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冲动性人格障碍(IPD)和焦虑症(AN)在视觉诱发电位(VEP)中的特点.方法 收集25例IPD组、33例AN组及52名正常成人对照(NC),以光刺激完成VEP检查.结果 IPD组和AN组及NC组在潜伏期VEP/P1、P2、P3波幅VEP/N1-P2、P2-N2、P2、P3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与NC相比,IPD组潜伏期VEP/P1[(68±16)ms]、P2[(160±10)ms]前移,波幅VEP/N1-P2[(18.4±3.2)μV]、P3[(5.6±2.4)μV]增高,但波幅VEP/P2-N2[(6.3±2.7)μV]、P2[(9.0±2.4)μV]降低.与NC相比,AN组潜伏期VEP/P1[(73±20)ms]、P3[(298±22)ms]前移;波幅VEP/P2-N2[(7.8±3.6)μV]、P2[(9.8±3.0)μV]降低.IPD组与AN组相比,在潜伏期VEP/P2以及波幅VEP/N1-P2上两者差异有显著性,IPD前移于AN,波幅增高.结论 在VEP若干指标上,IPD组前移于AN组,波幅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山东省酒依赖患者出院一年后复饮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18例酒依赖患者出院1年后进行微信随访,根据一年后患者的密西根酒精依赖筛查表(MAST)评分,分为可疑/轻度的酒依赖组20例(9.17%),中度酒依赖组39例(17.89%),较重酒依赖问题组94例(43.12%),严重酒依赖问题组65例(29.82%)。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使用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复饮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越大(OR=1.242,P=0.001),饮酒年限越长(OR=1.243,P=0.011)患者的酒依赖程度越重,空腹饮酒(OR=1.380,P<0.001)会增加酒依赖严重程度;冲动性BIS-11总分(OR=1.301,P=0.001)越高,患者的酒依赖程度越重;非理性信念IBS总分(OR=1.386,P<0.001)越高,患者的酒依赖程度越重;患者的家庭环境中亲密度(OR=0.954,P=0.026)和情感表达(OR=0.965,P=0.628)评分越低,矛盾...  相似文献   
3.
病例:女,43岁,门诊号0797053。主诉怕脏、反复清洗19年。1996年10月开始在我院就诊,诊断强迫症,先后用过氟西汀20mg/d、氯丙咪嗪200mg/d,氟伏沙明100mg/d,到2007年2月14日就诊时,服用氯丙咪嗪(安拿芬尼)50mg/d、奋乃静8mg/d、安坦4mg/d、氯硝安定1mg/d。3月14日复诊,反复洗手改善50%,但新出现冲动性逛商场,冲动性偷商场东西,自己抑制不住,也确实喜欢那东西,诊断为强迫症共患盗窃癖。用安拿芬尼150mg/d,氯硝安定1mg/d、碳酸锂0.5/d。14天后(2007年3月28日)复诊,主诉反复洗手改善60%;仍想去逛商场,但能控制不去;以前偷东西时连人也不看,现在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受虐待小学生冲动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性人格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受虐待者的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冲动性总分均高于未受虐待者[冲动性总分(40.39±10.68)分vs(30.34±10.26)分,t =5.96,P <0.01],男生的动机冲动性明显高于女生[(28.98±14.42)分vs(24.46±11.52)分,t =2.28,P <0.05].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虐待总分与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冲动性总分呈正相关(r =0.337~0.514,P <0.01),忽视与冲动性人格所有因子和总分呈正相关(r =0.187~0.419,P <0.05或P <0.01),性虐待仅与动机冲动性呈正相关(r =0.192,P <0.05).情感虐待对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5~0.395,t =1.975~5.589, P <0.05或P <0.01),忽视对无计划冲动性、注意冲动性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72~0.294,t =3.037~3.756,P <0.01),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对动机冲动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t =3.025,P <0.01;Beta值=0.157,t =2.441,P <0.05).结论 小学生的冲动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有关,儿童虐待对冲动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隐攻击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2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患者组,112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偏好组词法测评两组内隐攻击性,采用暴力攻击行为筛查标准筛查患者组的暴力行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冲动性量表、攻击性量表评定患者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结果有暴力攻击行为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及行为紊乱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暴力攻击行为组(P<0.05或0.01),冲动性量表总分及行动分量表因子分显著高于无暴力攻击行为组(P<0.01),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暴力攻击行为组( P<0.05或0.01)。患者组与对照组及有暴力攻击行为组与无暴力攻击行为组偏好组词法测评攻击性词及身体攻击性词和语言攻击性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正常人有更多的暴力攻击行为,其原因是由精神症状及性格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6.
神经衰弱患者大五人格特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源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585-6587
目的:考察神经衰弱与大五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大五人格个性调查表(NEO-PI)测查分析台州学院64名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组)和56名正常大学生(正常对照组)的人格特征。结果:5个维度中,神经衰弱组与正常对照组除宜人性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4个维度差异均有显著性(t=4.868~16.356.P均&;lt;0.001)。神经衰弱者衰弱症状感受与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冲动呈显著的正相关(r=0.249,0.358,0.269,0.396;P&;lt;0.05~0.01);与自律呈显著负相关(r=-0.258,P&;lt;0.05);紧张症状感受与神经质维度的6个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r=0.259~0.485,P&;lt;0.05~0.01),与审美及审慎性也呈显著正相关(r=0.301,0.291,P均&;lt;0.05);睡眠障碍因子与敏感性、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r=0.266,0.329,P均&;lt;0.05)。影响神经衰弱衰弱症状的主要是冲动性、自律性和抑郁三因素;影响紧张症状主要为焦虑、正性情绪、美感和审慎性四因素;影响睡眠症状主要为责任心、敏感性二因素。结论:在五大人格维度中,神经质维度与神经衰弱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30个人格因素中抑郁和冲动性与神经衰弱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在大五人格维度中,神经质人格维度在神经衰弱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要影响作用。临床工作中应关注神经衰弱者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以72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冲动性在时间监控观与被动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时间监控观对被动拖延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冲动性建立起来的间接影响,且以间接影响为主,占总效应的60%。  相似文献   
8.
目的:冲动性在成瘾行为形成发展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网络游戏成瘾者与酒精依赖者的冲动特征及其冲动性差异,探索在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过程中冲动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为成瘾行为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UPPS-P冲动量表和感觉寻求量表测量冲动特质,延迟折扣任务测量冲动决策,停止-信号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暴力犯罪人员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及其与童年期受虐待关系,为减少或预防暴力犯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冲动性和攻击性量表、童年期创伤史问卷(Childhood Tmuma Questionnaire.CTQ)及自行编制的在押服刑罪犯一般情况登记表,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0名犯人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暴力犯组的运动冲动性、冲动总水平、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水平、敌意水平、自我攻击水平及攻击性总分等因子得分高于非暴力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力犯中无计划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冲动总水平和童年期创伤各因子均呈正相关;敌意水平、自我攻击水平、攻击总水平与童年期创伤的五个因子均呈正相关,而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水平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呈正相关.结论 暴力犯有明显的冲动及攻击性,更容易失去理智,产生暴力攻击行为;童年遭受虐待可增加个体的冲动、攻击性,从而增加暴力犯罪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个体冲动性与自杀行为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完成三个方面回顾有关冲动性和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不同自杀理论对于冲动性与自杀关系的理解,旨在为冲动性与自杀行为关系的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