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353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210篇
中国医学   249篇
肿瘤学   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掌握我国3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的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发现重点人群,为制定骨关节炎综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GBD 2019),对中国30岁以上人群按照性别、年龄分组描述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并与全球和日本、印度进行比较,分析1990—2019年骨关节炎的疾病负担与其变化趋势。作图使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结果 2019年,中国骨关节炎患病人数约1.33亿,所致YLD约472.49万人年,占中国全因YLD的3.07%,占全球骨关节炎导致YLD的24.93%;其发病率高峰在50~54岁年龄组,各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均约为男性的1.5倍。1990—2019年,中国骨关节炎发病率、患病率、YLD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依次为750.96/10万、9337.15/10万、224.78/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93.62%、113.53%、116.13%,均远超同期日本、印度及全球的增幅;年龄标准化后的以上指标显示,中国骨关节炎疾病负担低于日本、高于印度、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1990—2019年我国3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疾病负担越来越重,一级预防重点人群为35岁以下和未患病人群,尤其是女性,可见制定科学有效的骨关节炎综合防制方案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医师费(PF)制度在南京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实践,回顾PF制度的核心要素,深入探讨PF制度实施方案落地的关键因素(价格水平、目标薪资、结构、医院管理要求等)。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医院1 a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总结PF制度在医院成功落地的实战经验和未来改进建议。结果 PF制度是一项基于产出的医生专业技术薪酬制度。结论 PF制度基本理念和运作机制为确定医生合理薪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为理顺医疗机构与医生之间的分配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思考。为更好地适应医疗发展政策环境的要求和医院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PF制度也要根据医疗机构自身情况不断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前列腺癌(PCa)筛查模式,初步了解南京地区男性居民PCa的真实发病情况。方法:2018年1~12月,来自南京市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入排条件的6 903例50岁及以上参加体检的男性居民参加了本研究,首先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和临床信息,对血清PSA≥4μg/L的受试者建议行多参数磁共振(mpMRI)扫描,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前列腺可疑病灶进行评分,≥3分者,建议行经会阴系统穿刺联合磁共振/超声(MRI/US)融合前列腺靶向穿刺;PI-RADS评分3分但PSA≥10μg/L者,建议行经会阴系统穿刺;PSA10μg/L且PI-RADS评分3分或PSA4μg/L的受试者接受每半年一次的随访和检查。结果:6 903例男性居民中,835例PSA水平≥4μg/L,阳性率为12.1%。296例接受了mpMRI扫描,229例PI-RADS评分≥3分,阳性率为77.4%。148例进行了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PCa 79例,占活检人数的53.4%,PCa总体检出率为1.14%。77例有完整病理数据的患者中,临床有意义PCa占94.8%。局灶期、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期癌分别为30例(39.0%)、41例(53.2%)和6例(7.8%); I期6例(7.8%),Ⅱ期21例(27.3%),Ⅲ期34例(44.2%),Ⅳ期16例(20.8%);局限性PCa中高危型47例(66.2%),中危18例(25.4%),低危6例(8.5%)。结论:南京地区PCa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对高危人群尽快进行PCa筛查是当务之急,血清PSA联合mpMRI以及前列腺靶向穿刺的模式可能是理想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血小板因子4(PF4)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在膀胱癌中的诊断及预后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确诊并行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75例(疾病组),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72例(健康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及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对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水平与膀胱癌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疾病组患者的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在膀胱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3.25%、78.30%、84.96%)和特异度(88.52%、87.45%、91.02%)(均P<0.05)。75例膀胱癌患者中39例患者预后良好、36例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转移、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转移、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是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HIF-1α水平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子(P<0.05)。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在膀胱癌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灵敏度(70.12%、89.11%、86.52%)和特异度(78.96%、82.23%、91.07%)(均P<0.05)。结论 血清鸢尾素、HIF-1α、PF4水平在膀胱癌患者中上调,高水平的血清鸢尾素、HIF-1α及PF4与膀胱癌术后的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胎盘植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植入是产科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胎盘植入可引发产时或产后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已成为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其诊断及治疗日益受重视。并且需多学科共同规划管理,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环扎术是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最有效的方法。术式包括Shirodkar和McDonald提出的经阴道宫颈环扎术以及Benson 和Durfee提出的经腹宫颈环扎术。前者环扎位置偏低,效果欠理想,后者手术效果肯定,但需两次进腹进行环扎和拆线,增加了手术创伤和风险。笔者对上述两种宫颈环扎术进行综合,于孕前经阴道在宫颈峡部水平行环扎术123例,发现该术式操作方便,效果理想,拆除方便,是一种值得与各位同道分享的宫颈环扎术式。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峡部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最主要的方法。对于反复经阴道环扎失败或宫颈解剖异常不能经阴道环扎的患者,可选择经腹腔镜子宫峡部环扎。腹腔镜子宫峡部环扎术可在非孕期或早孕期进行。孕中晚期发生胎儿异常需终止妊娠时可经剖腹或腹腔镜拆除缝线经后阴道分娩。足月妊娠则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是否能作为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标准术式尚待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8.
9.
医疗技术进步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使患者受益。妇科领域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包括:介入治疗、阴式手术、内镜手术、小切口手术等。微创理念是建立在微创技术基础上整体医疗模式的进步,在微创理念下,不同疾病科学地选择不同最佳微创手术,“以疾病为中心”代替“以技术为中心”,使患者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T)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7例NMIB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三组:其中行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2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UERBT)患者设为观察A组(21例),行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患者设为观察B组(23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患者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刺激征等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二次活检阳性率和预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B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刺激征及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A组(均P<0.05)。观察B组和A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活检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NMIBT相比TURBT和TUERBT更加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设备门槛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