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孔子被后世奉为道德完人,但他并非没有喜怒好恶之情。《论语》中孔子带有愠怒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反映孔子所真正重视的问题及其道德判断倾向。孔子之“愠”首先表现在他对社会的深刻认知,且因种种阻力而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其次是孔子认识到,乱世的根源在于“非礼”,因而对于违反礼仪或忽视礼仪的行为每每予以激烈的批判;再次是孔子在学习的方向与动力方面,对某些不良现象不惜批评与指责。孔子诚挚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其愠怒言论富有道德判断价值,堪称对当时社会人心的正面观照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