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34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890篇
预防医学   23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39篇
中国医学   25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6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肌无力、血钾水平低于正常水平,临床上给予补钾和抗甲亢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主要包括患者甲状腺素、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免疫系统、遗传因素等,治疗时易与周期性麻痹发生误诊,持续补钾并尽早给予患者抗甲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老龄化加速使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成为神经病学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EEG作为一项无创、廉价、可重复的检查手段,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已有广泛应用。目前已有多种特征性EEG被纳入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本文从临床角度对Creutzfeldt-Jakob病(CJD)及路易体痴呆(DLB)的EEG表现、产生机制、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作以总结,以期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起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ndersen-Tawil综合征(AT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TS患者的临床表型。结果本例患者男,17岁,表现为低位耳,反复发作运动、饱食或无明显诱因下非对称性肌无力,入院期间肌无力发作时伴血钾降低;动态ECG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MG检查显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在运动诱发试验运动后即刻上升6%,30 min下降17%,60 min下降25%,90 min下降35%;头颅MRI Flair示左侧额顶叶交界区脑白质内点状高信号影;基因检测(NGS)提示染色体17q24的KCNJ2基因出现错义突变:c.224C>T(p.Thr75Met),诊断为ATS。予补钾治疗后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服用醋钾唑胺片,随访发现患者周期性麻痹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结论ATS作为一个多系统累积的离子通道病,其临床表现高度变异,临床上要更加关注患者临床表型,从而有利于表型及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1685年英国的Willis~(〔1〕)首次描述了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特点,1945年瑞典神经病学家Ekbom~(〔2〕)第一次对该病作了全面的描述,并将其正式命名为RLS,也称"Ekbom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欲望,通常由腿部的不适感或不愉快感引起;在休息或不活动时不适感出现或加重;活动后可部分或完全缓解其不适感;强烈的活动欲或不适感在夜间较白天加重或仅发生在夜间~(〔3〕)。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  相似文献   
5.
镍钛合金根管器械的折断往往以无任何明显征兆为特征,因此其预防较为困难。本文就镍钛合金机用根管器械折断的分类、影响折断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化膏化裁方局部湿热敷对中、重度周期性乳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痛症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以远端取穴针刺治疗,试验组以中药局部湿热敷加远端取穴针刺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在缓解乳房疼痛、改善情感积分、缩小乳房肿块、改善肿块质地、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膏化裁方局部湿热敷治疗乳痛症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乳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闭经的相关影响因素,了解新辅助化疗相关的闭经(NCRA)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随访观察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224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月经状态的改变及新辅助化疗后彩超下乳房肿瘤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时患者年龄、化疗方案、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ER/PR和Her-2)、术后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与NCRA及其随后月经恢复的关系,以及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变化与NCRA的关系。结果 224例患者中有166例(74.11%)患者出现NCRA,其中有15例停经但雌激素水平增高而行卵巢切除或接受戈舍瑞林治疗,余151例NCRA患者中有40例(26.49%)出现月经恢复。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RA的发生及随后的月经恢复均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01,P=0.001);不同化疗方案对NCRA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但是对NCRA后月经恢复有重要影响(P〈0.001);肿瘤的ER/PR和Her-2表达和是否服用TAM对NCRA发生及其随后的月经恢复均无明显影响(P〉0.05)。发生NCRA时的化疗周期数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与NCRA后月经的恢复无关(P〉0.05)。NCRA的发生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降期无关(P〉0.05)。结论大多数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会出现闭经,年龄越大的患者越容易发生NCRA,而且发生NCRA时接受化疗的周期数更少;年龄和化疗方案都会影响NCRA后月经的恢复;NCRA的发生未影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表现的认识,提出治疗及预防措施以及护理建议。方法分析41例周期性麻痹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男29例,女12例,年龄17~55岁,平均32.1岁,其中40岁以下30例,占73.2%。发病季节为5~9月份者32例,占78.0%。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骼肌驰缓性瘫痪,合并感觉障碍8例,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9例(22.0%)。16例肌酶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低钾性心电图改变者35例,占85.4%。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多发于夏秋季节,可有多种诱因存在。急性肌无力为其临床特点,低钾血症、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有利于确立诊断。部分不典型病例合并有甲亢,血清肌酶升高,以及感觉异常,临床注意与急性脊髓病变,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炎等相鉴别。治疗上主要是快速补钾,以口服为主。注意适当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卫  王瑗萍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0):1431-1432
[目的]介绍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周瘫(THP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THPP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诱发因素有饱餐或饮酒、上呼吸道感染、进食碳水化合物,3例无诱因.均在夜间或凌晨发病.给予补钾,口服他巴唑、心得安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上遇到青年或中年男性以低钾周瘫就诊,不论有无诱因和典型的甲亢症状,均应查甲状腺功能,以免延误治疗.治疗上补钾、补镁、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消除诱因能防止THPP的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与口服西药治疗对月经周期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月经期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2例。穴位注射组于月经前10天开始,选取8个头部穴位分2组交替注射,2天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组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2.5mg,每晚口服1次,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均P<0.01);治疗后穴位注射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较药物治疗组改善显著(均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优于口服西药西比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