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95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47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70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40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081篇
内科学   729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5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5篇
外科学   448篇
综合类   10368篇
预防医学   168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401篇
  42篇
中国医学   3784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521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686篇
  2014年   1412篇
  2013年   1338篇
  2012年   1681篇
  2011年   1930篇
  2010年   1828篇
  2009年   1765篇
  2008年   1972篇
  2007年   1888篇
  2006年   1787篇
  2005年   1763篇
  2004年   1640篇
  2003年   1589篇
  2002年   1299篇
  2001年   1257篇
  2000年   939篇
  1999年   858篇
  1998年   811篇
  1997年   771篇
  1996年   739篇
  1995年   750篇
  1994年   634篇
  1993年   525篇
  1992年   396篇
  1991年   392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326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2例,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2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2种心电图对不同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90%)高于较常规心电图(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单发、成对性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单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性房性早搏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对比,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高,可检出多种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特征及其预后,为该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某医院心律失常住院的成年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分类(以病历资料中记录结果为准,包括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及心率失常情况)及预后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某医院心律失常住院的成年患者2 126例,2018年654例,2019年688例,2020年784例,病例数逐年增加。男女性别比为1.3∶1,年龄42~81岁,以60~81岁所占比例最高,为71.59%,就诊时间以8:00~12:59时所占比例较高,为35.75%。疾病分类中激动起源异常情况以激动起源异常为主,占56.91%,心率失常以快速性心律失常所占比例较高,为57.29%。不同年龄和心率失常情况不同的患者在不同年份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性别和激动起源异常情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心率失常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 126例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好转出院2 010例,转院70例,死亡46例。2020年好转出院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年份、年龄、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及心率失常情况不同的心律失常住院患者预后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好转出院患者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发病特点存在差异,掌握疾病发病特点有利于整合工作,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3.
张静 《当代医学》2022,28(3):144-14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n=41)与非RA组(n=55)。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多支血管病变、下壁梗死、糖尿病、Killip≥Ⅱ级、梗死时间<6 h均为导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多支血管病变、下壁梗死、糖尿病、Killip≥Ⅱ级、梗死时间<6 h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0例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取单纯胺碘酮给药治疗,实验组40例则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治疗14 d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提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对于AMI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治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在不同时段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且根据其有无发生心律失常作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其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总计46例(46.00%)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占据56.52%(26/46),缓慢型心律失常占据43.48%(20/46),均多集中于术中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群体中,性别、年龄、梗死前心绞痛以及手术时间和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而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和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P<0.05)。结论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根据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以尽量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药汤剂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VIP、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汤剂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24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OR=4. 17,95%CI(3. 31,5. 26),P 0. 05]; 2)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OR=4. 30,95%CI(2. 54,7. 29),P 0. 05]; 3)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OR=3. 96,95%CI(2. 94,5. 32),P 0. 05]。结论: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34-437
目的:探讨右室Tei指数和P波离散度(Pd)对预测高原性心脏病(HAHD)患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130例HAHD患者,于入院后检查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动图。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右室Tei指数;测量最大P波时限(P max)与最小P波时限(P min)并计算Pd。比较2组右室Tei指数、Pd等指标,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结果:心律失常组PASP、RAD、Pd及右室Tei指数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SP、RAD、Pd及右室Tei指数增大是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右室Tei指数与PASP(r=0.358)、RAD(r=0.412)和Pd(r=0.374)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右室Tei指数与Pd两者具有较弱的正相关;右室Tei指数可作为预测HAHD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应用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探讨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5月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稳心颗粒治疗,并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且两组均实施有效地临床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口腔及褥疮的护理、呼吸道的护理以及服药护理等。[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稳心颗粒在临床中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绞痛、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失眠等,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稳心颗粒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结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值为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