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723篇
  免费   8118篇
  国内免费   5426篇
耳鼻咽喉   559篇
儿科学   1460篇
妇产科学   1391篇
基础医学   2835篇
口腔科学   761篇
临床医学   34000篇
内科学   15950篇
皮肤病学   2502篇
神经病学   3587篇
特种医学   39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3篇
外科学   5972篇
综合类   67462篇
预防医学   20725篇
眼科学   1882篇
药学   77635篇
  137篇
中国医学   18350篇
肿瘤学   965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858篇
  2022年   1846篇
  2021年   2358篇
  2020年   3022篇
  2019年   2782篇
  2018年   1326篇
  2017年   2934篇
  2016年   3093篇
  2015年   4680篇
  2014年   9725篇
  2013年   10122篇
  2012年   14076篇
  2011年   15342篇
  2010年   14835篇
  2009年   14648篇
  2008年   16361篇
  2007年   14766篇
  2006年   14048篇
  2005年   15582篇
  2004年   15682篇
  2003年   13969篇
  2002年   10125篇
  2001年   11868篇
  2000年   9498篇
  1999年   7657篇
  1998年   7470篇
  1997年   7205篇
  1996年   5766篇
  1995年   5501篇
  1994年   3217篇
  1993年   1936篇
  1992年   1739篇
  1991年   1442篇
  1990年   939篇
  1989年   1057篇
  1988年   216篇
  1987年   193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作为一种可以替代肺和心脏功能的呼吸循环支持技术,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近年来在各种危重症呼吸、循环衰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1-2])。ECMO主要包括动力泵、氧合器、各种管路及监测系统等,静脉血通过体外膜肺氧合后再回输给静脉或动脉,实施肺保护性通气,从而使肺脏得到休息,肺功能得以恢复~([3-4])。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究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呼吸障碍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潜在有效的化学药和中药。方法 使用GenCLiP 3网站获取COVID-19和其主要症状咳嗽、发热、呼吸障碍共4个关键词的共有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基因,运用DGIdb数据库、SymMap数据库针对核心基因进行中西医治疗药物预测。结果 获得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共有基因靶点28个,其中有IL2、IL1B、CCL2等核心基因16个,使用DGIdb数据库筛选获得与16个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药包括沙利度胺、来氟米特、环孢素等28种,中药包括虎杖、黄芪、芦荟等70味。结论 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的病理机制可能和CD4、KNG1、VEGFA等28个共有基因相关,可能通过介导TNF、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COVID-19病理过程。潜在有效药物可能通过作用相关靶点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摘要:微管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成分,是筛选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标。海洋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使海洋生物具备产生独特 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能力,为新药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1972-2021年从海洋生物中分离鉴定的成 药性较好的微管去稳定剂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活性化合物来源、构效关系,临床研究进展,化学全合成及衍生物的 研究情况等,以期为医药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推进靶向微管海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建立并考察适用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体外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方法 用改良Seglen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以高糖DMEM为基础培养基培养细胞。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蛋白(ALB)和尿素氮(BUN)水平、用底物探针法检测大鼠原代肝细胞中5种细胞色素P450(rCYP450)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rUGT)代谢活性,考察培养时长对肝细胞功能和代谢酶活性水平的影响。原代肝细胞与利福平(RIF)、奥美拉唑(OMP)、β-萘黄酮(BNF)、苯巴比妥钠(PB)和地塞米松(DMS)共培养60 h,通过底物探针法检测代谢物的变化,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代谢酶mRNA的表达水平,筛选多种代谢酶的阳性诱导剂。结果 改良后的分离方法可得到活率大于90%,能正常分泌ALB和BUN的原代肝细胞,培养至第9天仍可维持基本功能和正常形态。rCYP1A2、rCYP2B1和rCYP3A1随培养时长活性下降迅速,48和72 h下降至20.54%~23.15%和0~7.80%。rCYP2D2和rUGT酶活性下降较缓,48和72 h可维持在57.41%~76.77%和25.25%~35.24%。诱导剂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20例和普通球囊组(CB组)22例。DCB组病人采用紫杉醇释放高压分流球囊扩张成形术,CB组病人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病人术前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2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初级通畅率高于CB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用药治疗改善前后全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值的变化情况,探讨其脑功能异常的潜在机制。材料与方法纳入诊断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和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价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分别在用药治疗前和用药治疗8周后,采集所有患者rs-fMRI数据,基于DPABI V2.3(Data Processing&Analysis of Brain Imaging,DPAB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得到ALFF和DC图,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量表和脑功能图像差异。提取治疗后全脑的ALFF、DC值与所有患者的临床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所有MDD患者用药治疗前后HAMD17评分(27.59±3.89 vs.8.18±5.81,P<0.001)、即刻记忆(88.94±18.71 vs.102.77±13.18,P<0.001)和注意(108.41±18.66 vs.113.12±17.61,P=0.014)均有明显改善。用药治疗后左侧壳核、右侧额中回/背外侧额上回的ALFF值增高[均经高斯随机场(Gaussian random field,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用药治疗后左侧距状回/右侧小脑Ⅵ区的DC值增高,而右侧背外侧额上回/额中回的DC值减低(均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DD患者症状改善后右侧额中回的ALFF值与教育年限之间呈正相关(r2=0.27,P=0.03);治疗后右侧颞上回的DC值与延迟记忆呈负相关(r2=0.672,P<0.0001,GRF校正),右侧缘上回/颞上回的DC值与即刻记忆呈负相关(r2=0.668,P<0.0001,GRF校正)。结论本研究显示经过药物治疗后的MDD患者静息态脑活动(ALFF,DC)与认知能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此结果可能作为疾病进展的新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预示ALFF和DC可能帮助探索MDD的潜在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