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022篇 |
国内免费 | 562篇 |
完全免费 | 102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260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692篇 |
2020年 | 644篇 |
2019年 | 660篇 |
2018年 | 374篇 |
2017年 | 1396篇 |
2016年 | 1506篇 |
2015年 | 1716篇 |
2014年 | 3406篇 |
2013年 | 3486篇 |
2012年 | 3523篇 |
2011年 | 3958篇 |
2010年 | 3743篇 |
2009年 | 3570篇 |
2008年 | 3355篇 |
2007年 | 2908篇 |
2006年 | 2347篇 |
2005年 | 2168篇 |
2004年 | 1977篇 |
2003年 | 1748篇 |
2002年 | 1558篇 |
2001年 | 1614篇 |
2000年 | 1212篇 |
1999年 | 942篇 |
1998年 | 801篇 |
1997年 | 715篇 |
1996年 | 609篇 |
1995年 | 478篇 |
1994年 | 348篇 |
1993年 | 214篇 |
1992年 | 140篇 |
1991年 | 157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肢骨干天鹅型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5,自引:10,他引:75
目的:研究应用于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内固定的新型记忆合金接骨器。方法:利用镍钛合金与上肢骨干解剖生理的特性和特征,采用光弹,电测及三维有限元法研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临床应用于锁骨、肱骨、尺桡骨干骨折与骨不连188例243根,平均随访2.25年。结果:SMC在轴向多点位抗剪、折、旋、持骨力98.40-125.05N;在纵向,将152-196N的记忆应力作用于骨断端。骨不连92例106例,平均术后3.8个月,不连处为类骨板样骨替代,骨折93例134根,平均术后2.6个月骨折处为骨板样愈合,全部病例无感染,无取出本器后再骨折和因本器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优良率98.76%,结论:SMC多点位轴向持骨,纵向加压、是治疗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新而有效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和骨不连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目的:研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治疗骨折和骨不连及其产生的动态记忆应力促进骨愈合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三维有限元技术,对SMC固定肱骨的生物力学行为进行模拟,接骨器有限元模型共划分了3487个单元,节点数为5397,单元采用20节点四面体三维砖块单元;肱骨有限元模型共划分5783个单元,节点数9863,单元采用10节点四面体三维单元,结果:接骨器固定肱骨后其内表面受拉力,外表面受压力,变形最大的加压部第一结构主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24.5MPa和-34MPa,远小于其极限应力与疲劳极;其维持轴向的动态记忆持骨力为125.05N,纵向动态记忆加压力196N,被固定肱骨应力分布均匀,各节点所受应力主要为正应力。结论:SMC有良好的耐疲劳与重复使用性,其固定后产的动态记忆加压应力场,有利于固定肱骨的稳定并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3.
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临床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对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86例,男35例,女51例,年龄80~98岁,平均8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35例,Ⅳ型20例。多数患者伤后3天内手术。采用“oo”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紧贴股骨近端骨皮质钢丝环扎固定小粗隆,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重塑,部分病例在股骨颈截骨变粗隆间骨折为股骨颈骨折,保留股骨距。结果86例手术时间45~70rain,平均55min。73例输血,输血量400-800ml平均450ml。术后3d内下床33例;4—7d下床43例;超过8d下床8例;2例未能下床。住院13—27d,平均16.8d。2例轻度深静脉栓塞;5例精神障碍;3例菌群失调,对症处理后均逐渐好转,未影响治疗效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59例有随访结果,随访6~48个月,优良率达88.1%。1例出院后5个月因其他疾病死亡,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晚期感染病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死亡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折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离体观察鹿茸多肽对^3H-TdR掺入家兔肋软骨,人胚关节软骨及鸡胚头盖骨成骨样细胞的影响。整体利用大鼠完全缺损性桡骨骨折模型,观察鹿茸多肽10和20mg·kg^-1剂量对骨痂形成,骨折的愈合以及骨痂内羟脯氨酸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离体试验表明,鹿茸多肽10~50mg·L^-1对家兔和人胚软骨细胞以及鸡胚头盖骨成骨样细胞都有促进有丝分裂作用,提示 相似文献
5.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和骨不连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目的:研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治疗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利用电测、二维(2D)、三维(3D)光弹性技术,通过贴片,标定电测得到SMC的载荷-应变曲线,并通过固定新鲜人体肱骨,计算SMC的动态记忆持骨力值;通过2D光弹性技术计算SMC鹅颈加压部动态记忆加压力值,用精密浇铸法得到肱骨环氧树脂3D光弹性模型,模仿临床使用,得到SMC固定下的肱骨模型3D应力场分布,同时利用Leize偏光显微镜结合三维光弹法,计算肱骨模型考察点3D应力场中的6个应力分量。结果:电测SMC动态记忆持骨的生物学力值为110.35N。2D光弹测得纵向动态记忆加压力为163.88N。3D光弹测得SMC的鹅颈-加压部、鹅体-接骨板部、鹅翼-持骨部三部相互协调,记忆持骨,形成动态3D立体固定,产生全场应力分布。3D应力分离表明SMC固定后骨折端的应力基本为正应力。结论:SMC空间立体记忆固定的应力场,有利于骨折、骨不连的治疗、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并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6.
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骨折愈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再生过程,受到患年龄,力学环境,内分泌、局部血液供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应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仍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骨组织对应力刺激有良好的适应性,骨细胞具有感受力学信号的功能,而第二信使cAMP,PGE2可能参与了信号传递,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生物力学的飞速发展,为骨折愈合的研究开拓了许多新思路和新领域,同时越来越认识到应力因素在骨折愈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功能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48例X线平片疑有骨折的病例行及MSCT容积扫描及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几种不同图像对骨折显示的效果.结果 48例中,X线平片显示肋骨骨折65处,MSCT检查及后处理图象显示肋骨骨折217处.8例正常X线平片在MSCT上显示有12处肋骨骨折,7例X线平片有17处可疑骨折的被MSCT检查后确诊7处、排除10处.另外,MSCT还同时发现胸骨骨折2例,胸椎骨折3处,肩胛骨骨折1处,血气胸12例,肺挫伤15例,纵隔血肿2例;而X线平片仅发现血气胸10例,肺挫伤5例.X线平片和MSCT同时发现锁骨骨折7处.图像显示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VR和SS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同时显示周围软组织病变.结论 MSCT检查肋骨骨折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其几种后处理功能各有优势,应将横轴位与MPR、SSD、VR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可为临床及法医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目的: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患病率。方法:选取235名志愿者,男性97名,女性138名,年龄19—79岁,平均53.22岁。运用Scanner SN 3314对跟骨的骨质密度(BMD)进行测量。结果:男性BMD高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的BMD随着年龄的增长均降低。POP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女性急病率在60岁以后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TGF-β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骨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生长因子库。成骨细胞可合成分泌多种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 β)是成骨细胞中含量较多的生长因子 ,一方面 ,成骨细胞本身可合成分泌TGF β;另一方面 ,在成骨细胞的细胞膜上有TGF β 的特异性受体 ,TGF β 可作用于成骨细胞 ,调节其增殖和分化。成骨细胞是骨形成和修复的主要功能细胞 ,TGF β 与骨形成密切相关 ,在骨形成和修复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TGF β 对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TGF β 在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可能…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