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6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40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533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2135篇
内科学   64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21篇
特种医学   21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50篇
综合类   4186篇
预防医学   1212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559篇
  9篇
中国医学   666篇
肿瘤学   40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650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929篇
  2010年   781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1921篇
  2007年   1174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观察。方法:将2015年8月-2020年8月间于我院经临床检查后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于100例患者中诊断出早期乳腺癌66例,良性病变34例,准确度为9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该病症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与40例参加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CT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呈阳性39例,阴性41例,灵敏度为92.50%(37/40)、特异度为95.00%(38/40)、准确率为93.75%(75/80)。CT检查呈阳性40例,阴性40例,灵敏度为75.00%(30/40)、特异度为75.00%(30/40)、准确率为75.00%(60/80)。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患者通过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可以详细地掌握患者病情状况,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比增强能谱X线摄影(contrast enhancement spectral mammography, CESM)是在普通X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血管造影剂进行检查的一种新技术,是通过注射造影剂有效消除组织重叠对病灶的遮盖,实现对肿块真实形态显示,并提供血供信息。目前临床上对CESM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就CESM成像原理、对乳腺癌的诊断、应用前景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梁天齐  张月强  朱敬伟  李健  刘丹 《西部医学》2022,34(8):1240-1243
目的 对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眼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聊城市眼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80例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组(n=23)和恶性组(n=57)。比较两组MRI DWI参数、DCE MRI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 DWI、DCE MRI诊断眼眶肿瘤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低于对照组,恶性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百分比(Ve)、速率常数(Kep)、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时间 信号曲线(TIC)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DCE-RI诊断眼眶肿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H〗结论 〖HTK〗MRI-DWI、DCE-MRI均可有效诊断眼眶肿瘤,临床应综合评估量化指标及图像,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王慧文  王星星  晏蓉  何燕  罗婕  李瑞  邹琳  刘欢 《护理学杂志》2022,27(11):110-113
混合现实技术是当前数字医学关注的热点。围绕混合现实技术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从混合现实技术的概述,混合现实技术在护理教学、护理培训、医护沟通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混合现实的护理实践领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P)、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3(ILF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水平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该院确诊胃癌患者93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93例胃部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100P、ILF3和PARP1水平,分析血清S100P、ILF3、PARP1水平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S100P水平低于对照组,ILF3和PAR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低分化患者血清S100P水平低于中高分化患者,IL F3和PA RP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 ~Ⅱ期患者血清S100P水平高于Ⅲ ~ Ⅳ期患者,ILF3和PARP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血清S100P水平低于阴性患者,ILF3和PARP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血清S100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F3和PARP1水平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血清S100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F3和PARP1水平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随访1年死亡患者血清S100P水平低于存活患者,ILF3和PARP1水平升高(P<0.05).血清S100P、IL F3、PA RP1联合预测胃癌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 U C)为0.871,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 U C(0.804、0.821和0.792).结论 血清S100P、ILF3、PARP1是胃癌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转移癌的价值,为临床准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133例,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综合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中HH 102例,肝转移癌31例。结果 HH组肝血流通过时间为(14.3±1.7)s,肝血容量为(25.4±2.6)ml/100 g,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为(33.1±4.6),显著高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9.4±1.0)s、(13.7±1.6)ml/100 g和(27.1±3.1),P<0.05】,而肝动脉灌注为(0.3±0.1)%,肝血流为(151.3±15.9)ml/100g/min,显著低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0.5±0.2)%和(189.3±19.6)ml/100g/min,P<0.05】;HH病灶融合发生率为60.8%,肝包膜下分布为74.5%,靶环征为33.3%,显著高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3.2%、0.0%和0.0%,P<0.05),而病灶呈类圆形中心低密度发生率为2.0%,牛眼征为1.0%,显著低于肝转移癌组的61.3%和48.4%(P<0.05);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诊断HH的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77.4%,准确度为86.5%,与病理学检查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38)。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HH价值高,可为临床合理地制定处置方案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能及评价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68例,均接受DCE-MRI检查,并行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技术评估MRI诊断的效能。所有PLC患者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术后再次接受MRI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DCE-MRI检查显示PLC患者肝内特征性恶性肿瘤表现,T1WI序列为低信号,T2WI序列为高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快速消退,偶见明显的肿瘤包膜;在68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PLC患者64例,非肿瘤病变4例;DCE-MR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75.0%、89.7%、93.8%和25.0%;在TACE术后,MRI检查发现肿瘤被完全灭活18例(28.1%),部分灭活25例(39.1%),肿瘤稳定15例(23.4%),疾病进展6例(9.3%)。结论 DCE-MRI检查在诊断PLC和治疗后疗效判断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9.
背景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检测病毒的重要手段,传统TEM检测常依靠专家手工观察,操作步骤繁琐,且已有机器学习方法易受到背景、噪声的影响,导致病毒检测方法准确率差、效率低且耗时长。 目的 探讨增强图卷积神经网络(EGCN)对TEM图像中的病毒形态自动识别问题,以提高TEM病毒检测的效率。 方法 EGCN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像素间的局部特征信息,并结合样本特征之间的最近邻关系利用图卷积网络(GCN)进行图特征学习。在模型优化中联合优化群体超分类损失和分类交叉熵损失以提高EGCN模型对病毒类别信息特征的提取能力,较CNN对TEM病毒图像特征具备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 结果 通过不同方法在15类TEM病毒图像数据集上开展实验,EGCN达到3.40%的top-1错误率、1.88%的top-2错误率、96.65%的精确度和96.60%的召回率,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表明EGCN模型可以有效避免TEM图像中背景、噪声等的影响,提高对病毒识别的准确率。 结论 EGCN可以有效解决病毒形态识别任务,为病毒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联合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方法,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准确鉴定。方法 合成带正电的纳米银颗粒(AgNPs+)作为SERS基底,测量MRSA和MSSA的SERS指纹谱并制作数据集,构建浅层一维CNN网络并在该数据上训练生成MRSA/MSSA二分类模型。结果 合成的AgNPs+能够通过静电引力紧密地吸附在细菌菌体表面并产生显著的SERS效应,在654、731 cm-1等7个波段均有明显的拉曼峰被增强出。提出的SERS-CNN方法用于MRSA和MSSA检测的准确率超过94.5%,重现性小于5%,检测灵敏度达到102 cells/mL。结论 建立的联合SERS与CNN的方法可用于MRSA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