学   365篇
神经病学   522篇
特种医学   6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46篇
综合类   14137篇
预防医学   3841篇
眼科学   541篇
药学   3617篇
  88篇
中国医学   1973篇
肿瘤学   7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1542篇
  2013年   1642篇
  2012年   2200篇
  2011年   2425篇
  2010年   2140篇
  2009年   2246篇
  2008年   3306篇
  2007年   2640篇
  2006年   2140篇
  2005年   2710篇
  2004年   2159篇
  2003年   1709篇
  2002年   1332篇
  2001年   1223篇
  2000年   991篇
  1999年   908篇
  1998年   593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413篇
  1995年   424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1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资助项目名单。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牵头,联合药学院申报的中美医药尖端人才培养项目、联合药科院申报的中法纳米医药双博士学位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再次获得立项资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能够在体记录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场电位多通道电生理记录平台。方法 在小鼠丘脑网状核植入记录电极,采用OmniPlex神经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的局部场电位,用Offline Sorter和NeuroExplore等软件对局部场电位滤波,对滤波后的γ和θ振荡场电位进行频谱分析。小鼠ip给予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2.25 mg·kg-1验证记录到的γ振荡;随后观察ip给予T型钙通道拮抗剂TTA-A2 1.0 mg·kg-1后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γ和θ振荡;最后用尼氏染色验证电极植入位点。结果 在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记录到γ振荡局部场电位。与基线相比,荷包牡丹碱降低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30~80 Hz和35~45 Hz γ振荡功率谱(P<0.05,P<0.01),而对θ振荡无影响。与基线相比,TTA-A2降低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γ和θ振荡功率谱(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丘脑网状核处可见清晰电极轨迹,电极尖端处于目标脑区,表明电极植入位点正确。结论 建立了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场电位记录平...  相似文献   
3.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和大流行期间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目前流感疫苗生产主要仍依赖鸡胚培养技术,但近年来,使用动物细胞基质代替鸡胚培养已成为流感疫苗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随着贴壁培养及无血清全悬浮培养等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已有多种动物细胞系用于流感疫苗生产。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流感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又称Luys体,由法国神经科学家朱尔斯于1865年发现,位于丘脑下部或黑质背侧和内囊内侧,属于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BG)核团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量文献表明,STN在大脑运动皮层-BG-丘脑-皮层神经回路中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因此,无论就解剖位置还是功能角度而言,它都是BG系统发挥调控运动功能的关键点,也是临床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干预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Bcc以及Bcc与干扰菌的混合物在不同的增菌培养基中能否生长和增殖;探讨不同的 Bcc菌种对增菌培养基的营养需求和抗生素的耐受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Bcc的代表菌株、干扰菌以及 Bcc与干扰菌的混合物分别接种至TSB、10倍稀释的TSB、添加10 mg·L-1庆大霉素的TSB和添加250000 U·L-1多粘菌素B的TSB中培养,划线分离至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结果,并对可疑菌落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只接种Bcc的4种增菌培养基均能使之良好地增殖。低量的Bcc(约102 cfu)与高量的干扰菌 (104 cfu)的混合接种,除了神秘伯克霍尔德菌CMCC(B)23010外,4种增菌培养基能使Bcc增殖并被检出。结论:添加抗生素的TSB与未添加抗生素的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TSB可以作为Bcc检验时的增菌培养基使用。生长缓慢且活力弱的Bcc菌株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会被漏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基于分离胶的两种前处理方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302例,分离胶?皂甙法和分离胶沉淀法分别处理后对阳性血培养标本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分别与培养鉴定结果比较。结果:分离胶?皂甙法可在45 min内完成鉴定,分离胶沉淀法需20 min;单数菌感染标本288例,使用两方法直接鉴定的准确率均为86.81%(250/288),其中两方法分别鉴定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真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复数菌感染标本14例,仅分离胶?皂甙法1例与培养鉴定结果一致,其余标本两种方法均仅可准确鉴定其中的一种细菌。结论:两种基于分离胶的前处理方法联合质谱均可直接、快速、准确地鉴定血培养病原菌,分离胶沉淀法可作为本实验室血培养快速鉴定常规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3种检测方法在不同类型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住院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病组111例(肺结核组103例和肺外结核组8例),非结核病组29例。同时采用外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3种方法检测各组患者的标本,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IGR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Xpert MTB/RIF在结核病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39%、37.84%和64.86%,与非结核病组比较(27.59%、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与肺外结核组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在菌阳患者和菌阴患者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72.41%、0.869、92.7%、67.7%。IGRA和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0%、72.41%、0.934、93.0%、84.0%。结论IGRA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最高;IGRA和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AU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IGRA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医生诊断结核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宏基因组学和培养组学技术对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原检测、分离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对2019年7月1日收治的1例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主动脉层术后持续间断发热,经抗真菌治疗后效果不佳,经宏基因组学测序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分离病原提示疑似米氏克雷伯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调整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发热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后出院。结论:米氏克雷伯菌感染较少见,且易误诊为其他克雷伯菌,应用宏基因组学联合培养组学技术可尽早明确该病原所致感染,以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次性吸痰器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留取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入住PICU首次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病区将其分为观察组302例和对照组318例,观察组采取一次性吸痰器配合一次性吸痰管留取痰培养标本;对照组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留取痰培养标本。比较2组痰培养标本质量、留取痰培养标本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痰培养标本质量好于对照组(Z=-4.571,P<0.001),留取痰培养标本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t=-32.600,P<0.001)。结论 PICU患儿采取一次性吸痰器留取痰培养标本,可大大提高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缩短标本留取时间,节约人力,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