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806篇
内科学   130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594篇
预防医学   17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8篇
  1篇
中国医学   323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1例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听力语言治疗科2022年4月收治的1例环咽肌不完全开放的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导管球囊扩张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终点定为在拔除鼻饲管经口进食5周后,吞咽造影下显示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轻微或基本消失。结果患者前15次治疗为单独使用导管球囊扩张+吞咽常规治疗,后15次治疗为前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治疗前后环咽肌球囊内注水量进行对比,经独立样本t检验,联合治疗后球囊注水量较之前明显增加(t=-11.501,P<0.001)。结论导管球囊扩张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环咽肌不完全开放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3.
近些年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中风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老年患者一种高发疾病。二在进行救治之后绝大多数患者会有一定的后遗症,例如吞咽困难。脱水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患者在进行中风治疗之后,应该采取一定的康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进行吞咽造影时间学参数和运动学参数的量化分析,确定该分析方法的信度。 方法选取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8例,接受标准吞咽造影检查,分别选择质地为3ml、5ml由600kg/m3硫酸钡混悬液调制的稀流质、浓流质、糊状食团,每位受试者共进行6次吞咽。由两名分析者分别对所采集的吞咽造影视频进行间隔时间为4周的2次分析,分析参数包括口腔运送时间、软腭上抬时间、舌骨位移时间、喉关闭时间、环咽肌开放时间、舌骨向前位移、舌骨向上位移、环咽肌开放幅度及咽腔收缩率。 结果不同参数之间信度存在差异,除两名分析者测得的舌骨向前位移(HAM)及向上位移(HSM)的内测信度为0.41~0.60,信度欠佳,以及间测信度为0.61~0.80,信度中等外,其余参数信度均较好。 结论自主开发的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信度比较理想,该软件可用于临床吞咽造影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舌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9例。急性期后对照组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加用舌针治疗,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塑性相关蛋白,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降低(P 0. 05),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CUSS)评分升高(P 0. 05),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升高(P 0. 05),Barthel指数(BI)评分升高(P 0. 05),NGF、BDNF水平升高(P 0. 01);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3个月联合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较低(P 0. 01),CUSS评分较高(P 0. 01),FMA评分较高(P 0. 01),BI评分较高(P 0. 01),NGF、BDNF水平较高(P 0. 01),总有效率较高(P 0. 01)。结论:早期应用舌针配合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恢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I^II级占比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能改善吞咽功能,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