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2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1902篇
临床医学   495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8篇
综合类   1292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52篇
  6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5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几何形态学方法分析比较半侧颜面短小(HFM)畸形患儿下颌骨非病变侧与正常下颌骨的形态差异。 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HFM畸形Ⅱb及Ⅲ型患儿(1岁以下)三维CT数据,以同时期同年龄段16例无颅颌面畸形的儿童下颌骨CT为对照。对CT数据进行抽提三维模型,绘制非病变侧下颌骨水平面及矢状面投影,对投影进行标点,转化为坐标数据导入MorphoJ进行典型变量分析。将非病变侧下颌骨三维模型同正常组下颌骨模型三维叠印,显示患者组非病变侧下颌骨三维形态特点。 结果患者组典型非病变侧典型下颌骨同正常组典型下颌骨三维叠印提示,患者组非病变侧髁突向内偏曲,升支后倾,体部略外展,颏部略向前突。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在水平面投影(马氏距离=6.472 9,P<0.001;普氏距离=0.047 7,P=0.026 2)和矢状面投影(马氏距离=6.422 7,P<0.001;普氏距离=0.059 6,P=0.000 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水平面投影可见患者组非病变侧颏部向对侧偏斜,颏部与体部交界区弯曲度较大,髁突横轴相对于体部向外旋转;矢状面投影可见患者组非病变侧体部-升支弯曲度减小,髁突沿长轴方向缩短。 结论HFM畸形患儿非病变侧较正常组差异明显,表现为颏部延长、颏部与体部交界区水平弯曲度较大、体部-升支矢状弯曲度减小、髁突横轴相对于体部向外旋、髁突沿长轴方向缩短等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新世女性群体颏孔位置、颏孔开口方向、下颌孔位置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特点,并探讨可能 存在的时代间变异。方法:对中国全新世201 例女性下颌骨的颏孔、下颌孔的体质特征进行分类和记录,然后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出现率统计及时代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所比较的性状在不同时代间的表现特点具有一 定相似性:颏孔位置主要在下颌第2 前臼齿(P4)下面,颏孔开口方向主要为“后上”,下颌孔位置( 水平方向) 主要为“下颌支中点之后”,下颌孔位置( 垂直方向)主要为“齿槽面之上”。同时,不同时代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近代人群颏孔位置相对靠后、下颌孔位置相对较高。结论:从青铜铁器时代到近代,女性的颏孔位置有相对后移 趋势;这些变化可能与该时段内下颌骨尺寸变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下颌孔位置时代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AD/CAM技术联合个性化预成型钛网及游离髂骨移植修复单侧下颌骨大型轮廓缺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2015年11月—2019年12月的15例单侧下颌骨大型轮廓缺损的患者。采用基于逆向工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镜像重建患侧下颌骨轮廓并制作个性化预成型钛网,术中切取游离髂骨联合预制钛网经颌下植入于下颌骨缺损部位,其中2例患者同期行颏成形术矫正颏部偏斜。术后通过测量比较双侧下颌支及下颌体的长度及其三维角度评价下颌骨轮廓的对称性。结果 所有患者预后良好,对手术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并发症,术后三维测量结果显示下颌骨轮廓对称性良好(P>0.05)。结论 利用CAD/CAM技术制作个性化预成型钛网联合髂骨移植修复单侧下颌骨大型轮廓缺损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颌面部的肿瘤、外伤常常会造成颌面部骨组织或软组织的缺损。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具有双侧联动关节的骨,内外侧附着大量咀嚼肌维持双侧的平衡及行使生理功能,一旦发生节段性缺损可导致残端骨块严重移位,影响患者的咀嚼、吞咽、语音以及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等功能。因此,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过程中,如何在恢复连续性的前提下,精确定位其空间位置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下颌骨重建中定位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开窗减压术对大型下颌骨牙源性囊肿预后的差异。方法: 选择93例大型下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根据开窗减压术方式不同,分为囊壁去除组(51例)和囊壁保留组(42例)。比较术后1年剩余囊腔面积、体积及囊腔区域密度变化。结果采用Prism 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年,囊壁去除组囊腔面积、囊腔体积、原囊腔区域HU值与对侧正常颌骨HU值的差异相对于囊壁保留组为非劣效。亚组分析显示,囊腔面积缩小90%所占比例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术后1年囊腔区域HU值的变化,囊壁去除组明显优于囊壁保留组。此外,囊壁去除组在不发生复发的前提下仅需要一次手术,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创伤和痛苦。结论: 囊壁去除比囊壁保留在大型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的开窗减压手术治疗中可能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