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鞠丸为朱丹溪《丹溪心法》方,是通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剂,但凡六郁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胀疼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之症均可施治。笔者在临床中谨守肝脾郁结之病机,根据不同案例病因病机的特点,精于辨证,灵活遣方施药,推广新用于临床是证,收到满意效果,报告于下。自汗某男,52岁,2007年12月18日初诊。主诉:心烦汗出,入夜犹甚,历时2月。患者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胆囊炎史4—5年,近两月来因单位裁员,竞聘待岗引发精神紧张,夜寐不实,蒸蒸汗出,面赤低热,气粗干呕,渴喜冷饮,胸胁胀痛,烦躁郁冒,大便干而排泄不爽。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腻。中医辨证属自汗,病机属肝郁气滞,里热迫蒸,治以疏肝解郁,清泄里热,消导畅中。方用越鞠丸合金铃子散加减:川芎10g,香附15g,神曲15g,生栀子6g,苍术6g,川楝子15g,元胡15g,制大黄15g,黄芩10g,青蒿15g,法半夏10g,火麻仁20g。投药3剂,腹中肠鸣,矢气频转,5剂后大便日行2次,自觉胃肠豁然,心平神安。自汗渐止,上方调整后再进7剂告愈。按该例患者年逾六八,时届更年期,既往患甲亢热,邪热在里则迫津外泄,故见燥烦郁冒,蒸蒸汗出,面赤气粗,津液初耗则口渴饮冷,大便...  相似文献   
2.
黄道富  肖美珍 《新中医》1991,23(11):40-40
大黄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胃肠实热之食已即吐者。方由大黄、甘草组成,方中以大黄为君,荡涤胃肠实热;伍以甘草缓急和胃,既使大黄泻下而不伤胃,又令热去而胃气和降。笔者取其清热通腑之理,辨证施治于儿科临床,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Ten cases treated by LU Shou-y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Stomachache
1.1 Case one
A 38-year-old male patient.  相似文献   
4.
11月22日 得知怀孕:中国婆婆与生长于日本的我截然不同的心情 不知怎么的,最近两三天一直想吐,我原本每次来例假时总是有反胃的感觉,所以这次也就没怎么当回事,可是反胃的感觉总也不见消退,反而更加强烈,于是我的中国婆婆拉着我去医院做检查。  相似文献   
5.
恶心反胃     
张禹 《家庭医药》2004,(4):59-59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恶心想吐的体会,这种感觉是由体内致病因素发出的信号传入大脑,兴奋了呕吐中枢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反胃又称“翻胃”,又名“胃反”。大致包括消化系统的食道、贲门、胃小弯、幽门等部位的病变。笔者临床多年,经治食道癌、胃癌、幽门梗阻各一例,疗效甚为满意,今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案一、韦××女70岁1973年8月15日来诊。自诉:食物不下,食后腹胀,口渴不欲饮,饮水即呛,腹中漉漉作响,口吐涎沫,头晕目眩,极度消瘦,面色黧黑,舌胖润水滑,层层剥脱,吸烟熏之则痛,脉象沉弦。查体:剑突下有一个7×10cm左右的肿物,推之不移,质  相似文献   
7.
"肾者胃之关"出自《素问·水热穴论》,最初是论述水液代谢的过程,后世历代医家从各方面对"肾者胃之关"进行发挥、诠释、延展,衍生出许多新的理论,丰富发展经典理论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更多的内涵,对临床实践有指导作用。目前"胃肾相关"理论普遍为大家所接受,通过经典探讨,从经络、生理、病理入手,对"胃肾相关"理论作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8.
程锐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8):358-358
祛瘀通结治反胃231400安徽省桐城县人民医院程锐《全医要略》谓:"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日胃反"。反胃多由"十二指肠溃疡"失治或治之不当而并发"幽门梗阻"所致。一些患者不愿手术而就诊于中医。笔者自拟"法瘀通结汤"治疗16例全部有效,兹略...  相似文献   
9.
AIM: To investigate the hypothesis that duodeno-jejunal dyssynergia existed at the duodeno-jejunal junction.
METHODS: Of 112 patients who complained of epigastric distension and discomfort after meals, we encountered nine patients in whom the duodeno-jejunal junction did not open on duodenal contraction. Seven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 condom which was inserted into the ist duodenum was filled up to 10 mL with saline in increments of 2 mL and pressure response to duodenal distension was recorded from the duodenum, duodeno-jejunal junction and the jejunum.
RESULTS: In healthy volunteers, duodenal distension with 2 and 4 mL did not produce pressure changes, while 6 and up to 10 mL distension effected significant duodenal pressure increase, duodeno-jejunal junction pressure decrease but no jejunal pressure change. In patients, resting pressure and duodeno-jejunal junction and jejunal pressure response to 2 and 4 mL duodenal distension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healthy volunteers. Six and up to 10 mL 1^st duodenal distension produced significant duodenal and duodeno-jejunal junction pressure increase and no jejunal pressure change.
CONCLUSION: Duodeno-jejunal junction failed to open on duodenal contraction, a condition we call 'duodenojejunal junction dyssynergia syndrome' which probably leads to stagnation of chyme in the duodenum and explains patients' manifestations.  相似文献   
10.
Bredenoord  A.  J.  Weusten  B.  L  A.  M.  Curvers  W.  程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33-34
背景与目的: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有些胃食管反流会引起症状,而有些不会。作者对患者感知胃食管反流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调查。方法:在抑酸治疗停止后对32例提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24h便携式pH值和阻抗监测。对其中至少发生一次反流事件的20例患者,根据有无反流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共监测到1807次反流事件的发生,其中的203次反流伴有症状。与无症状的反流事件相比,有症状的反流与较大的pH值降低幅度(P〈0.001)、低pH值(P〈0.05)和较高的食管近端酸反流程度(P〈0.005)相关。有症状的反流有着较长的容积恢复时间和酸清除时间(P〈0.05和P〈0.002)。在有症状的反流发生之前通常存在一段较长的食管累积酸暴露时间(P〈0.05)。反胃与胃灼热相比,在反胃之前的近端酸反流程度较大;14.8%的症状性反流是弱酸性的。共有426例纯气体反流发生,其中12例伴有症状。与无症状的纯气体反流相比,症状性纯气体反流更多伴随有pH值减少(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