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01篇 |
免费 | 7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39篇 |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136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003篇 |
内科学 | 1046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64篇 |
特种医学 | 13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36篇 |
综合类 | 2617篇 |
预防医学 | 923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524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524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320篇 |
2014年 | 583篇 |
2013年 | 683篇 |
2012年 | 914篇 |
2011年 | 942篇 |
2010年 | 843篇 |
2009年 | 828篇 |
2008年 | 847篇 |
2007年 | 618篇 |
2006年 | 588篇 |
2005年 | 339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86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8周建立高脂血症,验证该造模方法的可行性,并探究大鼠在不同时点的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正常雄性8周龄SD大鼠3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2组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时间为8周,每日计量各组饮食、饮水,4 d更换垫料并称重。分别在第4周、6周、8周末,动物禁食过夜并眼眶静脉丛采血,测定各组血脂四项水平。8周末动物处死,收集各组大鼠肝脏、主动脉进行HE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1组的日平均饮食量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2组的日平均饮食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组饮水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组明显增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组的体重增加,但只有模型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方面,与对照组相比,4周末、6周末模型组2组T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8周末模型1组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HE染色示对照组肝细胞排列正常,染色均匀,而模型组2组肝细胞大面积脂肪变,少数肝血窦内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主动脉HE染色示3组主动脉结构正常。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高脂血成立,所造模型为高胆固醇血症并伴有严重的脂肪肝。同时,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SD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实验过程中,血脂波动呈现一个升高-内适应-升高的状态。在造模过程中,如何克服动物厌食并胆固醇代谢内调节这个问题,是高脂饲料喂养成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片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脂、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变化,疼痛的评价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各治疗组腰部、大转子和尺骨远端BMD检测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及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组AK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片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骨质疏松伴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仑膦酸钠或阿托伐他汀,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ApoE基因在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中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对前期已筛选到的三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在普通环境和生物净化后、屏障环境饲养的两个封闭群共444只动物中进行了ApoE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量等参数进行了检测与计算。结果检测结果表明97、781和1774三个SNP位点平均等位基因为2个,遗传方式基本符合孟德尔定律;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063、0.501、0.499,全群平均为0.354;PIC分别是0.061、0375、0.374,全群平均0.270。结论 ApoE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可能与长爪沙鼠的长期封闭和选种方式造成一定程度的遗传漂变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饮食诱发的高脂血症长爪沙鼠模型的关键基因及代谢性炎症通路调控网络。方法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正常组与模型组两个RNA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De novo拼接后获得有效长爪沙鼠基因47 522个(即≥100 bp的unigene),大小26.9 Mb,与GenBank中现有的基因比对结果表明,约82.53%的序列与基因组上的外显子序列同源;诱发高脂血症动物与正常动物之间共获得21 125个差异基因,其中16 087个下调,5 038个上调,模型组相对于正常组存在显著的下调关系(P0.01)。其中与长爪沙鼠高脂血症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的通路有8个(P0.01),这8个通路所表达的基因中有15个与免疫和炎症相关的基因显著下调(P0.01)。结论 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可作为研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整体基因转录的工具,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可作为研究的候选基因或操作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弄清饮食诱发的高脂血症长爪沙鼠模型的关键基因及代谢性炎症通路调控网络。方法 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正常组与模型组两个RNA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De novo拼接后获得有效长爪沙鼠基因47522个(即>=100bp的unigene),大小26.9Mb,与GenBank上现在的基因比对结果表明,约82.53%的序列与基因组上的外显子序列同源;诱发高脂血症与正常动物之间共获得21,125 差异基因,其中16087个下调 ,5038个上调,总体上模型组相对于正常组存在较显著的趋势性下调关系(p<0.01)。其中与长爪沙鼠高脂血症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的通路有8个(p<0.01),这8个通路所表达的基因中有15个与免疫和炎症相关的基因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可以作为研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整体基因转录情况的有力工具,本实验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候选基因或操作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藏茴香水提物对大鼠血脂调节及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 w 龄雄性 SD 大鼠48只,除空白对照组8只大鼠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 w 后,断尾采血测血脂,确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血脂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藏茴香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6 w,1次/d,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2周测1次体质量;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测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脂类酶的活性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肪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等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 TG、TC、LDL-C 均有显著升高,HDL-C 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藏茴香各剂量组 TC、TG、LDL-C 逐渐降低,HDL-C 逐渐升高(说明藏茴香干预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各剂量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 AST、ALT 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血脂康对照组及藏茴香水提物各剂量组血清 AST、ALT 均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水提物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0.01),与小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 SOD、MDA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水提物高剂量组SOD、MDA 水平和血脂康对照组 SOD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藏茴香水取物中、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观察对高脂血症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剂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血脂控制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照常应用西药辛伐他汀(10 mg/次,晚间顿服)治疗,血脂控制组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剂(山楂、水蛭、丹参)治疗,2组均接受为期1个月时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血脂水平TC、TG、LDL-C。结果:常规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血脂控制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两组间数据比较(χ2=0.3436,t=0.5578,P〉0.05)。常规组与血脂控制组治疗前后TC、Tg、LDL-C均有显著改善(P〈0.05),血脂控制组血脂水平与常规组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有途径广、靶点多、降血脂广谱、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能够有效抑制脂类吸收,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中国汉族人群,开展Clock、Clif节律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间关联研究,以进一步探讨近日节律对高脂血症的影响与作用,为基于易感基因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casecontrol association study),以明确诊断的205例高脂血症患者和281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节律基因相关的基因位点与高脂血症易感性、疾病严重程度等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并阐明其机制.根据选取的节律基因位点Clock(rs3840267,rs3749474,rs10529257)和Clif(rs2289709),确定相关位点的基因型,采用遗传统计学分析确定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通过Clock、Clif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病例-对照分析,发现Clock rs 10529257等位基因显著增加了高脂血症的患病风险(8.51% vs 13.95%,Paalleo=0.003,ORalle.=0.529,95%CI=0.346,0.809);Clockrs3840267、rs3749474和Clifrs2289709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高脂血症分型后病例-对照分析,发现Clock rs 10529257在Ⅳ型高脂蛋白血症亚型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9.72%vs 13.95%,Palleo-Ⅳ=0.043,ORalleoⅣ =0.525,95%CI=0.278,0.991);Clif rs2289709在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亚型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亦有显著差异(19.23%vs8.72%,Palleo-Ⅱb=4.738±10-4,ORalleo-Ⅱb=2.959,95%CI=1.645,5.322).通过病例组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两个阳性位点Clock rs 10529257、Clif rs2289709不同基因型比较发现,Clock rs10529257中-/A杂合子携带者与A/A纯合子基因型携带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1.27±0.69) vs(1.76±1.22),P=0.01];Clif rs2289709中A/G杂合子携带者与G/G纯合子基因型携带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存在显著差异[(2.31±1.81) vs (1.11±0.32),P=2.33×10^-8;(2.83±0.98) vs (1.63±0.69),P=5.83×10^-15).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节律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富硒酵母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调节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按体重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HF组)和低剂量富硒酵母组(HF+ LSe组,硒剂量为0.83 μg/kg)、高剂量富硒酵母组(HF+ HSe组,硒剂量为8.33 μg/kg),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正常饮食,其他组高脂饮食.实验期为90 d,其中造模30 d,干预60 d.干预期间每周记录动物进食量和体重,并计算食物利用率.结束时(即干预第60天)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血清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全部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取肝组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并制作10%肝匀浆测肝组织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应用实时PCR检测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和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HF+ LSe组在干预第56天平均体重显著低于HF组(F=3.028,P<0.05).HF+ HSe组及HF+ LSe组的进食量和总增重均显著低于HF组(F=19.706、5.776,P均<0.05),HF+ LSe组总食物利用率显著低于HF组(F =23.791,P<0.05).HF+ LSe组和HF+ HSe组的肝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AI均明显低于HF组(F=55.413、5.322、42.405,P均<0.05).HF+ LSe组的AIP显著低于HF组(F =9.522,P<0.05).HF+ HSe组的肝功能指标ALT和HF+ LSe组的AST均显著低于HF组(F=5.942、3.489,P均<0.05).与HF组相比,HF+ HSe组和HF+ LSe组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以HF+ LSe组修复效果最佳.HF+ LSe组的HMG-CoA-R mRNA表达水平与HF组比较显著降低(F=5.972,P<0.05).结论 富硒酵母可以抑制高脂饲料引起的大鼠体重增加,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组织具有明显的修复功能.其主要通过下调HMG-CoA-R mRNA表达水平,调节脂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明确前者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以该院收治的2010年1月—2013年12月1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92例、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AHP23例、(酒精性胰腺炎8例以及其他类型5例)。比较分析二者在脂肪肝、糖尿病发生率以及肝功能受损和血淀粉酶等关系,(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CTSI,ABPAPACHE评分高。结果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在脂肪肝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血脂、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方面要显著高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而在肝功能受损以及血清淀粉酶等方面明显低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具有血脂高、血清淀粉酶低、病情重等和一般急性胰腺炎不同的临床特征,充分了解这些临床特征有利于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