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24篇
  免费   5922篇
  国内免费   3679篇
耳鼻咽喉   609篇
儿科学   934篇
妇产科学   563篇
基础医学   3522篇
口腔科学   1350篇
临床医学   12305篇
内科学   7333篇
皮肤病学   1567篇
神经病学   1635篇
特种医学   36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5150篇
综合类   30495篇
预防医学   9661篇
眼科学   1271篇
药学   19840篇
  109篇
中国医学   12897篇
肿瘤学   3622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1893篇
  2022年   1958篇
  2021年   2245篇
  2020年   2885篇
  2019年   2838篇
  2018年   1387篇
  2017年   2693篇
  2016年   2723篇
  2015年   3325篇
  2014年   5758篇
  2013年   5514篇
  2012年   7096篇
  2011年   7450篇
  2010年   6723篇
  2009年   6756篇
  2008年   7675篇
  2007年   6851篇
  2006年   6458篇
  2005年   6541篇
  2004年   4515篇
  2003年   4079篇
  2002年   3326篇
  2001年   2867篇
  2000年   2148篇
  1999年   1801篇
  1998年   1539篇
  1997年   1418篇
  1996年   1314篇
  1995年   1083篇
  1994年   904篇
  1993年   571篇
  1992年   518篇
  1991年   490篇
  1990年   364篇
  1989年   345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五味子根多糖组、茎多糖组、叶多糖组及果多糖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及总糖含量为35mg/kg的根、茎、叶及果粗多糖灌胃,30min后除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皮下注射300mg/kg剂量D-半乳糖,每日1次,持续6周。通过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避暗穿梭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避暗潜伏期显著缩短,避暗穿梭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和果多糖组小鼠避暗潜伏期显著延长,避暗穿梭次数显著减少(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间探索潜伏期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空间探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0.01);五味子茎及果多糖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根及叶多糖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五味子茎及果多糖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MSA、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各50例,以同期本院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小脑中脚、脑桥十字征T2W1高信号征发生率、测量并比较小脑中脚宽度、中脑面积、脑桥面积,对比分析三组壳核、脑桥、额叶白质ADC值,总结诊断MSA、PD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MSA组小脑中脚、脑桥十字征T2W1高信号发生率明显高于P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SA组小脑中脚宽度、中脑面积、脑桥面积明显小于PD及正常组(P <0.05);PD组及对照组小脑中脚宽度、中脑面积、脑桥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A组壳核、桥脑、额叶白质ADC均高于PD组及正常组(P <0.05);PD组壳核、桥脑、额叶白质AD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多系统萎缩方面表现出一定特征性,其定量参数能为临床提供一定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并分析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BIH)治疗肝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通过大鼠体内实验验证相关预测靶点及筒鞘蛇菰提取物-蛇菰多糖(Polysaccharides of 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BPS)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化学专业数据库、TCMID和TCMSP平台检索筒鞘蛇菰组成的化合物及可能靶点,以肝损伤为关键词检索GeneCards和网站,获得相关靶点,绘制Venn图,选交集靶点,将“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关系导入Cytoscape V3.7.2软件,获得化合物-靶点-疾病的三重网络,对化合物及相关靶点蛋白行分子对接,并用交集靶点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图及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信号途径富集分析。结果 筒鞘蛇菰主要成分有11个化合物,其中与肝损伤有37个交集靶点,高度关联靶点包括NOS3、ESR1、TNF、MAOA、PTGS2、IL10等,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筒鞘蛇菰治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肾上腺素能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通路等有关,而且ADRA1B、ADRA2A、ADRA2C、ADRB1/2等基因高度富集于这些通路中。动物体内实验发现BPS灌胃处理可减轻肝组织损伤、调控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并增强肝组织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醌NADH脱氢酶1(NQO1)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达到保护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初步确定筒鞘蛇菰治疗肝损伤的有效成分、“化合物-蛋白-靶点”关联网络及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证实蛇菰多糖保护肝损伤的机制与上调NRF2/NQO1通路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性损伤、减轻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酯化还原前后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其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脂质堆积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的均一性和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FPA和酯化还原后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R)的单糖组成;采用油酸(OA)处理HepG2细胞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EFPA与EFPA-R(10、30、100、300 μg·mL-1)分别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EFPA为成分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子量为125.8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7∶7.4∶1.4∶1.8∶1.0,葡萄糖占比最大,EFPA-R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8∶10.6∶2.1∶1.0;在10-300 μg·mL-1范围内,EFPA和EFPA-R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作为给药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EFP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C、TG含量(P < 0.01),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P < 0.05或P < 0.01),EFPA-R干预后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EFPA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情况,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半乳糖醛酸(GalA)的存在可能是其抑制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对小鼠骨髓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GA对照组、4个X线照射组和4个GA保护组,每组10只。X线照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0.01 mL/g生理盐水灌胃,GA对照组和GA保护组给予200 mg/kg的GA(20 mg/mL)灌胃14 d,第15 d给予4个X线照射组和4个GA保护组小鼠全身一次性X线照射,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3.0和4.0 Gy,生理盐水对照组和GA对照组不给予照射。照射后检测全血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micronucleus frequency of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MN-PCE)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周期、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结果 1.0、2.0、3.0和4.0 Gy GA保护组小鼠血清中CAT活性分别为2.13、1.74、1.49和1.15 U/mL,与...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报道1例累及气道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咳嗽、发热4天”入院。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完善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治疗上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复查肺部CT病灶明显吸收,症状缓解,目前随访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分析腹内疝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2例腹内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均通过手术证实,临床资料完整,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CT与手术证实的符合率。结果多排螺旋CT确诊率高达90.63%,与手术证实结果无差异(P> 0.05);同时,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可清晰的观察到腹内疝相关征象,与手术证实结果高度一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能够较好的诊断腹内疝,且CT征象清晰,为临床有效诊治腹内疝提供了可靠指导,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