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0篇
  免费   981篇
  国内免费   323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273篇
口腔科学   303篇
临床医学   2331篇
内科学   771篇
皮肤病学   20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3528篇
预防医学   3790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3511篇
  16篇
中国医学   909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1089篇
  2010年   1006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1163篇
  2007年   1003篇
  2006年   978篇
  2005年   927篇
  2004年   711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报道了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了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等细菌代谢产物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利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微生物,可以建立基于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使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成为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微生物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药物靶点,并且能够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本文以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及自身研究,对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类肠道微生物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人类肠道微生物不仅在人类健康方面,而且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不断发现微生物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肿瘤之间的联系。宏基因组学作为微生物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且强调了癌症微生物群中宿主-微生物和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本综述回顾了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希望为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预认证要求,推动我国药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方法:从预认证实验室应遵循的质量管理原则出发,对照我国实验室ISO/IEC 17025体系要求,分析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中的不足。结果:预认证实验室更多地采纳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质量管理理念,而我国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在记录与数据可靠性、基于风险的变更控制和偏差调查等方面的应用与实施还存在较大差距。结论:我国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应学习和借鉴国内外GMP的质量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理念,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更多地以风险评估方式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菌群失调     
《中国护理管理》2020,(3):469-469
菌群失调(dysbacteriousis)指在原微生物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或种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以量的变化为主,因此菌群失调又称比例失调。根据失调的程度,菌群失调可分为三度:一度失调又称潜伏型菌群失调,只能从细菌定量检查上发现有变化,在临床上往往没有表现或只有轻微的反应;二度失调又称局限型菌群失调,为不可逆的失调,菌群内生理性波动转变为病理性波动,临床上多有慢性病的表现;三度失调,又称为菌群紊乱症,也称为菌交替症或二重感染,表现为原来的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的状态,临床出现急性状态如伪膜性肠炎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患病率急剧上升。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眼、肾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致残或致命的风险。共生细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宿主基因、免疫系统、饮食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肠道菌群调节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措施。文章就2型糖尿病人群肠道菌群变化、诱发2型糖尿病的机制以及肠道菌群调节对2型糖尿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原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本刊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在论文中说明以下事项:(1)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性别、年龄、体重;(5)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6)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健康状况;(8)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 建立和验证医用超声耦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活菌计数培养方法,对医用超声耦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适用性验证试验。结果 需氧菌总数计数法倾注法和滤膜过滤法细菌回收比值均值分别为0.90和1.11;酵母菌和霉菌总数计数法倾注法和滤膜过滤法细菌回收比值均值分别为0.90和1.03。倾注法和滤膜过滤法在医用超声耦合剂需氧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总数计数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膜过滤法检出能力优于倾注法。结论 滤膜过滤法更适合于医用超声耦合剂污染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杨燕  王德峰 《临床荟萃》2022,37(10):953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疾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而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肠道菌群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利用肠道菌群靶向治疗糖尿病,为临床肠道菌群辅助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