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9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303篇
临床医学   739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12篇
特种医学   1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1287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6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6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存在多种方式,这也说明每一种治疗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其具体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卡马西平是目前公认的一线用药,奥卡西平、巴氯芬、加巴喷汀等二线、三线药物也具有止疼作用,手术主要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神经节阻断术以及伽马刀治疗,综述了三叉神经痛治疗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PTN)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MVD治疗的90例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65例为单纯动脉压迫(动脉组),17例动静脉共同压迫(混合组),8例单纯静脉压迫(静脉组)。术后1 d、6个月、1年、2年,治愈率分别为82.2%、87.8%、90.0%、87.8%;其中动脉组治愈率分别87.7%、92.3%、93.9%、93.9%、85.3%;混合组分别为70.6%、 76.5%、82.4%、76.5%;静脉组分别为62.5%、75%、75%、62.5%。三组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VD治疗PT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支持式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0人,根据患者需要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常规按照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卵圆孔,进入卵圆孔后,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B组(导板组),采用3D导板,给患者戴上导板固定后,完成穿刺,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分析2组的术前疼痛评分(VAS)术后即刻及术后1月疼痛消失的有效率,手术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穿刺的偏移程度.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在术后即刻有效率、术后1月随访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穿刺次数、穿刺偏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与牙齿紧密贴合率100%.结论:3D打印导板应用于穿刺卵圆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患者创伤,减少X线辐射,减少穿刺偏移,术后疗效肯定,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悬吊法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160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悬吊法在不同责任血管类型减压中的操作技巧,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病例中,椎基底动脉很少作为单支责任血管压迫神经,常伴有一支或多支血管压迫,术中结合悬吊法进行了责任血管的充分减压,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有效率为93%,面肌痉挛的手术有效率98.2%,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较其他非椎基底动脉相关的微血管减压术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复杂血管压迫类型,术中采用悬吊法可以充分减压,为微血管减压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格限制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反复发作的疼痛,是一种不可预知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不适,还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本研究探讨注射A型肉毒素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影响,为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舒适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01-10-2017-12-3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口服药治疗58例(失访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素治疗91例(失访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12和2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ous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和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焦虑抑郁程度和疼痛程度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焦虑得分为(13.6±4.1)分,低于对照组的(18.4±3.8)分,t=6.933,P0.05;观察组的抑郁得分为(15.3±4.4)分,低于对照组的(20.1±4.1)分,t=6.448,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疼痛得分为(3.1±0.7)分,低于对照组的(5.1±0.6)分,t=17.464,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疼痛得分为(2.9±0.5)分,低于对照组的(5.8±0.7)分,t=28.553,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疼痛得分为(3.2±0.8)分,低于对照组的(8.4±0.9)分,t=17.464,P0.05。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6,P=0.255。结论 A型肉毒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以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与伽玛刀术(GKS)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组51例,伽玛刀术组45例。对比2组术后24 h、6个月、12个月、24个月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PMC组术后24 h、6个月、12个月、24个月治愈率(94.18%、90.20%、90.20%、88.24%)均显著高于GKS组(13.33%、62.22%、66.67%、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C组术后24 h、6个月有效率(98.04%、98.04%)均显著高于GKS组(68.89%、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总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比伽马刀术起效快、操作简单,更适用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TN患者随机分为MVD组和PBC组各70例。对比2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2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差异。结果 PBC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MVD组(P0.05)。PBC组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MVD组(P0.05),而2组术后3个月、术后1 a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VD组(P0.05);术后6 h,PBC组患者血清NE、Cor、MPO水平均低于MVD组(P0.05)。结论 MVD和PMC术治疗TN的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复发率低;MV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MC,但PMC手术应激刺激低于MVD,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与卡马西平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丛针浅刺结合2/100 Hz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要面部疼痛概况量表(BPI-Facial),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及BPI-Facia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TN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对面部特定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的短时效应、长时效应和后效应上,均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10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的基础上结合针灸和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4.07%,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