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69篇
  免费   2897篇
  国内免费   3009篇
耳鼻咽喉   401篇
儿科学   231篇
妇产科学   399篇
基础医学   2758篇
口腔科学   2088篇
临床医学   8147篇
内科学   2056篇
皮肤病学   194篇
神经病学   1988篇
特种医学   16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2821篇
综合类   9911篇
预防医学   3677篇
眼科学   370篇
药学   4424篇
  31篇
中国医学   3497篇
肿瘤学   61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029篇
  2022年   928篇
  2021年   1079篇
  2020年   1317篇
  2019年   1288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916篇
  2016年   925篇
  2015年   1166篇
  2014年   1946篇
  2013年   1796篇
  2012年   2737篇
  2011年   3123篇
  2010年   2397篇
  2009年   2281篇
  2008年   3157篇
  2007年   2554篇
  2006年   2240篇
  2005年   2517篇
  2004年   1968篇
  2003年   1751篇
  2002年   1314篇
  2001年   1087篇
  2000年   850篇
  1999年   693篇
  1998年   580篇
  1997年   577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410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二维黑磷具备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出色的光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生物降解性。近年研究显示,二维黑磷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稳定的载药和光控调节缓释药物功能、优异的抗菌活性和促血管和神经再生能力,因此在口腔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二维黑磷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二维黑磷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干卒中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完全随机地分为常规训练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28)。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训练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进行的训练次数均为每周6次×4周。并于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分析的指标包括才藤吞咽功能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程度及咽期通过时间(PTT)。结果:在训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训练治疗4周后的才藤吞咽功能评分、UES完全开放率、PTT均较训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常规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使早期、规范介入康复治疗,仍有许多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还不能恢复行走功能或遗留严重异常步态,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自理能力造成巨大影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包括神经调控、头针等以大脑为靶点的中枢干预技术,以及协同功能性电刺激(FES)、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AGT)等以肢体为靶点的外周干预技术。虽然中枢干预与外周干预刺激靶点不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有研究发现将有效的中枢干预技术与外周干预技术联合应用比单一中枢或外周治疗的效果更好。国内学者将这种模式称为"脑-肢协同调控治疗技术",该技术根据协同部位不同可分为脑-上肢协同治疗模式和脑-下肢协同治疗模式;根据协同顺序的不同,又可分为脑-肢体同步治疗模式和脑-肢体非同步治疗模式,其中非同步治疗模式又可分为先大脑刺激后肢体刺激模式和先肢体刺激后大脑刺激模式。目前,脑-肢协同调控治疗技术在临床中被普遍应用和研究。由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安全性高、设备携带方便、后延效应时间长等优势,被广泛与下肢康复治疗技术协同应用。但由于参与协同的下肢康复技术种类不同以及协同治疗顺序的不一致,tDCS协同下肢康复治疗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不同治疗参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协同不同的下肢康复治疗技术及不同脑-肢体协同治疗顺序,在脑卒中偏瘫下肢康复中的应用模式作一综述,并探讨影响协同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可能有效的协同治疗模式,旨在为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指部徒手感觉刺激(MDSS)前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指屈、伸肌张力以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的变化规律。方法2020年4月至6月,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5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偏瘫侧5个手指的甲床、末节指骨两侧进行MDSS,刺激强度为能引起伸指但不致明显疼痛的最小强度,两次刺激间隔5~10 s。分别于MDSS前、MDSS后即刻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偏瘫侧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指伸肌肌张力,低肌张力记作-1级;同时以SWE技术检测上述四组肌群中的剪切波速度(SWV)。结果MDSS后,脑卒中患者四组肌群的MAS评级均显著降低(|Z|>2.843,P<0.001)。各肌群初始MAS评级为0和-1时,MDSS前后SWV均无显著性差异(t<1.052,P>0.05)。各肌群初始MAS评级为1~3时,MDSS后SWV均降低(t>2.672,P<0.05)。MDSS前后各肌群SWV与MAS评级均呈正相关(r>0.334,P<0.05)。结论MDSS可有效、迅速、安全地降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部肌群痉挛并促进主动伸指。SWE可客观、定量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手部肌群肌张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8.
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 目前, 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TMS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治疗方案以及局限性等进行综述, 以期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析脑梗死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中频电疗对其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23)与观察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与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中频电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中频电疗后,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运功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