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32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85篇
  3篇
中国医学   295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和社会效益五个维度评估贝达喹啉的临床价值, 以期为医疗和医保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耐多药结核患者共计792例为研究对象, 基于病例资料回顾性调查, 以利奈唑胺为参照药, 采用析因分析或卡方检验的方法对贝达喹啉各评价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性方面, 贝达喹啉能显著提高23.9%(95%CI:4.8%~43.0%)的治疗成功率, 显著减少64 d(95%CI:18~109 d)治疗时间;安全性方面, 贝达喹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停药率(5.11%、4.55%)显著低于利奈唑胺(22.49%、15.2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 P<0.001;χ2=14.09, P<0.001);经济性方面, 使用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抗结核药物疗程费用明显增加48 209.4元(95%CI:28 336.0~68 082.8元);适宜性方面, 在2020年观测样本中, 患者初次治疗方案中贝达喹啉的使用比例低于利奈唑胺(16.7%比86.5...  相似文献   
2.
吡咯生物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原因为摄入了含吡咯生物碱的中草药或食品。从药物因素、宿主因素、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吡咯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参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且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为贝达喹啉的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耐药结核病房完成了24周治疗及随访的127例耐多药肺结核、准广泛耐药肺结核、广泛耐药肺结核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不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耐药诊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用其他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等。监测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450ms)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为48.5%(3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2%(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QTc间期>500ms者分别有3例(4.5%)和1例(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43)。两组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差异。观察组QTc间期随着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使用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第4周末QTc间期为(435.1±28.8)ms,明显高于基线期QTc间期[(419.0±23.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7,P=0.001);在第12周末达峰值[(439.5±30.7)ms]。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的患者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时出现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年龄18~45岁者的9.027倍(95%CI:1.033~78.859);合并使用其他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亦是导致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9.033(1.042~78.326)]。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后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增高,但未见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其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增加。高龄患者是QTc间期延长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8激动剂咪唑喹啉类化合物R848对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IL-5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45例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离心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给予R848刺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刺激前后IL-5及IFN-γ水平。结果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在R848刺激后,IL-5水平均下降(P0.01)。结论咪唑喹啉R848可能通过强化Th1方向的反应、抑制Th2方向的反应,限制变应性鼻炎的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反复发作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性阴道炎药敏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反复发作性阴道炎患者标本1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对其中60株白假丝酵母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株白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酮康唑和氟康唑敏感率分别为36.7%、56.1%和80%。结论重视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检测及药敏分析和菌种培养鉴定,合理利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含有喹啉环的二酮酸类化合物,并探讨此类化合物抗HIV-1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以已上市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elvitegravir(埃替格韦)和RDS-1997为先导化合物,改造喹啉酮苯环上的取代基,设计各种不同的酰胺取代物。首先,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与2-乙氧亚甲基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得到喹啉酮环化合物;然后,经取代、水解和缩合得到酰胺取代的喹啉酮化合物;最后,与草酸二乙酯反应,水解后得到目标化合物。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IV-1假病毒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体外细胞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质量浓度10μg·m L-1时对HIV-1假病毒细胞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d、7f和7i的抑制率大于或等于95%。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结核病耐药现象严重,给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并亟需新型抗结核药物来阻止耐药结核病的蔓延。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A组和B组核心抗结核药物,主要用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且疗效较好。但近年来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耐药的现象也时有报道,且二者存在交叉耐药的情况。本文综述了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独立及交叉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重点总结与2种药物交叉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目前,涉及MTB对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交叉耐药的相关突变基因为Rv0678 (mmpR)和Rv2535c (pepQ),均属于非靶基因突变,且会对这2种药物产生低水平耐药。与MTB对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耐药相关的其他突变基因分别为atpE和Rv1979c,其中atpE为靶基因相关的突变,而Rv1979c导致的耐药机制还不是很清楚。通过综述MTB对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耐药及交叉耐药的相关机制,以期为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耐药机制的研究以及其今后在结核病治疗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正>2,3-吲哚醌(2,3-indolinedione,isatin,ISA)为吲哚类衍生物,又名靛红,是近年发现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性活性物质,且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如龙虾和十字花科植物中[1-2]。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ISA在人体不同器官和体液中均有分布[3-5]。研究表明,ISA使动物产生类似焦虑的行为,并且在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下,心脏、脑、血浆中其水平会升高[6-8]。然而,目前ISA对胸主动脉舒缩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离体血管环实验模型,探讨ISA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舒收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凤仙花的HPLC指纹图谱,为凤仙花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对不同产地凤仙花中的指甲花醌(HNQ)和指甲花甲醚(MeONQ)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2)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A)-10mL·L~(-1)乙酸(B)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指甲花醌和指甲花甲醚质量浓度分别在0.004~0.400(r=0.999 3)和0.008~0.800mg·mL~(-1)(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6%和102.75%;RSD值分别为1.92%和1.96%(n=6)。建立了凤仙花HPLC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0个共有峰,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37~0.957范围内。将指甲花醌和指甲花甲醚作为主要特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10批凤仙花中指甲花醌和指甲花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11 3~0.738 6和1.784 9~5.881 3mg·g-1,其中以北京市自种凤仙花的指甲花醌和指甲花甲醚含量最高。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不同产地凤仙花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和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主要特征成分含量也相差悬殊,说明药材质量优劣与产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