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07篇
  免费   3874篇
  国内免费   2284篇
耳鼻咽喉   253篇
儿科学   487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1235篇
口腔科学   236篇
临床医学   17052篇
内科学   18018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769篇
特种医学   39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5111篇
综合类   25448篇
预防医学   3613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9699篇
  126篇
中国医学   3453篇
肿瘤学   60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09篇
  2022年   1194篇
  2021年   1356篇
  2020年   2232篇
  2019年   1980篇
  2018年   795篇
  2017年   1635篇
  2016年   1891篇
  2015年   2254篇
  2014年   4343篇
  2013年   4470篇
  2012年   5627篇
  2011年   6180篇
  2010年   6042篇
  2009年   6027篇
  2008年   6046篇
  2007年   5732篇
  2006年   5400篇
  2005年   4906篇
  2004年   4018篇
  2003年   3394篇
  2002年   2893篇
  2001年   2280篇
  2000年   1568篇
  1999年   1211篇
  1998年   1112篇
  1997年   985篇
  1996年   837篇
  1995年   658篇
  1994年   529篇
  1993年   368篇
  1992年   325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234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内瘘血流量、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瘘血流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内瘘血流量,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20例和普通球囊组(CB组)22例。DCB组病人采用紫杉醇释放高压分流球囊扩张成形术,CB组病人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病人术前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2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初级通畅率高于CB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联合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NSTE-ACS患者(n=310),依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以Gensini积分的第3四分位数(QU=38)为切点,分为高危组(QU≥38,n=74)和非高危组(QU<38,n=236),比较其一般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Lp(a)、MH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估Lp(a)联合MHR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肾功能不全等病史、他汀药物应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患者年龄、血Lp(a)水平和MHR均显著高于非高危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Lp(a)和MHR分别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16,P<0.05;r=0.715,P<0.05)。Logistic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示,Lp(a)、年龄和MHR是冠脉高危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ROC曲线分析示,Lp(a)和MHR联合检测对冠脉高危病变评估的AUC(0.854),分别大于Lp(a)和MHR单独检测的AUC(0.852、0.754);联合评估的敏感度73.0%,高于单独检测Lp(a)的55.6%,但低于MHR的82.4%;联合评估的特异度85.6%,高于Lp(a)及MHR单独检测(84.1%、61.9%)。ROC曲线分析示,Lp(a)和MHR联合对NSTE-ACS患者不良预后评估的AUC(0.800),分别大于Lp(a)和MHR单独检测的AUC(0.781、0.739);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72.2%,高于Lp(a)及MHR单独检测(66.7%、66.7%);联合评估的特异度为81.9%,高于MHR单独检测的80.9%,但低于Lp(a)单独检测的84.8%。结论异常升高的血Lp(a)水平联合MHR对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阴道和经膀胱两种入路修补膀胱阴道瘘(Vesicovaginal fistula,VVF)的成功率及预后,重点探讨采用单层阴道环形皮瓣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7例采用经阴道和经膀胱两种入路修补VV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信息、瘘的特点、手术资料、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57例患者年龄27~75岁,平均50.4岁。病史7天~8年,平均20个月。主诉均为尿液经阴道漏出。56例(98.2%)VVF继发于妇科盆腔手术,1例(1.8%)继发于经阴道分娩(难产)。11例(19.3%)有既往手术修补失败史。5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7例(29.8%)选择经阴道入路,40例(70.2%)选择经膀胱入路。平均手术时间:经阴道(90±8.2)min vs 经膀胱(150±4.3)min;术中出血量:经阴道(40±5.4)ml vs 经膀胱(220±10.2)ml;术后住院时间:经阴道(3±0.4)d vs 经膀胱(7±1.2)d;平均住院费用:经阴道(1.3±0.2)万元 vs 经膀胱(2.5±0.5)万元。术中经阴道组无一例行膀胱造瘘,经膀胱组12例(30%)行膀胱造瘘。2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发生率为经阴道组3例(17.6%)vs 经膀胱组13例(32.5%)。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8.5月。一次性修补成功率分别为经阴道组82.3% vs 经膀胱组75%。 结论采用单层阴道环形皮瓣经阴道修补VVF,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心肺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模式。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肺储备功能,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运动耐力相关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无氧气阀通气峰值摄氧量(VO2max)和氧通气等量(VE/VO2)]和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LVEF、FVC、FEV1/FVC、6MWD、VO2max、VE/VO2、SAQ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给予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可提高病人心肺储备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种由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引发心脑外周血管动脉内膜完整性受损,血液中LDL-C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引发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斑块的不稳定性与炎症密切相关,炎症在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已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认可和证实。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定炎症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炎症也是针对微生物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使用AVF行MHD治疗的患者186例,根据随访过程中超声检查AVF是否出现并发症[狭窄和(或)血栓]分为并 发症组48例和非并发症组138例,收集2组患者透析龄、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1 mmHg=0.133 kPa)例数、穿 刺失败或血肿形成例数、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并检测2组患者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等指标, 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VF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并发症组合并糖尿病、血液 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发生率及PCT、CRP、透析龄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2组性 别、年龄、原发疾病、尿素清除指数、体质量指数、每月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滤过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 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水平的PCT、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是发生AVF并发 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水平PCT是MHD患者AVF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微炎症状 态的改善,并注意合理控制血压,避免血液透析中血压快速下降,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收集9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583)和肝功能损害组(n=357),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治疗前发热天数、住院天数、冠状动脉病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等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组比较,性别、年龄、WBC计数、E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功能损害组CRP、ALT、AST、GGT、总胆红素、住院天数、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 <0.05),PLT计数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 <0.05),治疗前发热天数短于肝功能正常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胆红素升高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常见,肝功能损害患儿CRP水平更高,住院时间更长,更易出现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分析累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51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相关资料,按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组(n=288)和对照组(n=226),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CSFP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间在性别、民族、吸烟及饮酒史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CSFP组的血红蛋白、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血肌酐值、血尿酸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左室舒张末期大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SFP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游离甲状腺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CSFP以三支血管病变最多见,为124例(43.0%),而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病例数一样,均为82例(28.5%)。单支血管病变中最多见的是前降支67例(81.7%),其次是右冠状动脉12例(14.6%),左回旋支较少见;(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民族、游离甲状腺素、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是CSF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男性、少数民族、游离甲状腺素、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是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2)CSFP更常见于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更常见于左前降支。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组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占1%~15%。MINOCA的病因主要包括心外膜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MINOCA的治疗尚无共识,目前指南推荐在明确病因后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MINOCA存在多种潜在的发病机制,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CAD)的二级预防策略对MINOCA患者是否适用尚不明确。MINOCA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高于无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预后并不乐观且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