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2015,(2):150-150
<正>由国内著名影像学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郎志谨教授与苗延巍教授、吴仁华教授、马军教授共同主编的《磁共振新技术及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应用》近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共17章,50多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MRI新技术概论",分10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目前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常用的MRI新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灌注加权  相似文献   
2.
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致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利用DTI对脑梗死区弥散各向异性的变化特点及皮质脊髓束的形态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探讨DTI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扩散原理的体内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R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相对快捷的并且可以重复多次的成像技术。本文阐述了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不同的示踪方法及其各自的复杂性 ,并讨论了不同方法的潜在优势及不足之处 ,最后概述了其临床应用和保真度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是近年来在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分子扩散特性的影像学方法,给临床提供组织微观结构和微观动力学的大量信息,是惟一可以无创地描绘脑白质纤维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诊断许多疾病早期轻微的病理改变,尤其是脑白质病变.综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 MCI)的发生率不断攀升,然而目前却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或者治疗.由于形态学测量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地获取脑结构的定量信息,利用形态学测量方法探讨MCI和早期AD的诊断,以及MCI转化AD的预测研究已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形态测量学在脑功能方面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基于张量的形态测量学( TBM)和基于形变的形态测量学(DBM)3种方法,其中,尤以VBM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随着成像技术的进步,人脑解剖图像和结构图像分辨率不断提高,形态测量学技术特别是VBM方法在MCI和AD疾病诊断及转化预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比较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两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对21例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8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采用小ROI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ADC值,并比较两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分别为0.598±0.041和0.611±0.041,左、右侧的ADC均数分别为(7.292±0.363)×10-4 mm2/s,(7.299±0.305)×10-4 mm2/s,对照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均数分别为0.626±0.033和0.650±0.057,左、右侧ADC平均数分别为(7.073±0.543)×10-4 mm2/s,(7.147±0.642)×10-4 mm2/s,采用成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双侧95%的可信区间,病例组与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症组的两侧内囊前肢FA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ADC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两侧内囊前肢的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提示两侧丘脑与前额叶、扣带回前部的相互联系的白质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DTI技术,定量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上运动神经元(UMN)的受累情况。方法运用GE Signa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5例临床确诊及拟诊的ALS患者和12例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全脑DTI扫描。分别计算双侧大脑皮层下白质、皮质脊髓束及胼胝体各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并与多种临床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LS患者脑内的FA值在双侧中央前后回皮层下白质、放射冠、内囊后肢后部、大脑脚及胼胝体各部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而相应部位的MD值无显著变化。FA值与ALSFRS及最大手指敲击率呈正相关,与病程、年龄及病情进展速度呈负相关;MD值与ALSFRS、病情进展速度及年龄呈负相关,而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DTI可以通过定量检测ALS患者脑内FA及MD值的变化帮助确定上运动神经元的受累情况,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不是很明确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颞干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变化特点,并评价颞于DTI测量在TLE病灶定侧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42例发作间期TLE患者和32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双侧颞干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1-容积比(1-VR)和相对各向异性(RA)值并进行统计.结果 正常人双侧颞于之间的颞干DTI参数(DCavg、FA、1-VR和RA)均无显著性差异.TLE患者患侧颞干DCavg高于对侧颞干及正常人,而对侧颞干DCavg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患侧、对侧、正常人三组间FA、1-VR和RA存在显著性差异(患侧<对侧<正常人,P<0.001).发作间期患者的颞于DTI参数值对TLE的定侧诊断准确率为71.4%(30/42).结论 TLE患者的颞干扩散运动变化有助于TLE的定侧诊断和对TLE继发白质损伤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基于张量图谱的纤维束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健康成年人双侧皮质脊髓束扩散特征的对称性。方法 对1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原始DTI数据构建扩散权重图像模板,采用explore DTI软件追踪全脑纤维束,提取双侧皮质脊髓束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配准,分别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率(AD)和径向扩散率(RD)的特性曲线,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各参数曲线同一侧别不同格点的数值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曲线的左右侧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MD、AD及RD曲线左右两侧平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参数曲线左右两侧对称部位格点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999)。结论 健康成年人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扩散特征具有对称性,可为研究病理状态下纤维束扩散特征的改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10.
工业过程具有高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在特征提取时,引入时滞因子扩展时序矩阵可以解决现场变量带有的自相关与互相关特性问题。特征提取算法处理三阶张量形式的扩展数据时需要将三阶张量在某一方向向量化,这将破坏原始数据内在二维结构信息。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张量空间的时序扩展局部结构保持算法(Tensor-Temporal Extension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T-TELPP)。首先,改进局部保持投影(LPP)算法得到时序扩展的LPP算法(TELPP),使其充分提取欧氏空间近邻与时序近邻信息;然后,将TELPP扩展到张量空间得到T-TELPP算法。T-TELPP直接将动态扩展数据投影到特征空间与残差空间,并分别建立T2和SPE统计量。对田纳西-伊斯曼(Tennessee Eastman,TE)过程进行监测,通过与PCA、DPCA和DLPP算法对比,验证了T-TELPP算法在动态过程监测上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