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7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397篇
耳鼻咽喉   1385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318篇
口腔科学   233篇
临床医学   2114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36篇
特种医学   4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82篇
综合类   4036篇
预防医学   648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1577篇
  8篇
中国医学   2663篇
肿瘤学   2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901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1023篇
  2007年   1054篇
  2006年   986篇
  2005年   1130篇
  2004年   829篇
  2003年   772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387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足月健康早期新生儿口咽微生态中菌群分布的特点及不同喂养方式对早期新生儿口咽微生态菌群定植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21 年 9 月— 2022 年 2 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纯母乳喂养8例、混合喂养12例。采集新生儿出生当天及生后第5~7天的咽拭子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TM/HiseqTM 平台对细菌16S rRNA的V3~V4可变区进行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①40 个咽拭子样本中共发现门36个,纲84个,目144个,科292个,属736个。②足月健康新生儿从出生到生后5~7天,新生儿口咽部菌群的相对丰富度及多样性逐渐降低,个体间差异显著缩小;纯母乳喂养的早期新生儿口咽菌群α多样性低于混合喂养新生儿。③在门水平上, 不同喂养组的主要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4 个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 0.05)。与第 1 天相比,第 5~7 天纯母乳喂养组中厚壁菌门(P=0.008)、放线菌门(P=0.844)、拟杆菌门(P=0.250)的相对丰度上升,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P=0.055);而混合喂养组中厚壁菌门(P < 0.001)、放线菌门(P=0.733)的相对丰度上升,变形菌门(P < 0.001)、拟杆菌门(P=0.027)的相对丰度下降。④在属水平上,出生当天以慢生根瘤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伯克氏菌属、链球菌属为主要属,随着出生时间的推移,生后5~7天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上升为主要属;不同喂养组均以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为优势属,纯母乳喂养组中拟杆菌属、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等厌氧菌的丰度高于混合喂养组。结论:新生儿生后早期口咽微生态菌群的多样性逐渐降低,稳定性逐渐增加;且不同喂养方式对早期新生儿口咽部菌群定植与分布存在一定的影响,纯母乳喂养有助于新生儿口咽部厌氧菌的早期定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小儿咽扁颗粒中的8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库配合文献查阅,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为筛选的限定条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的筛选;运用Symmap数据库对化学成分进行靶点的寻找,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咽炎相关蛋白,与靶点进行映射,并通过映射找到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网络、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网络、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Venny 2.1进一步研究方中君药金银花与射干治疗咽炎的作用机制;运用DAVID数据库对映射后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97个化学成分,治疗咽炎的107个靶点,其中隐黄素(Kryptoxanthin)、MYST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单核细胞白血病)4(MYST4)、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成员1(ABCA1)、视黄酸受体α(RARA)、与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为其核心靶点。方中金银花的靶点蛋白数占全方治疗咽炎总靶点蛋白数的41.5%。结论:小儿咽扁颗粒可能通过对药物的反应、对乙醇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转录过程的正调控、发挥治疗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叉头框转录因子O(FoxO),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中Kryptoxanthin、MYST4、ABCA1、RARA、RUNX1可能是为其发挥药效作用的核心靶点。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腭裂是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手术是修复腭裂的唯一方法.初期腭裂手术的最主要目的是达到腭咽闭合,最终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阐明影响初期腭裂术后语音效果的因素,探讨适宜的治疗方案是国内外唇腭裂治疗中心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可能影响初期腭裂术后语音效果的因素,如手术时机、手术方法、腭裂类型与腭咽部解剖结构、腺样体、扁桃体与语音的关系、性别、术后语音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AR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和2年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1年和2年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睡眠、鼻部症状、情感、眼部症状、实际困扰、其他症状、活动限制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AR的近远期效果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大终板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鞍上第三脑室内外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扩大终板入路显微手术的38例鞍上第三脑室内外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影像学提示单纯囊性14例,单纯实质性12例,囊实性12例,CT提示肿瘤伴有钙化15例。收集其术前和术后影像学资料、激素水平、视力视野和病理结果等。结果 38例患者中行扩大终板入路显微手术全切34例(89.5%),次全切除为3例(7.9%),部分切除1例(2.6%),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内视力好转或无变化患者31例。术后随访(54.5±7.3)个月,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2例接受放射治疗。结论 扩大终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第三脑室内外颅咽管瘤,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且有利于对垂体柄视神经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7.
患者女,51岁。因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诊。常规超声示:甲状腺左侧叶中部显示大小7mm×7mm×6mm的不均质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点片状强回声,后方紧邻食管前壁,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该结节与食管关系密切,疑为咽食管憩室。行吞咽和饮水试验时,结节大小及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静脉超声造影(SonoVue造影剂与5ml 0.9%NaCl溶液配制原液,静脉团注1ml)时,结节呈极低增强,甲状腺呈均匀性高增强,诊断尚不能明确(图1a)。口服超声造影(口服2ml造影剂原液与200ml饮用水混合液)时,结节内部明显高增强,甲状腺呈无增强,可明确诊断为咽食管憩室(图1b)。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按法干预后脑卒中后肌痉挛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灰质前角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氛酸(Gly)含量的变化,探讨按法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Iey(SD)大鼠8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70只造模。采用左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Longa神经功能评定为2-3分,且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评定为;1+、1+及2级的30只大鼠纳入实验。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按肌腱组和按肌腹组。造模成功2 d后,按肌腱组及按肌腹组大鼠分别接受大鼠按法橾作治疗仪按股四头肌肌腱和按股四头肌肌腹治疗,压力控制在(350±50)g,按压频率为5s/次,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d。各组于治疗第5次后,采用改良Ashworth#挛评定标准对大鼠股四头肌的张力进行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中Gly的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观察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中GABA的含量变化。结果:各组改良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中,按肌腱组大鼠肌张力下降较按肌腹组更为明显(P<0.01);按肌腱组血浆及香髓L1-L3节段组织中Gly及GABA的含量增加较按肌腹组更为明显(均P<0.01)。结论:基于腱器官“反牵张反射”理论,采用按法刺激腱器官诱发“反牵张反射”对大鼠肌痉挛状态的改善效果优于按压肌腹。大鼠血浆和脊髓L1-L3节段中Gly和GABA含量的增加,可能是按法刺激腱器官改善大鼠肌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男7例,女1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7.6岁)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患者,咽皮瘘直径2.0 cm×1.8 cm~4.5 cm×3.0 cm,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修复。皮岛宽5~9 cm,长10~23 cm,折叠修复咽皮瘘,恢复咽腔内衬里及外侧皮肤。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无继发咽皮瘘与咽狭窄,吞咽功能满意。结论: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可作为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巨大咽皮瘘的首选皮瓣,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