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9篇
  免费   1314篇
  国内免费   411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875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3441篇
内科学   3435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362篇
特种医学   14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88篇
综合类   6533篇
预防医学   2388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3091篇
  38篇
中国医学   1404篇
肿瘤学   2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670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713篇
  2014年   1237篇
  2013年   1079篇
  2012年   1563篇
  2011年   1541篇
  2010年   1307篇
  2009年   1205篇
  2008年   1503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144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1080篇
  2003年   1011篇
  2002年   923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646篇
  1999年   491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472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观察。方法:将2015年8月-2020年8月间于我院经临床检查后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于100例患者中诊断出早期乳腺癌66例,良性病变34例,准确度为9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该病症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与40例参加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CT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呈阳性39例,阴性41例,灵敏度为92.50%(37/40)、特异度为95.00%(38/40)、准确率为93.75%(75/80)。CT检查呈阳性40例,阴性40例,灵敏度为75.00%(30/40)、特异度为75.00%(30/40)、准确率为75.00%(60/80)。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癌患者通过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可以详细地掌握患者病情状况,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9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实施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动态立位平衡情况。结果:研究组Harris、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倾斜方向动态姿势调节标准偏差值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能增强髋关节功能,有助于恢复肢体动态姿势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5.
梁天齐  张月强  朱敬伟  李健  刘丹 《西部医学》2022,34(8):1240-1243
目的 对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眼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聊城市眼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80例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组(n=23)和恶性组(n=57)。比较两组MRI DWI参数、DCE MRI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 DWI、DCE MRI诊断眼眶肿瘤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低于对照组,恶性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百分比(Ve)、速率常数(Kep)、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时间 信号曲线(TIC)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DCE-RI诊断眼眶肿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H〗结论 〖HTK〗MRI-DWI、DCE-MRI均可有效诊断眼眶肿瘤,临床应综合评估量化指标及图像,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在丹东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对所有患者90个病灶的SMI、高级动态血流显像(advanced dynamic flow, ADF)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检查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变性的30个病灶设为观察组,未变性的60个病灶设为对照组,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定3种检查方法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SMI、ADF和CDFI血流分级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FI对子宫肌瘤变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0%、75%和70%,ADF分别为53.33%、81.67%和72.22%,SMI分别为43.33%、90%和74.44%。结论 SMI对子宫肌瘤的血管显示能力高于ADF和CDFI,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Patlak显像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24只大鼠C6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齐墩果酸(OA)组、放疗组、OA+放疗组,每组6只。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行75 min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将荷瘤鼠的左心室时间-活度曲线(TAC)作为输入函数用于Patlak分析获得Ki图像,选取动态PET图像最后一帧用于静态分析,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Ki值、肿瘤体积变化并记录大鼠存活时间。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组织行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治疗前,4组SUVmax及K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9、0.858,P>0.05)。治疗后48 h,对照组、OA组的SUVmax、Ki值较治疗前升高(t=-10.697、-17.5...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保守治疗和融合手术中间地带寻找一种有效的预防与辅助相结合的微创治疗方式,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优缺点,以及对腰椎棘突间的生理结构、生物力学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在充分了解记忆合金材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一种记忆合金材料的新型腰椎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既能重建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特性,满足人体脊柱的正常活动,又避免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优化目前的治疗方法。通过研究,腰椎棘突间记忆合金动态稳定装置在理论上效果满意,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优于目前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能及评价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68例,均接受DCE-MRI检查,并行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技术评估MRI诊断的效能。所有PLC患者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术后再次接受MRI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DCE-MRI检查显示PLC患者肝内特征性恶性肿瘤表现,T1WI序列为低信号,T2WI序列为高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快速消退,偶见明显的肿瘤包膜;在68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PLC患者64例,非肿瘤病变4例;DCE-MR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75.0%、89.7%、93.8%和25.0%;在TACE术后,MRI检查发现肿瘤被完全灭活18例(28.1%),部分灭活25例(39.1%),肿瘤稳定15例(23.4%),疾病进展6例(9.3%)。结论 DCE-MRI检查在诊断PLC和治疗后疗效判断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施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意义。方法 对某院洁净手术部的45间手术间进行沉降菌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 50333进行静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DB/11408—2007要求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其中动态空气监测选择第一台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切皮时、手术2 h或缝合结束、接台-麻醉-皮肤消毒时)进行采样,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遇动态、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较低时即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管理措施。结果 2010年5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采样共782间次,合格763间次,合格率97.57%。其中2018年6月静态空气采样6间,合格率为33.33%,针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整改措施, 2018年11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9.48%。动态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5月不同级别手术间动态空气监测结果均不合格, 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进行空气动态采样103台次,Ⅰ、Ⅱ、Ⅲ级手术间合格率分别为90.00%、89.80%、95.45%。Ⅱ、Ⅲ级手术间不同位置回风口菌落数比较,进门处回风口菌落数均高于内侧回风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Ⅲ级手术间不同时段动态空气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各级手术间菌落数均随手术进程而逐渐增加。结论 洁净手术室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可及时掌握运行状态手术部细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