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86篇
口腔科学   948篇
临床医学   470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2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31篇
综合类   780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8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创开髓(conservative endodontic access cavity,CEC)是微创根管治疗术的第一步,经CEC治疗后的患牙较大程度保留了牙尖嵴和颈周牙本质等牙体硬组织,对于减少患牙的牙体流失及增强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CEC存在多种入路方式及相应的洞型。确定髓腔入路的方法包括X线片定位法、显微CT/锥形束CT定位法以及数字化导板定位法。其中,X线片、显微CT/锥形束CT定位法操作简便,临床较为常用;而较为复杂的根管系统,利用数字化导板可建立更精准的开髓通路,减少牙体硬组织不必要的丧失,但数字化导板定位价格较高,临床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CEC的洞型包括微创开髓洞型、超保守微创开髓洞型、“Truss”洞型以及切端洞型。CEC洞型与传统开髓洞型的应力分析目前以万能力学试验机加载离体牙、有限元分析法及临床观察为主,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显示保留较多牙体组织的CEC可提高牙齿的抗折强度,但二者之间的抗折能力仍存在争议,在达到牙髓治疗目的与最大限度保留牙体结构之间如何达到平衡,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型。重新构建成三个模型,包括对称模型(左右两侧矢状角均为90°),中度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模型(左侧矢状角100°,右侧90°),重度颈椎FT模型(左侧矢状角110°,右侧90°)。在每个模型中,分别施加四种纯扭矩和复合扭矩以研究FT对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影响。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旋和前屈结合左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右旋和前屈结合右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有显著差异,与颈椎关节突关节对称模型相比,中度颈椎FT模型和重度颈椎FT模型的纤维环纤维应力呈增加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16.65%和35.16%;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了19.47%和54.39%),且重度颈椎FT模型增加更明显;关节突关节压力呈减少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3.31%和5.95%;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7.19%和15.52%),且重度颈椎FT模型减少更明显。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会增加椎间盘纤维环的应力,并且不对称程度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病理解剖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循环张应力对小鼠颅底蝶枕软骨联合细胞(SOSCs)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1 d龄小鼠的SOSCs进行体外培养,对第三代细胞加载牵张形变率分别为3%、6%、9%,频率为1 Hz,持续时间为1 h的循环张应力;用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增殖指数,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析Hif-1α的表达水平。用按相同条件培养但不加力的细胞作为对照。结果: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指数和Hif-1α相对表达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牵张形变率组的细胞增殖指数和Hif-1α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最多。结论:适宜强度的循环张应力对体外培养小鼠SOSCs的增殖和Hif-1α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管壁切应力(WSS)属于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演变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WSS的基本概念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重点探究基于血管内成像技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等影像学技术的WSS研究现状,以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模型在预测斑块进展、破裂并评估血流动力学风险中的价值,以提高识别责任斑块的效能,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程度(3D核磁共振表现)与X线踝关节应力位测量数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治疗的有踝关节韧带损伤病史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选患者测定X线踝关节应力位上距骨倾斜角度和距骨前移距离;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主要是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在MRI上进行评估。统计分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与X线应力位测量数值(距骨倾斜角度和距骨前移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完整的腓距前韧带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为(3.97±1.76)°,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为(3.86±1.18) mm;完整的腓跟韧带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为(5.64±2.13)°,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为(4.37±1.54) mm。随着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增加,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增大,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外侧韧带(腓距前韧带与腓跟韧带)损伤程度与X线踝关节应力位下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之间呈正相关 (r=0.748,P<0.001;r=0.425;P=0.002;r=0.487;P<0.001;r=0.402,P=0.004)。结论:腓距前韧带和腓跟韧带损伤程度与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和前抽屉位距骨前移距离之间(特别是内翻位距骨倾斜角)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充填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植入1颗Straumann种植体。建立对不同大小种植体-基台微间隙(5、6、7、8、9 μm)胶质充填后的种植系统模型,于面垂直向加载100 N咬合力和斜向45°加载100 N咬合力,分析种植体系统各部件及下颌骨的等效应力。结果:不论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充填与否,修复体整体和基台的受力基本相同。当该微间隙被充填时,种植体上的等效应力略微减小,下颌骨与种植体接触部分的等效应力有较明显减小。当该间隙变大时,模型的受力整体变大。结论: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充填可有效减小种植体及下颌骨的受力,添加封闭材料可能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文题释义:半月板撕裂:膝关节内半月型纤维软骨破裂,撕裂原因主要是由于膝半屈或全屈位下的扭转力所造成。半月板分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且固定,外侧半月板较小,实验主要研究外侧半月板撕裂对力学机制的影响。 动态有限元分析:将人体正常完整步态周期作为边界条件施加在膝关节半月板模型中,观察在完整步态周期下半月板以及胫骨软骨的应力变化趋势及所受应力值大小。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膝关节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分析十分广泛,但大多集中于对膝关节屈曲运动状态下的研究,针对完整步态周期下膝关节半月板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还不完善。 目的:通过对比外侧半月板撕裂模型与健康半月板模型,了解完整步态周期下半月板损伤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机制。 方法:以健康成年人膝关节CT扫描数据为基础,建立包括胫-股骨、半月板、关节软骨在内的健康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在健康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模型,探究在完整步态周期下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的生物力学机制,并与健康膝模型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①两种模型完整步态周期内的胫骨软骨瞬时应力变化趋势一致,但半月板撕裂模型中胫骨软骨在每一个瞬时受到的应力值均大于健康半月板模型,半月板撕裂模型与健康模型中胫骨软骨所受最大应力值分别为30,20.5 MPa;②两种模型完整步态周期内的半月板瞬时应力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撕裂模型中完整步态周期内半月板受到的应力均大于健康模型,半月板撕裂模型与健康模型中半月板所受最大应力值分别为69.8,41.3 MPa;③在步态周期的前60%,半月板撕裂模型中的胫骨软骨最大应力分布远大于健康模型,且随着步态周期的增长,接触范围逐渐向软骨外部边缘蔓延;在步态周期的60%以后,作用在胫骨软骨上的应力较小,最大应力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小;④两种模型中健康内侧半月板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而撕裂的外侧半月板最大应力分布范围较健康内侧半月板广,在裂纹周围出现了较严重应力集中现象,且随着步态周期的进行,应力集中区域逐渐向裂纹靠近半月板前角处偏移;⑤结果表明半月板是人体膝关节中重要的承重部件,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到半月板损伤对人体膝关节的危害。 ORCID: 0000-0002-2155-0058(吴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T11-L2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对病损部位邻近椎体和上下终板的影响,尤其是应力的变化。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人72例,构建T11、T12、L1、L2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软件读取不同对象相邻椎体、相邻椎体上终板、下椎板应力,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 4组病人基本情况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点(骨折前、骨折后、恢复后)比较,T11组和T12组、L1组和L2组病人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数据比较,在骨折前、骨折后、恢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经过椎体前缘高度的多次测量方差分析4组病人,影响病人椎体前缘高度的因素包括分组情况、时间因素、分组和时间的相互作用(P0.05);将4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相邻椎体间和终板应力的比较,发现4组病人相邻椎体应力、相邻椎体上终板应力、相邻椎体下终板应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人,椎体前缘高度及相邻椎体终板应力都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