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6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臀部反复脓肿,破溃伴疼痛13年加重20d。13年前患者臀部无明显诱因出现多个豌豆大小伴有触痛的红色硬性结节,数天后可破溃化脓,并互相融合贯通,形成窦道或不规则的溃疡。曾口服头孢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皮疹此起彼伏,在原发部位及其周围陆续出现,严重时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至39℃。20d前患者过量饮酒后皮疹出现疼痛、流脓,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本院。既往史:17岁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眨眼伪迹是脑电中一种常见且影响严重的伪迹。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奇异点检测和阈值去噪的眨眼伪迹去除方法,无需眼电参考信号,做到自动去除单导脑电信号中的眨眼伪迹。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奇异点检测特性以检测眨眼伪迹的峰值位置,然后只对眨眼伪迹区域进行小波阈值去噪。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检测眨眼伪迹,避免了普通方法去噪时对非眨眼区域的影响。结论本方法使用的阈值和阈值函数优于典型的阈值和软、硬阈值函数,有效地去除了脑电中的眨眼伪迹。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7月24日,来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水口镇某村防疫员报告,该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针对奇异变形杆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2-DE)条件及其相关技术体系,阐明样品处理过程中超声功率、振摇时间和上样量对2-DE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1株奇异变形杆菌,分别采用超声功率为130 W和80 W超声法裂解菌体提取总蛋白,将2种方法提取的蛋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超声功率为80 W提取的奇异变形杆菌总蛋白,分别取上样量1和2 mg,在同一条件下17 cm胶条上进行双向电泳。结果:超声功率为130 W处理的样本得到的2-DE图谱中蛋白斑点较少,而超声功率为80W处理的样本蛋白点多、清晰且重复性好。上样量为2 mg得到的图谱中横纵条纹明显,蛋白斑点分离度较差,而上样量为1 mg时横纵条纹较少,蛋白斑点分离度较好。结论:采用低功率超声且较少上样量处理样品能得到较好的2-DE图谱。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奇异变形菌385株,采用17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比较3年的变迁情况.结果 分离到的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匹美、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均>90.0%;对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50.0%,头孢哌酮/舒巴坦为0.3%,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升高趋势.结论 医院感染奇异变形菌分离率较高,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但对某些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主要临床标本检出的奇异变形菌(PMI)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尿液和伤口分泌物中的PMI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PMI分离率以尿液最高占41.2%;伤口分泌物占24.7%,两者之和为65.84%;尿道和伤口的PMI药物敏感性不同,除了头孢类之外,尿液PMI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更高.结论 尿道和伤口是PMI感染的主要部位,应加强对尿道和伤口的管理;临床上经验用药时,应区别对待尿道和伤口的PMI感染.  相似文献   
7.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10):979-981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12—2015年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奇异变形杆菌226株,主要来源于尿液(45%)、痰液(22%)和脓液(16%)。2012-2015年奇异变形杆菌ESBLs阳性率分别为22.5%、43.5%、28.6%和51.7%,呈总体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奇异变形杆菌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头孢美唑(<3%)。结论随着ESBLs株检出率上升,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呈现上升,应加强对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监控,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48-1152
目的 了解院内奇异变形菌中各类整合子的携带分布情况、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类型以及其与宿主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份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5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的筛选,并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以及宿主菌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0株奇异变形菌中携带整合子的菌株共有91株,阳性率为60.7%,其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有30株,占20.0%;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2株,占14.7%;同时携带第1和2类菌株39株,占26.0%;未筛出第3类整合子;在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86株可变区出现扩增产物条带,其余5株可变区未见扩增产物;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主要为AadA2、DfrA32,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耐药基因盒主要为DfrA1;可变区携带AadA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可变区携带DfrA1或DfrA32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即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一种新颖的基于高阶奇异值分解(HOSVD)的扩散加权图像去噪算法,用以提高扩散加权(DW)图像的信噪比以及后续量化参数的准确性。方法 我们提出一种基于HOSVD稀疏约束和Rician噪声校正模型的去噪方法,将Rician噪声信号期望融合到传统的HOSVD去噪框架中,从而能够直接对带有Rician噪声的DW图像进行去噪。此外,考虑到对相似块组成的高维数组进行HOSVD去噪处理,容易引入条形伪影,因此本文直接对每个局部DW图像块进行HOSVD去噪,从而解决了条形伪影问题。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将本方法与低秩+边缘约束(LR+Edge)、基于全局指导下的局部高阶奇异值分解(GL-HOSVD)、基于块匹配的三维滤波(BM3D)和非局部均值(NLM)4种去噪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DW图像噪声,同时较好的保留图像细节以及边缘结构信息。无论是从DW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以及各向异性分数均方根误差定量指标,还是从去噪图像和各向异性分数图的视觉效果来看,本算法都要明显优于LR+Edge,BM3D和NLM。此外,GL-HOSVD虽然可以得到较好的去噪结果,但是在高噪声水平下,会引入条形伪影,而本文方法不但可以得到较好的去噪结果,并且不存在伪影问题。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HOSVD去噪方法,可以直接处理带有Rician噪声的DW图像,并且解决了同类算法中伪影问题,去噪效果明显,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量化参数结果,更好服务于临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奇异变形菌感染情况,为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奇异变形菌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2012年174 20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奇异变形菌感染患者送检各类标本进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并对监测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住院患者共发生奇异变形菌感染147例,感染率0.08%;其中2010年住院患者48 852例,发生奇异变形菌感染40例,感染率为0.08%,2011年住院患者58 573例,发生奇异变形菌感染48例,感染率为0.08%,2012年住院患者66 782例,发生奇异变形菌感染59例,感染率为0.09%;不同送检标本中检测到的奇异变形菌数量不同,其中痰液中检测到的菌株数最多,占50.34%,其次为脓液占14.29%、分泌物占9.52%;不同科室奇异变形菌分布不同,其中重症监护病房所占比例最高为24.50%,其次为神经外科为19.74%;不同年龄奇异变形菌感染率不同,其中50~60岁发生率最高,占17.01%,其次为70~80岁占16.33%、60~70岁占15.65%;奇异变形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较敏感,对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替卡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耐药性较高。结论应针对高发科室、高发年龄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奇异变形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