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1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578篇
耳鼻咽喉   1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67篇
口腔科学   193篇
临床医学   562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1065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1166篇
  2篇
中国医学   40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谢青璇  李小芳  谢龙  王娴  曹怡  梁由单 《中草药》2021,52(6):1614-1622
目的优化大黄素(Emo)与小檗碱(Ber)壳聚糖双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并考察其稳定性及溶出度。方法以壳聚糖(CS)为载体,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包载大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小檗碱,得到载药纳米粒(Emo/HP-β-CD-Ber-CS NPs),以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最后对纳米粒的最佳冻干条件进行筛选,考察保护剂种类和用量。并对制剂进行表征和溶出度考察。结果优化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3∶1,小檗碱与载体质量比为0.166∶1,Emo/HP-β-CD与载体质量比为0.2∶1。测得Emo/HP-β-CD-Ber-CS NPs的平均粒径为(178.0±2.0)nm,PDI为0.187±0.006,平均OD值为0.9536,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大黄素和小檗碱的载药量分别为0.34%和0.95%。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纳米粒胶体溶液在9 d内以4℃储存物理性质稳定,以6%葡萄糖为保护剂制得的冻干制剂效果较好,复溶迅速,再分散后的平均粒径为(161.8±4.8)nm,PDI为0.263±0.047。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载药纳米粒冻干粉溶解度和溶出度显著提高。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用于Emo/HP-β-CD-Ber-CS NPs制剂的处方优化,精度高,预测效果较好,且Emo/HP-β-CD-Ber-CS NPs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为载体将骨碎补总黄酮应用于兔软骨损伤局部,观察修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数据。 方法 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与负载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支架形貌,同时检测该支架的体外缓释能力。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利用电钻在股骨滑车部位构建直径3.5 mm、深1.5 mm的软骨损伤模型,空白组软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植入单纯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实验组植入负载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术后12周、24周行标本大体与组织学观察,RT-PCR检测修复组织Sox-9、II型胶原与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缺损部位II型胶原蛋白表达,分析软骨修复效果。 结果 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孔洞之间相互联通;制备的载药微球表面较光滑,为较规则的圆球形;载药微球均匀分散于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基质中。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可在体外持续稳定地释放骨碎补总黄酮,实验组软骨损伤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对应的ICRS评分与Wakitani组织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软骨基因Sox-9、Ⅱ型胶原与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负载骨碎补总黄酮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植入软骨损伤部位可持续缓慢地释放骨碎补总黄酮,为种子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提供适合的微环境,有效促进软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荧光标记。以粒径和成球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纳米粒的制备处方。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测试(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分别考察载体材料和纳米粒对Caco-2和HT29-MTX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单分子层,进行纳米粒的跨膜转运实验。利用免疫荧光法考察纳米粒在体内吸收情况。结果按照最优处方制得的FITC-TMC纳米粒和FITC-TMC-CSK纳米粒的粒径分别为214.5 nm和234.3 nm;电位分别为15.81 mV和8.96 mV;成球率分别为98.14%和91.58%。FITC-TMC-CSK的细胞毒性低于FITC-TMC,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低于载体材料。FITC-TMC-CSK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高于FITC-TMC纳米粒,其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是后者的2.17倍。FITC-TMC-CSK纳米粒在正常大鼠不同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将CSK键合到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纳米粒,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吸收,在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含银介孔二氧化硅-壳聚糖复合材料(Ag/MSN-Chi)的制备方法及其微观表征、细胞毒性、吸水性能、抗菌性能及止血性能。 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致孔剂,采用离子交换法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中引入银离子,制备出具有抗菌作用的新型有序的含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Ag/MSN)材料。再利用烷基化壳聚糖负载Ag/MSN,制备出Ag/MSN-Chi。根据所用材料不同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又分为3个亚组:MSN组、Ag/MSN组、Ag/MSN-Chi组,空白组为不加任何材料的阳性对照。计算MSN和Ag/MSN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Ag/MSN与Ag/MSN-Chi的电荷。并通过吸水实验、体外凝血实验、抗菌实验对MSN、Ag/MSN和Ag/MSN-Chi的细胞毒性、吸水性能、止血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评价,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吸水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抑菌率。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采用医用纱布处理)、Ag/MSN组(采用Ag/MSN处理)、Ag/MSN-Chi组(采用Ag/MSN-Chi处理),每组6只,建立肝创伤出血模型,计算止血时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MSN的比表面积为(523.8±12.4) m2/g、孔容为(1.2±0.4) m3/g、孔径为(3.5±0.9) nm;Ag/MSN的比表面积为(521.6±11.7) m2/g、孔容为(1.15±0.5) m3/g、孔径为(3.6±0.7) nm,2种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4、0.135、0.015,P值均大于0.05)。经测量,Ag/MSN的Zeta电位为-19.7 mV,Ag/MSN-Chi的Zeta电位为10.27 mV,表明Ag/MSN表面电荷从负值变为正值。Ag/MSN-Chi组、Ag/MSN组和MSN组与小鼠成肌细胞共培养1、4、7 d的细胞相对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1、4.72、3.52, P值均大于0.05)。Ag/MSN组吸水率分别与MSN组和Ag/MSN-Ch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2、1.159,P值均大于0.05)。经检测,Ag/MSN-Chi组、Ag/MSN组、MSN组和空白对照组的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8,P>0.05);Ag/MSN-Chi组、Ag/MSN组、MSN组和空白对照组APTT分别为(20.9±2.1)、(28.5±3.4)、(31.4±2.6)、(38.7±2.5) s,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P<0.05);Ag/MSN-Chi组、Ag/MSN组、MSN组APTT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43、4.186、3.506,P值均小于0.05);Ag/MSN-Chi组APTT与Ag/MS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4,P<0.05)。MSN组在培养0.5、2、4、6、24 h 5个时间点抑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437,P>0.05);培养0.5 h,Ag/MSN组和Ag/MSN-Chi组抑菌率分别为(99.7±5.2)%、(97.1±5.4)%,与培养0.5 h MSN组抑菌率(11.2±5.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78、18.775, P值均小于0.05);培养24 h,Ag/MSN组和Ag/MSN-Chi组抑菌率分别为(73.2±5.1)%和(72.9±6.9)%,与MSN组(11.8±5.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04、11.825, P值均小于0.05)。Ag/MSN-Chi组、Ag/MSN组和对照组止血时间分别为(12.3±1.5)、(17.2±3.4)、(28.1±3.8) 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92,P<0.05);Ag/MSN-Chi组和Ag/MSN组止血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73、5.236, P值均小于0.05);且Ag/MSN-Chi组与Ag/MSN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5)。 结论Ag/MSN-Chi在不增加细胞毒性的基础上具有有较好的吸水性能、止血性能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11-1216
[目的]制备脱细胞髓核基质,并鉴定其物理特性,制备壳聚糖凝胶组织支架,探讨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研究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向分化能力。分离家猪髓核组织,逐步经过胰酶、核酶及TritonX-100处理,得到脱细胞髓核基质,观察脱细胞效果及其形态特点,并检测分析脱细胞髓核基质的主要成分。将脱细胞髓核基质溶于醋酸,制备成壳聚糖联合脱细胞髓核基质,将大鼠MSC接种于基质膜上培养。在第1、2、3、4、5 d采用CCK-8检测大鼠MSC在基质膜上的增殖情况,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并计算其孔隙率。[结果]观察到SD大鼠MSC具有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制备出的家猪脱细胞髓核基质肉眼呈乳白色糜状,质较软,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由无规则排列的网状胶原纤维组成,表面无细胞残留。红外光谱仪分析表明脱细胞髓核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通过CCK-8检测,5 d内细胞毒性分级在0级与2级之间,说明大鼠MSC与壳聚糖联合脱细胞髓核基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联合脱细胞髓核基质支架的孔隙率为(87.52±0.53)%。[结论]壳聚糖联合脱细胞髓核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孔隙率,符合生物工程支架选材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壳聚糖(CTS)止血海绵在经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拔管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2019年5月31日经股动脉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股动脉止血器,观察组采用CTS止血海绵,两组均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进行股动脉拔管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护士劳动时间,并评估两组不同出血风险患者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和卧床制动时间、护士劳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将CTS止血海绵应用于经股动脉行PCI冠心病患者拔管止血中,可在提高止血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制备载紫杉醇的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PTX/TPGS-CR)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透析法,以载药量、包封率及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PTX/TPGS-CR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以溶血实验及血管刺激性实验初步考察PTX/TPGS-CR纳米胶束的安全性。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考察PTX/TPGS-CR纳米胶束对Hela细胞的毒性。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性和流式细胞仪定量考察Hela细胞对PTX/TPGS-CR纳米胶束的摄取情况。结果制备工艺优化后制得的PTX/TPGS-CR纳米胶束粒径为(197.3±4.4)nm,PDI为(0.131±0.021),电位为(-31.8±0.5)mV,载药量为(48.20±3.03)%,包封率为(87.26±4.91)%。溶血实验结果表明,其溶血率低于1.71%;血管静脉注射无明显刺激性。其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能被Hela细胞高效摄取。结论PTX/TPGS-CR纳米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安全性好,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稍优于Taxol?。  相似文献   
10.
张倩  杨坛  黎枰坪  奉建芳  林世源  陈卉  吴卫  张玮 《中草药》2020,51(21):5440-5446
目的 制备左旋肉碱修饰的壳聚糖-硬脂酸(LC-SA/CS-SA)纳米胶束,包载紫杉醇(PTX)且协载槲皮素,考察胶束特性,并以大鼠在体肠循环评估给药系统对PTX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硬脂酸(SA)通过酰胺化反应接枝于壳聚糖(CS),形成共聚物CS-SA;采用核磁共振H谱、红外光谱鉴定产物结构;以PTX为主药,槲皮素为辅药,采用激光粒径分析、Zeta电位分析和HPLC分析分别考察了胶束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胶束形貌;芘荧光探针法测定LC-SA/CS-SA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透析袋法考察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评估载药胶束的促吸收作用。结果 红外与核磁结果表明SA通过酰胺键接枝于CS;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呈类球形,粒径为(148.3±1.7)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6±0.07,Zeta电位为(24.600±0.167)mV,CMC为14.31 μg/mL;体外释放结果表明,与市售紫杉醇注射剂相比,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LC-SA/CS-SA载PTX胶束具有明显缓释效应;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表明,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胶束对载药PTX的胃肠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构建的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性能优良,促进了PTX的大鼠肠吸收,具有增强药物口服吸收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