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一种改良方法构建果蝇草酸钙肾结石模型。方法:配制标准培养基和造模用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果蝇仅予标准培养基,而传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分别从成虫期和幼虫期开始摄入含 0.5%乙二醇( EG)的造模用培养基。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评估各组果蝇马氏管内成石情况,分别记录模型组成石率达 100%所花时间,并对成石率 100%时模型组间“ ++”和“ +++”所占比率进行比较;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鉴定模型组果蝇马氏管内结石成分。绘制各组果蝇生存曲线,并比较生存周期差异。结果:改良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分别在果蝇成虫日龄 14 d和 22 d,马氏管内成石率达到 100%。当改良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成石率均达到 100%时,两组“ ++”与“+++”所占比率分别为(40.5±4.4)%和(39.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拉曼位移的主峰主要集中在 1 462 cm-1、1 463 cm-1和 1 473 cm-1,说明模型组果蝇马氏管内结石成分均为草酸钙。空白对照组、传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的最高寿命分别为 76 d、70 d和 68 d,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35 d、30.5 d和 30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生存周期均显著缩短(P均< 0.01),但传统模型组与改良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改良型造模方法使果蝇在其幼虫期即摄入 0.5% EG,缩短了模型构建周期且具有可重复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乙二醇型防冻液口服中毒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中毒后应积极清除毒物、解毒、碱化血液、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对于口服量特别巨大的患者,还应高度警惕深静脉血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佐治闭合性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51例闭合性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行常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口服接骨合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贴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用至临床愈合.所有患者于临床愈合时比较2组的疼痛消失所需时间、肿胀消退所需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组疼痛消失所需时间为(11±3)日,对照组为(17±3)日;治疗组肿胀消退所需时间为(13±3)日,对照组为(20±2)日;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所需时间为(37±5)日,对照组为(43±5)日.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是佐治闭合性桡骨下端骨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聚西托醇1000中残留的环氧乙烷、1,4-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等杂质,为聚西托醇1000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DB-1色谱柱检测环氧乙烷和1,4-二氧六环,顶空进样,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250℃,顶空平衡温度70℃,平衡时间45 min。采用VF-17MS色谱柱检测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液体进样,进样口温度270℃,检测器温度290℃。实验结果显示,环氧乙烷和1,4-二氧六环在各加样量范围内线性良好(r> 0.999),精密度RSD小于8.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6%和101.2%;乙二醇、二甘醇和三甘醇在3~6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RSD小于3.0%,回收率均在96%~103%。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能够有效检测聚西托醇1000中多组分极微量杂质。  相似文献   
5.
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贴剂佐治腰腿痛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志海  秦渭志  李钊 《新医学》2006,37(7):470-471
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贴剂由水杨酸乙二醇、薄荷醇、樟脑、生育酚和辣椒提取液或山金车花酊剂等药物组成.笔者用其外贴配合口服双氯芬酸(扶他林缓释片,每次75 mg,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腰腿痛54例,治疗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6%,与单用双氯芬酸(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郭伟  杨德民  梁子敬  林俊敏  郭敏军  彭翔  曾量波 《新医学》2007,38(4):249-250,274
目的:探讨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好及施)佐治急性踝部扭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急性踝部扭伤患者分为两组,各28例,均予抬高患肢、制动及采用宽胶布与绷带固定的常规治疗,其中28例在此基础上于患处外敷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治疗组),余28例则外敷消炎镇痛膏贴剂(对照组),两组均为每日1贴,每贴敷12小时,连敷7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5%、96%,对照组分别为32%、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药物止痛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治疗组分别为(15±3)分钟、(24±3)小时,对照组分别为(56±4)分钟、(5±2)小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敷药局部出现瘙痒2例,对照组出现瘙痒13例,均无需特殊处理,在停药后能自行好转.结论: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佐治急性踝部扭伤比消炎镇痛膏贴剂疗效更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简便、快捷、成石效果好的SD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造模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2种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模型复制方法和2种改良的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造模结束后采集每组大鼠24h尿量及血清,比较大鼠24h尿量、尿Ca2+、尿Mg2+、尿pH、尿草酸(0x)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P、Ca2+、Mg2+,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及草酸钙结晶的沉积情况。结果E组[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48d)]在光学显微镜下草酸钙结晶沉积较传统组C组明显增多(P〈0.05),但有30%大鼠死亡,血肌酐在5组大鼠中最高。D组[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28d)]较传统组C组草酸钙结晶沉积明显增多(P〈0.05),并且造模时间短,大鼠存活率高(80%),E组与D组相比结晶形成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乙二醇(28d)3肾脏中无肾结晶形成,仅有轻微的肾脏病理学改变,大鼠无死亡,肌酐不高。空白对照组无结晶形成,无病理改变。结论用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诱导28天复制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效果好,并且花费时间短,大鼠存活率高,建议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1(TFF1)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1%的乙二醇溶液自由饮用和2%的NH4Cl溶液2 mL/d灌胃2周和4周;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成石2周(n=20)、成石4周(n=20)和正常组(n=20)大鼠肾组织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 TFF1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管,与正常组比较,成石2周肾组织TFF1平均灰度值略下降(P>0.05),成石4周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TFF1低表达,伴随结石结晶数量和密度的增加,TFF1表达降低.TFF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乙二醇和NH4Cl干预的时限呈负相关;TFF1可能在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症急性乙二醇中毒的患者进行抢救的经过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抽取4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重症急性乙二醇中毒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患者中毒的整个经过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患者中毒经过和身体状况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抢救处理。对患者整个的抢救经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4例患者均是由于将乙二醇误当成高级饮料而最终导致出现误服现象。误服量在40至120mL之间,误服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经过针对性的抢救处理,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均在2天之后消失,并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结论:临床采用洗胃和乙醇对乙二醇误服所导致的重症急性中毒症状进行抢救和治疗,其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可以使患者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最直接的治疗,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刘红娥 《全科护理》2012,(4):316-317
通过对10例防冻液中毒病人采取洗胃、静脉输注10%乙醇联合血液净化,同时给予病情观察、用药护理、血液净化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10例病人中有1例死亡,其余9例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