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9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730篇
药学   142篇
  2篇
中国医学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周平  陈立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1):1208-121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不同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近年来,ASD儿童的发育倒退(DR)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可能是ASD的一种特殊亚型。目前关于ASD儿童DR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综合文献分析主要是由遗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引起。本文拟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对目前报道的ASD儿童DR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为该部分ASD患儿的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小儿孤独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孤独症患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组(予以行为疗法干预)、头针组(给予头针治疗)和联合组(应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每组45例,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孤独行为评分(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和心理发育水平(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行为组和头针组(93.33%比77.78%、82.22%,均P<0.05);行为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均高于、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行为组和头针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采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心理发育水平及孤独行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运动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感觉发育、运动技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康复中心诊断为ASD进行住院康复治疗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分别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估患儿感觉统合能力(前庭功能失衡、触觉防御过分、本体感觉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粗大运动部分及精细运动部分评定粗大、精细运动能力。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分及粗大、精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运动训练能够促进ASD儿童感觉系统发育,提高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主要治疗方法是行为干预。目前国内外基于电子健康(e-health)模式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行为干预与管理已成为普遍共识。本文就目前该领域进展作一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常见的复杂神经发育障碍,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其与ASD亚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单用血清营养素水平关联ASD的症状受到极大挑战。本文以叶酸、维生素A(VA)为例综述了将营养素信号通路作为ASD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新思路,望对进一步探寻ASD的发生、诊治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孤独症儿童对社交面孔的加工特点。 方法:招募3—6岁孤独症儿童59名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66名,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注视过程,比较两组儿童注视差异,计算孤独症儿童眼动注视指标与量表的相关性,以及使用机器学习进行分类的准确率。 结果:①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更少地注视脸部、眼睛、嘴巴等社会信息丰富区域,而更多地注视背景、身体等社会信息贫乏区域;②孤独症儿童的注视时间与量表分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孤独症儿童的注视具有一定的偏侧性;③眼动注视时间可以提供较多的信息来区分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支持向量机(SVM)最高分类准确率为78.60%。 结论:孤独症儿童在面孔注视上存在缺陷;部分量表得分可以预测孤独症儿童的症状严重程度;SVM算法可以作为对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分类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孤独症患病率的逐年增高,孤独症群体越来越庞大,患者步入成年后的就业与安置问题成为众多家庭的困扰,改善成年孤独症患者的困境变得更为迫切。对国外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技能干预和就业安置等方面情况进行综述,结合我国大龄孤独症患者现状,为改善我国孤独症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