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03篇
  免费   2384篇
  国内免费   513篇
耳鼻咽喉   246篇
儿科学   3065篇
妇产科学   389篇
基础医学   1180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11698篇
内科学   2433篇
皮肤病学   310篇
神经病学   577篇
特种医学   15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2427篇
综合类   28793篇
预防医学   7964篇
眼科学   174篇
药学   16854篇
  128篇
中国医学   17272篇
肿瘤学   2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8篇
  2022年   783篇
  2021年   1069篇
  2020年   1850篇
  2019年   2082篇
  2018年   692篇
  2017年   2129篇
  2016年   2288篇
  2015年   2641篇
  2014年   5649篇
  2013年   5272篇
  2012年   6072篇
  2011年   6750篇
  2010年   5939篇
  2009年   5026篇
  2008年   5430篇
  2007年   5278篇
  2006年   4806篇
  2005年   5496篇
  2004年   6006篇
  2003年   6176篇
  2002年   3530篇
  2001年   1916篇
  2000年   1298篇
  1999年   1058篇
  1998年   1000篇
  1997年   971篇
  1996年   707篇
  1995年   659篇
  1994年   605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腹部疼痛及食欲下降改善时间分别为(1.93±1.05)、(2.05±1.06)、(2.47±1.04)d,均短于对照组的(4.88±1.49)、(3.62±1.55)、(3.63±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低于对照组的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合理推行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究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呼吸障碍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潜在有效的化学药和中药。方法 使用GenCLiP 3网站获取COVID-19和其主要症状咳嗽、发热、呼吸障碍共4个关键词的共有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基因,运用DGIdb数据库、SymMap数据库针对核心基因进行中西医治疗药物预测。结果 获得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共有基因靶点28个,其中有IL2、IL1B、CCL2等核心基因16个,使用DGIdb数据库筛选获得与16个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药包括沙利度胺、来氟米特、环孢素等28种,中药包括虎杖、黄芪、芦荟等70味。结论 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的病理机制可能和CD4、KNG1、VEGFA等28个共有基因相关,可能通过介导TNF、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COVID-19病理过程。潜在有效药物可能通过作用相关靶点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丹 《哈尔滨医药》2022,42(1):35-36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小儿腹泻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儿腹泻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n=37)与联合组(n=37),单一组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4.59%较单一组75.68%高(P<0.05);联合组患儿退热、止泻及止吐时间短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AST、CK-MB较单一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单一组低(P<0.05)。结论 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腹泻患儿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心肌酶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收集病例、对照的基本情况、可疑暴露因素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4例SFTS确诊病例和748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有病例接触史(OR = 5.84,95%CI:1.11~30.88)、有家养动物(OR = 1.74,95%CI: 1.02~2.96)、近1个月见过蜱(OR = 5.85,95%CI: 2.73~12.53)、近2周有蜱叮咬史(OR = 29.58,95%CI: 6.70~130.60)、从事田间作业(OR = 2.63,95%CI:1.41~4.91)、住宅周围环境有杂草/农作物/菜地(OR = 3.24,95%CI:1.74~6.05)和住宅卫生条件差(OR = 2.20,95%CI:1.32~3.66)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近1个月有亲邻发病(OR = 0.01,95%CI:0~0.03)、采取防护措施(OR = 0.21,95%CI:0.10~0.46)是SFTS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接触病例、饲养家养动物、蜱叮咬、无防护措施的野外作业及住宅周围环境卫生较差等是影响山东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重点人群SFT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以控制SFTS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庆大霉素含漱对小儿鼾症术后疼痛及8-异构前列腺素(8-iso-P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小儿鼾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择期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根据奇偶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术后给予冰袋冰敷等常规处理,同时联合0.9%氯化钠溶液含漱作为安慰剂,观察组50例术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利多卡因联合庆大霉素含漱。记录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咽部黏膜消肿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检测两组8-iso-PG、MnSOD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72 h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分别为(4.12±0.54)、(3.24±0.43)、(2.32±0.3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08±0.51)、(4.18±0.47)、(3.51±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部黏膜消肿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为(28.89±3.64)h、(4.91±0.86)d、(5.04±0.91)d,均短于对照组[(33.05±4.51)h、(5.85±1.04)d、(5.91±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8-iso-PG为(107.25±16.4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21.33±18.56)ng/L],MnSOD为(6.58±1.21)U/mL,显著高于对照组[(6.04±1.14)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00%和6.00%,低于对照组(16.00%、28.00%),但总出血、饮水反流、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庆大霉素含漱可有效减轻小儿鼾症术后的疼痛程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康复,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柴欢欢 《妇幼护理》2022,2(2):427-429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小儿川崎病临床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我院进 行治疗的小儿川崎病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干预前后的白细胞计数和 C-反应蛋白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 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和 C-反应蛋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和 C-反应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和 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服务态度、病房环境、护理能力、健康宣教、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小儿川崎病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效 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变蒸是小儿在出生之后一段时期内的正常生理现象,但若调护不慎则易生他变,而发热日久、程度严重者,常予紫丸治疗。紫丸可荡涤脏腑积聚之邪气,具有攻守兼施、虽泻尤补的用药特点,对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尤为适用。经历代医家的发展,紫丸一方的适应证已不再局限于小儿变蒸发热,而扩大至诸多内伤杂病,现代临床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七氟烷+小儿布洛芬肛栓在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非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UFCL)治疗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8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纳入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丙泊酚组[共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44.33±14.87)个月]和复合麻醉镇痛组(艾司氯胺酮+七氟烷+小儿布洛芬肛栓)[共47例,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4.47±14.65)个月];在麻醉前和术中监测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警觉/镇静(OAA/S)量表评分;在麻醉清醒时(T0)、麻醉清醒后1 h(T1)、麻醉清醒后2 h(T2)应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进行评分。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1)麻醉前氯胺酮+丙泊酚组血流动力学及OAA/S量表评分[平均动脉压(63.71±3.40)mmHg、心率(107.21±9.45)次/min、呼吸(25.29±2.34)次/min、血氧饱和度(99.00±0.80)%、OAA/S量表评分(4.64±0.49)分]与复合麻醉镇痛组[平均动脉压(63.87±3.57)mmHg、心率(109.34±12.21)次/min、呼吸(26.473.53)次/min、血氧饱和度(98.77±0.91)%、OAA/S量表评分(4.57±0.5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3、0.490、-1.840、1.280、0.204,P>0.05);麻醉后手术中氯胺酮+丙泊酚组[平均动脉压(56.29±2.43)mmHg、心率(94.48±7.01)次/min、呼吸(21.07±3.03)次/min、血氧饱和度(96.12±1.64)%、OAA/S量表评分(2.07±0.71)分]与复合麻醉镇痛组[平均动脉压(62.87±3.56)mmHg、心率(108.791±1.93)次/min、呼吸(26.52±3.48)次/min、血氧饱和度(99.23±0.67)%、OAA/S量表评分(1.45±0.5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68、-6.794、-7.824、-11.960、4.820,P<0.05)。(2)氯胺酮+丙泊酚组患儿麻醉清醒时[T0:(4.40±1.17)分]麻醉清醒后1 h[T1:(2.05±0.88)分]、麻醉清醒后2 h[T2:(0.43±0.63)分]FLACC评分比复合麻醉镇痛组[(1.32±0.96)、(0.43±0.62)、(0.13±0.34)分]评分高,说明患儿疼痛度高,且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39、13.669、2.794,P<0.05)。(3)术前及术后6个月瘢痕评分:氯胺酮+丙泊酚组[(9.33±1.60)、(4.48±1.11)分]与复合麻醉镇痛组[(8.43±2.04)、(4.26±1.04)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320、0.940, P>0.05)。 结论复合麻醉镇痛措施在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非插管全身麻醉患者(UFCL)治疗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使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镇静良好,术后疼痛度较低,对于激光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纳入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系统评价两者治疗各种类型感冒的临床疗效以及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的差异性。[结果] 对纳入研究的5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s,RCT)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病例数6 093例。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0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7),P>0.05]。亚组分析提示,两者治疗风寒感冒[RR=0.97,95%CI(0.93,1.01),P>0.05]、风热感冒[RR=1.04,95%CI(1.00,1.08),P>0.05]、阴虚感冒[RR=1.02,95%CI(0.99,1.05),P>0.05]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分析提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退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06,95%CI(-0.42,0.30),P>0.05];饮片治疗感冒咽痛时间短于配方颗粒[SMD=-0.66,95%CI(-1.09,0.23),P<0.001]。[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疗效相当,分别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阴虚感冒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退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饮片缓解感冒咽痛时间稍优于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