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5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358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149篇
妇产科学   211篇
基础医学   965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2084篇
内科学   485篇
皮肤病学   343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12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1195篇
综合类   3580篇
预防医学   269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864篇
  4篇
中国医学   290篇
肿瘤学   23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743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664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95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左上肢疼痛、活动受限4月余,加重1周,夜间痛为主。查体:患者体型消瘦,左肩背部及关节间隙后方局部肿块隆起,局部压痛,边界不清,质中,活动度差,肩关节各向活动受限,邻近皮肤无色素沉着。MRI示左侧肩胛骨及关节盂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并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形成,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呈长T;、长/短T;异常信号,并可见液-液平面,范围约10.1cm×8.6cm×7.7cm,肿块与肩胛下肌、冈下肌分界不清(图1~4),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图5~7)。左腋窝及左侧锁骨上窝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影。左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见大片状稍长T;、稍长T;信号影。MRI疑诊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CT示左侧肩胛骨及关节盂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左侧肱骨头骨质未见异常,左侧肩关节尚在位(图8)。  相似文献   
3.
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一种罕见、低分化、进展迅速、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治疗手段有限、放化疗不敏感、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肿瘤。高表达PD-L1、高肿瘤突变负荷的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报道的PSC为高表达PD-L1、帕博丽珠单抗治疗后超进展性疾病(hyperprogressive disease,HPD)。  相似文献   
4.
5.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是一种罕见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目前全球仅百余例报道,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起病,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为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单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易向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老年性疾病[3]。本研究报道1例同患IDCS和MDS的患儿,为国内外首次报道2种肿瘤同时发生,旨在探讨2种肿瘤的诊治要点,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s,US)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US患者15例,对其临床表现、年龄、绝经时间、术前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患者年龄(56.38±10.24)岁,包块(91.75±52.37) mm,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31.9±21.81)U/m L,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222.68±146.58)U/L,术后2人予以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结合,4人行化学药物治疗,在随访过程中3人出现转移。2)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患者年龄(58.4±13.35)岁,包块直径(92.6±23.11) mm,CA125 (25±13.04) U/m L,LDH (237.6±78.72) U/L,术后1人予以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结合,1人行化学药物治疗,随访均存活。3)子宫腺肉瘤(adenosarcoma,AS)患者平均年龄42岁,包块直径75 mm,CA125 39.63 U/m L,LDH 163 U/L,术后均行化学药物治疗,在随访过程中1人死亡。结论:US患者多以盆腔包块及阴道流血就诊,LDH>199 U/L及盆腔包块直径≥8 cm,包块快速增长可作为鉴别指标。手术中淋巴结清扫对患者是否有益尚不明确,术前评估淋巴结有无转移值得研究。US虽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女性,但对于盆腔包块伴阴道流血年轻女性,需考虑子宫腺肉瘤的可能性,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影像征象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征象。 结果15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中,多见于5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多见。CT上肺内肿瘤均单发,病变位于右肺9例、左肺6例,双肺上叶居多;瘤体最大径范围12 mm~159 mm,平均值63 mm;中央型及周围型例数分别是6例、9例;形态类圆形7例、类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4例、楔形1例;病灶边缘光整较清晰6例、分叶10例及毛刺3例;CT平扫密度较均匀者6例、不均匀者9例,其中伴钙化3例、不规则形虫蚀样空洞1例;CT增强扫描本组病例12例,其中较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11例;病灶周边区动脉期呈环形强化、静脉期实性部分呈不同程度进行性强化,病灶中央区常呈片状轻度强化及强化不明显9例或不均匀斑片状及分隔样强化2例。肺部血管受侵5例;支气管狭窄伴阻塞性炎症9例、阻塞性肺不张2例;胸膜受侵1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纵膈淋巴结肿大5例;肺内外转移5例。 结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多发生于长期大量吸烟男性患者,以双肺上叶、周围型较多,瘤体较大、密度多不均匀,易侵犯邻近胸膜,常伴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CT增强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   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39~73岁。5例患者共包含7个病灶,其中3例单发,2例多发。X线平片(n=3):病灶均呈肿块密度影,其中1例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CT表现(n=2):病灶呈边界清晰的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其中1例病灶内见斑点状、结节状钙化影;2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MRI信号(n=4)表现为等、稍长T1及不均匀长T2信号影,其内见条状分隔;增强扫描1例呈边缘明显强化,3例呈小叶状、结节状明显强化,其内分隔明显强化。大体病理多为分叶状,光镜下可见粘液样间质及条索状纤维组织内瘤细胞浸润。   结论   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发病率极低,影像学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结构相对应,具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20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重点观察及评价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数量、密度/信号、强化模式及有无转移。结果:13例FDCS中:①5例为典型FDCS,均来源于腹部肠系膜淋巴结(结内),其中3例为单发,2例多发(2个病灶);8例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PL-FDCS)(结外),其中6例病灶位于脾脏(均为单发),2例病灶位于肝脏(单发)。②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12例为圆形或卵圆形,仅1例来源于腹部肠系膜淋巴结FDCS为分叶状。③10例FDCS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伴有钙化,2例脾脏来源FDCS合并出血;④肿瘤实质部分CT或MR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10例病灶(10/13)进一步强化,3例病灶(3/13)强化程度稍减退;⑤1例肠系膜淋巴结来源FDCS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腹部FDCS多起源于淋巴结内或肝、脾,影像上多为单发、境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伴“渐进式强化”增强模式。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类似影像学表现的病例,应联想到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