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8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654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868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26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1843篇
预防医学   289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722篇
  5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制作改良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并探讨其在急诊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传统一次性可视喉镜片的基础上,沿镜片左缘增加1个吸引管道,前端顶部有吸孔,侧面有侧孔,尾端接口与吸引管配套,其正前方有负压控制孔,便于单手操作。将改良后的一次性可视喉镜片应用于临床,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行急诊气管插管的3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7年2月-9月行急诊气管插管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改良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行气管插管,对照组使用传统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行气管插管。结果 试验组声门暴露时间为(13.62±3.84) s,插管总时间为(19.76±4.16) s,对照组声门暴露时间为(20.21±3.29) s,插管总时间为(25.74±3.08)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78.37%,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独立插管率为86.49%,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56.41%,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独立插管率为1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紧急气管插管中应用改良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可缩短声门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总时间,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单人操作,节约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喉动力系统治疗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n=50)采用鼻内镜与支撑喉镜喉动力系统进行手术切除,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支撑喉镜显微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4. 62±10. 2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0. 39±13. 34) min (P 0. 05)。2组患者术前嗓音障碍指数-10(VH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4周的VHI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 53%(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 35%(P 0. 05);观察组治愈率为90.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 82%(P 0. 05)。结论鼻内镜联合喉动力系统治疗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安全、有效,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内收型痉挛性发音障碍(SD)患者的动态喉镜下表现、嗓音学特点以及病因,并与正常人对比分析,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1例内收型SD患者的嗓音参数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嗓音参数,对比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51例为女性患者;61例患者中35例(57.4%)患者的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的分值>7;有明显心理因素或心理创伤的患者7例(11.5%)。患者发音时存在一些颈部及全身肌肉过度紧张的表现,动态喉镜下所有患者均无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双侧声带紧张并过度内收、喉部震颤,部分患者可见声门上结构向中间挤压靠拢。嗓音测试时所有患者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紧张性发音,基频(F0)及响度瞬间起伏,语音颤抖、嗓音挤卡、失去韵律,42例(68.9%)患者出现嗓音中断:患者读一段话的嗓音平均中断次数(1.9±2.0)次显著高于正常人(0.0±0.0)次(P<0.01);所有患者读一段话的朗读时间均值(21.5±4.8)s较常对照组的朗读时间均值(16.2±3.7)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振幅微扰(shimmer)均值及基频微扰(jitter)均值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患者的嗓音障碍指数(DSI)均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患者的最长发音时间(MP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内收型SD患者大部分为女性,患者动态喉镜下会有一些特征性表现,患者的音质、音韵和流畅性较正常人有一定改变;患者的shimmer、jitter、DSI、MPT较正常人有显著差异。该疾病可能与胃酸反流有一定关系,少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Supreme喉罩(Supreme laryngeal mask,SLMA)与可视喉镜插管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和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罩组(A组)和可视喉镜组(B组),每组各30例。每组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均采用相同公斤体重量的相同麻醉药。分别记录各组麻醉诱导期和恢复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术后24 h随访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喉罩组患者在置入前后、拔除前后的MAP、HR无明显变化。可视喉镜组患者插管、拔管前后的MAP、拔管前后的HR出现明显波动,以MAP波动最为明显。组间比较,拔除后3 min的MAP、HR可视喉镜组比喉罩组明显低。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30.0%、36.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MA置入全身麻醉对麻醉诱导期和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可视喉镜插管全身麻醉更小,出现的并发症也较轻,值得在有适应症的患者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妍 《当代医学》2016,(18):20-21
目的:探究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178例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178例患者给予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观察组178例患者给予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观察对比2组手术时间、宫腔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宫腔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1.2)min、(1.2±0.4)min、(10.7±2.5)mL,对照组各观察指标分别为(5.8±1.3)min、(1.9±0.5)min、(19.2±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生症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宫腔残留,对照组宫腔残留率为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B超可视条件下开展无痛人流术操作,有助于保障手术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前终止妊娠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无痛人工流产术[1]。本研究选取我院自愿接受在超导可视系统引导下行无痛人流术的450例早早孕患者,其中225例术前应用了卡前列甲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丹丹 《当代医学》2016,(15):72-73
目的 分析全麻支撑喉镜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6例声带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局麻纤维喉镜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全麻支撑喉镜术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为(3.20±0.37)分,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为(7.95±0.96)分,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麻支撑喉镜术治疗声带息肉,能够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提高治疗效果,且疼痛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