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13a)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检测方法。方法提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总DNA后,使用HindⅢ内切酶和质粒安全性ATP依赖DNA酶(PSAD)分别进行酶切;根据松弛环状DNA(rcDNA)和cccDNA的结构差异,设计特异性扩增HBV cccDNA的引物,对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滚环扩增(RCA)和PCR扩增;并筛选crRNA,建立基于CRISPR/Cas13a技术的HBV cccDNA检测新方法。结果利用α-1-抗胰蛋白酶(A1AT)和HBV表面抗原(HBsAg)引物对双重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扩增,验证产物中HBV基因组的存在;利用HBV cccDNA和HBV rcDNA引物对PSDA酶切后的产物扩增,验证了产物中只存在HBV cccDNA;利用RCA后的阳性样本作为模板梯度稀释,然后进行PCR扩增转录后使用CRISPR/Cas13a检测,计算出检测下限为10拷贝/μ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RCA-PCR-CRISPR-Cas13a的新型检测方法,可对HBV cccDNA进行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评估、治疗终点的确定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3.
4.
张蕾  王维  谢雨萌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46(11):2408-2414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低血压状态患者多糖包被(EG)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AMI并发低血压患者180例,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治疗,同时给予多巴胺注射液持续泵入,将血压控制在90 mmHg/60 mmHg(1 mmHg=133 Pa);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治疗3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后,检测血常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proBNP)、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O)、多配体蛋白聚糖-1 (SDC-1)、透明质酸(HA)、硫酸类肝素(HS)、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观察并记录入院后24、48、72 h平均收缩压、尿量、心功能情况,评估低血压状态治疗效果。观察患者30 d内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入院后24 h平均收缩压、尿量已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使用多巴胺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使用多巴胺的总量低于对照组,改善预后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HDL-C比值(MHR)、CRP、IL-6、TNF-α、SDC-1、HA、HS、TM、ET-1、NO、NTproBNP、sST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LR、MHR、CRP、IL-6、TNF-α、SDC-1、HA、HS、TM、ET-1、NT-proBNP、sST2、LVEDD均低于本组治疗前,NO、LVEF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LR、MHR、CRP、IL-6、TNF-α、SDC-1、HA、HS、TM、ET-1、NT-proBNP、sST2、LVEDD低于对照组,NO、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AMI并发低血压患者,SDC-1与NLR、MHR、CRP、IL-6、TNF-α、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OC结果示,SDC-1对AMI并发低血压患者30 d内死亡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24。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够减轻AMI并发低血压状态患者EG的脱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升高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cccDNA的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PCR-微流芯片法对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中HBVcccDNA进行平行检测,同时检测其血清HBV DNA含量、HBV M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2例急性戊型肝炎、2例慢性丙型肝炎为对照.结果 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中HBVcccDNA分别检出10例和7例,其中2例阳性PCR产物经基因测序得到验证;血清HBV DNA阳性者16例;HBVcccDNA阳性者血清HBV DNA均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均阴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中存在HBVcccDNA;外周血HBVcccDNA与血清HBV DNA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dosed circular DNA,cccDNA)在HBV的复制及感染状态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cccDNA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一、HBV cccDNA的检测方法 1.PCR法:PCR法包括普通PCR和定量PCR.由于松弛环状DNA(relaxed circular DNA,rcDNA)在负链和正链上存在缺口,我们可以设计一对跨越两个缺口的引物,由于cccDNA有完整的双链,可以被有选择地扩增.但起始模板量不能太高,否则rcDNA也有可能被扩增,Kock等[1]发现,每个PCR反应管中HBV DNA量在6×105拷贝/ml时能达到最佳的灵敏度与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诊断为囊内乳头状癌或包被性/包裹性乳头状癌35例及48例对照组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 EP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3岁,平均61岁,肿块大小平均2.4 cm(范围0.6~4 cr).35例EPC中,22例为单纯性EPC、7例伴导管原位癌、4例伴微小浸润癌、2例伴非特殊类型浸润癌.35例EPC与48例导管内乳头状癌病变内部均未见肌上皮细胞,CK5/6及p63肌上皮染色结果显示,EPC病变周围肌上皮数量较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壁肌上皮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EPC中80%激素受体阳性,5.71%HER2表达阳性.8例(22.86%) EPC患者行肿块切除,27例(77.14%)患者行乳房切除术,3例(8.57%)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经随访2~48月,患者均存活.结论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的恶性肿瘤,病变周缘肌上皮明显减少甚至缺如,单纯性EPC也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的浸润癌,生物学行为介于原位癌与浸润癌之间.若单独发生或伴随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时,应参照原位癌治疗,EPC伴随浸润癌时,应参照浸润癌的治疗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检验氧化锆陶瓷材料和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相容性,为其作为种植体的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将氧化锆薄片和提取的大鼠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氧化锆薄片上的生长情况。结果:MTT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载玻片和成骨细胞的培养有无明显差异。结论:成骨细胞在氧化锆薄片上生长良好,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而出现的靶向治疗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 显示较好疗效.本文就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