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90篇
  免费   1468篇
  国内免费   919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645篇
妇产科学   277篇
基础医学   1110篇
口腔科学   152篇
临床医学   7509篇
内科学   3510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286篇
特种医学   6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787篇
综合类   12016篇
预防医学   5412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5503篇
  34篇
中国医学   2907篇
肿瘤学   35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750篇
  2019年   780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707篇
  2016年   805篇
  2015年   1082篇
  2014年   1774篇
  2013年   1812篇
  2012年   2575篇
  2011年   2626篇
  2010年   2528篇
  2009年   2303篇
  2008年   2649篇
  2007年   2479篇
  2006年   2224篇
  2005年   2366篇
  2004年   1964篇
  2003年   1940篇
  2002年   1433篇
  2001年   1324篇
  2000年   1090篇
  1999年   931篇
  1998年   775篇
  1997年   748篇
  1996年   683篇
  1995年   650篇
  1994年   520篇
  1993年   442篇
  1992年   404篇
  1991年   347篇
  1990年   312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汤亚箐  刘爽  但丹  黄秀娟  何其英   《四川医学》2022,43(4):317-320
目的 筛查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并回肠尿流改道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住院的334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并回肠尿流改道患者,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WHO 2016)及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系法(WHO 2004)对病例进行分组整理,并按性别、年龄、膀胱癌病理分级、膀胱癌病理分型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各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结果 334例患者均完成营养风险筛查,136例(40.7%)存在营养风险;不同性别患者营养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2);年龄≥70岁患者较<70岁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比例更高,并且年龄越大,存在营养风险的比例越高(P <0.001);不同的膀胱癌病理分级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不同的膀胱癌病理分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结论 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并回肠尿流改道患者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年龄≥70岁患者较<70岁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比例更高,并且年龄越大,存在营养风险的比例越高,临床应充分重视给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背景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全景式"地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FGMS指标与T2DM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探究佩戴FGMS的T2DM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指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并佩戴FGMS的T2DM患者79例,以尿液检查中UACR是否<30 mg/g将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n=50)和白蛋白尿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FGMS指标等。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TIR、高血糖时间(TA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偏相关分析探讨FGMS指标与lnUACR的相关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R对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 结果 白蛋白尿组T2DM病程长于无白蛋白尿组,三酰甘油(TG)、HbA1c、平均血糖(MBG)、TAR、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葡萄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葡萄糖波动幅度(MAGE)、连续每隔2 h血糖净作用(CONGA2)高于无白蛋白尿组,TIR低于无白蛋白尿组(P<0.05)。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R与HbA1c呈负相关(P<0.001),TAR与HbA1c呈正相关(P<0.001)。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TIR与lnUACR呈负相关(P<0.001),MBG、TAR、SDBG、LAGE、MAGE、CONGA2与lnUACR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70%〔OR=0.038,95%CI(0.003,0.467)〕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P<0.05),TAR升高〔OR=1.046,95%CI(1.000,1.094)〕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TIR预测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674,0.894)〕(P=0.003),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3%,最佳切点为69.71%。 结论 在FGMS指标中,TIR>70%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TAR升高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同时,SDBG、LAGE、MAGE、CONGA2等多种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也与UACR密切相关。对TIR水平较低及TAR、SDBG、LAGE、MAGE、CONGA2水平较高的T2DM患者进行FGMS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关系。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选择同时间段内到医院接受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和24 h尿样分别用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尿白蛋白、尿肌酐(Cr)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性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不同病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并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不同糖尿病病情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6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473例,女290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54.09±12.25)岁;糖尿病病程7~21年,平均病程(11.28±4.07)年。其中微量蛋白组381例,大量蛋白尿组273例,肾功能损害组109例,对照组200人。不同组别人群性别分布和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中不同组别糖尿病患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糖尿病肾病分期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FBG、TG、LDL-C、HDL-C、BUN、Scr、HMGB1、IGF-1、VEGF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不同糖尿病肾病分期患者的FBG、TG、LDL-C、BUN、Scr、HMGB1、IGF-1、VEGF165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均P<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指标后,血清HMGB1(OR=1.706)、IGF-1(OR=1.937)、VEGF165(OR=3.404)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HMGB1、IGF-1、VEGF165水平均明显增高,3种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上升,3种指标对于判定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5年,所有患者每年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眼底散瞳检查。根据UAC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组患者UACR<6.24 mg·g^(-1)(n=443);Q2组患者6.24 mg·g^(-1)≤UACR<10.21 mg·g^(-1)(n=446);Q3组患者10.21 mg·g^(-1)≤UACR<16.79 mg·g^(-1)(n=446);Q4组患者UACR≥16.79 mg·g^(-1)(n=445)。使用Cox回归分析评价正常范围内不同水平的UACR与DR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未校正还是校正模型中,随着UACR的升高,DR的发病率也随之显著升高(均为P_(趋势)<0.05)。以Q1组为对照,在未校正任何因素的情况下(模型1),Q4组发生DR的风险将升高44.3%;在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治疗方法后(模型2),Q4组发生DR的风险将升高46.9%;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预估肾小球滤过率(模型3),Q4组发生DR的风险将升高52.0%(均为P_(趋势)<0.05)。累积风险图显示:无论在未校正还是校正模型中,Q4组患者发生DR的累积风险一直保持最高,校正模型中Q4组患者DR发病累积风险高于Q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正常范围内的UACR的高值可能是DR发病的风险因素,当UACR达到16.79 mg·g^(-1)时,更应高度关注DR发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6.
<正>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患者常以尿频、尿急、尿失禁及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至泌尿外科就诊[1]。若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及正确的鉴别诊断,则易误诊、漏诊。表现为难治性下尿路症状(refractory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RLUTS),甚至引起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等上尿路病变,损害肾功能。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中枢性尿崩症(congenital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CDI)患者,曾因RLUTS并左肾轻度积水被多家医院误诊,回顾我院鉴别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探讨如何提高对RLUTS鉴别能力,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因MRI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钆对比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GBCA)后出现尿钆升高的个案。该病例静注GBCA约6 h后出现手、面部发麻,逐渐表现为全身不适,临床症状以头痛为主,后出现内脏器官灼痛、颈部皮肤紧缩感等。患者在接触GBCA 4个月后查24 h尿钆为0.097 μg/g(肌酐校正),高于美国标准[正常值范围≤ 0.019 μg/g(肌酐校正)]上限值5倍。予以依地酸钠钙1 g/d静脉滴注驱钆治疗,驱3 d停4 d为一疗程,共驱钆三个疗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同时结合文献复习,对钆毒性相关疾病进行了系统介绍,提示应重视对钆毒性相关疾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Sema3A联合尿微量白蛋白(mALB)在老年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020年5月就诊的78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6例、早期肾病组31例、肾病组1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2例设为健康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血清Sema3A、mALB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肾病组和肾病组血清Sema3A、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早期肾病组和肾病组血清Sema3A、mALB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肾病组血清Sema3A、mALB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肾病组(P<0.05);Sema3A和mALB单独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3.81%、88.89%、80.77%和69.05%、91.67%、79.49%,Sema3A联合mALB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为92.86%、97.22%、94.87%,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Sema3A和尿微量白蛋白均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标志物,且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我中心在回肠W形原位膀胱和Studer膀胱基础上改良的新式回肠原位膀胱术(Urumqi膀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61(54~66)岁。病程1个月至3年。5例为初发患者, 3例有≥2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6例为多发肿瘤, 大小0.5~2.5 cm。2例为单发肿瘤, 大小均为3.0 cm。术前经PET-CT检查无远处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肿大, 无上尿路积水。膀胱镜检查示尿道通畅, 无可疑肿瘤。术前病理检查结果: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6例, 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所有手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距回盲部15 cm处截取回肠50 cm, 自右侧端顺时针向内侧卷曲成近圆形, 左侧末端留10 cm, 其余40 cm回肠形成3段、每段约13 cm的肠管, 将其去管化形成新膀胱, 将末端10 cm肠管从乙状结肠前方跨过, 与左侧输尿管吻合, 右侧输尿管与新膀胱右侧顶部吻合, 尿道与新膀胱吻合。术后随访3~12个月。4例出现轻度尿失禁, 术后12个月均完全尿控;7例无输尿管反流, 1例术后12个月仍有左侧输尿管轻度反流。8例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示膀胱排空效果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