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84篇
  免费   1555篇
  国内免费   839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135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932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5225篇
内科学   5966篇
皮肤病学   103篇
神经病学   1945篇
特种医学   13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961篇
综合类   11710篇
预防医学   1821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4845篇
  50篇
中国医学   2941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600篇
  2020年   918篇
  2019年   889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1036篇
  2015年   1269篇
  2014年   2208篇
  2013年   2108篇
  2012年   2628篇
  2011年   2906篇
  2010年   2572篇
  2009年   2464篇
  2008年   2847篇
  2007年   2389篇
  2006年   2180篇
  2005年   2104篇
  2004年   1559篇
  2003年   1286篇
  2002年   1027篇
  2001年   687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观察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临床症状缓解率及对部分炎症指标、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期间,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血管内科住院部总共有147例CHD患者使用宽胸气雾剂,排除92列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后,最终有55例患者纳入此次分析,列为试验组;同时,随机选取55例CHD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依据CHD合理用药指南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试验组在规范化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宽胸气雾剂,每次2揿,每日3次,住院期间不间断使用。治疗前后检测相关血液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CHD临床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91% vs 70.91%,P<0.05)。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血常规相关指标、肝肾功能以及血脂情况在治疗前进行对比,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组可比性较好;在试验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以及血小板计数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 宽胸气雾剂联合西医规范化治疗在缓解CHD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部分炎症指标及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肌肉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反馈的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及运动、感觉中枢反馈TIC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经临床确诊的ALS患者18位(ALS组)与18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被试者均知情同意且为右利足,分别嘱右足拇趾规律背伸、钝头竹签规律刺激右小腿下段背侧皮肤,行大脑BOLD扫描检测运动、感觉中枢反馈,统计比较两组大脑运动、感觉最高反馈区各TIC类型分布,并根据TIC斜率等级评分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ALS组运动最高反馈区、感觉最高反馈区TIC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大脑运动最高反馈区下降型TIC:ALS组>对照组(P<0.001),水平型TIC:ALS组<对照组(P<0.001),上升型TIC:ALS组=对照组(P=1.00);大脑感觉最高反馈区下降型TIC:ALS组<对照组(P=0.221),水平型TIC:ALS组<对照组(P<0.001),上升型TIC:ALS组>对照组(P<0.001);ALS组运动最高反馈区与感觉最高反馈区TIC斜率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ALS的BOLD-fMRI中,运动中枢反馈表现为下降型TIC多见,感觉中枢反馈呈上升型TIC多见,二者TIC斜率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腹部脂肪定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其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行颈部CTA的患者资料,对其颈总动脉分叉部(BIF)(分叉部包含分叉处上下2 cm范围)进行观察分析,采用患者腹部CT图像选择脐周层面测量其内脏脂肪(VAT)面积、皮下脂肪(SAT)面积,并搜集患者体重指数(BMI)、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等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腹部脂肪面积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CAS及其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AS组患者LDL-C、VAT/SAT、VAT、年龄均高于非CAS组患者,且随着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增加,LDL-C、VAT、VAT/SAT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面积与CAS及其管腔狭窄程度关系密切,随着VAT面积增加,CAS狭窄程度进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中央静脉征(CVS)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中特征性的MRI表现及其在RR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33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30例及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26例,根据北美MS影像检查合作组发布的《中央静脉征诊断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临床评价共识声明》中CVS的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阅片,比较各组患者出现CVS阳性率、病灶中出现CVS阳性率以及CVS分布部位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VS对RRMS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计算CVS阳性率的cut-off值。结果三组患者存在CVS的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7)。RRMS病灶CVS阳性率高于NMOSD病灶(44.9%比8.0%,P<0.01),CVS阳性率的cut-off值为16.5%时,其诊断RRMS的敏感度为78.9%,特异性为91.3%。RRMS患者CVS的分布以脑室旁(50.9%)为主,深部白质(20.7%)及近皮层(16.6%)次之,幕下较为少见(11.8%)。结论CVS是RRMS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作为临床上RRM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但CVS不具有特异性,仍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认识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共病的特点。方法 报道1例ALS与MG共病的患者,并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结合本病例以及文献检索,明确诊断为ALS合并MG患者共计28例; 根据MG确诊和ALS确诊的先后关系分为以ALS首先确诊组(ALS后MG组,10例)和以MG首先确诊组(MG后ALS组,18例); 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男:女=18:10); MG平均发病年龄60.8岁,ALS平均发病年龄64.6岁; 平均发病时间的间隔时间53.1个月; ALS以肢体起病或者球部合并肢体症状为主(82.1%,23/28); MG症状主要累及眼部(82.1%)、球部(46.4%); 19例患者抗乙酰胆碱受体(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阳性(67.9%),3例患者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Anti-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LPR4)抗体阳性(10.7%); 4例患者胸腺异常(14.3%); 与ALS后MG组比较,MG后ALS组患者具有ALS发病年龄(平均年龄68.5岁)明显延迟、发病间隔时间长、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等特点。结论 MG和ALS之间的联系提示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AL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S)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被阐明,临床表现复杂,传统治疗手段尚属姑息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点,其易于分离、扩增迅速,具有免疫调节和神经修复功能,在治疗MS中具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研究与分析,就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为本领域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及持续的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MS被认为是由T细胞介导的疾病,然而,临床上MS抗CD20 B细胞耗竭治疗(BCDT)效果出人意料,凸显了B细胞在MS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BCDT在MS中的应用,治疗后的副作用也显现出来。随着人们对B细胞知识的不断加深,了解不同B细胞亚群在疾病中的不同作用或许是找到解决临床副作用的关键。已知B细胞发育过程中不同B细胞亚群对MS的相对贡献目前还只是部分阐明。为此,本文主要从B细胞发育过程中不同B细胞亚群在MS中的相对贡献进行阐述,为深入探讨B细胞在MS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策略中的作用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的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近年来,ALS患者的认知、精神症状、疼痛等非运动症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疼痛作为ALS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总结既往文献,系统阐述了ALS患者出现疼痛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可能的发病机制和管理方法,强调了早期识别并标准化评估ALS疼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利鲁唑、依达拉奉、马赛替尼、Tirasemtiv和Arimoclomol 5种药物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30日的国内外数据库中与5种药物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相关资料并使用R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4篇,共276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利鲁唑能减少死亡或特定疾病状态的发生(OR=0.75, 95%CI:0.58-0.96);Tirasemtiv能明显增加一般副作用的发生(OR=3.1, 95%CI:2-4.8),Arimoclomol能引起更多严重副作用的发生(OR=8, 95%CI:2.2-36)。相对治疗排序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利鲁唑和依达拉奉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排名均靠前。结论:利鲁唑和依达拉奉在治疗ALS患者时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而Arimoclomol在ALS患者身上的应用还需更多的临床实验证实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