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395篇 |
国内免费 | 2376篇 |
完全免费 | 224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3801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16篇 |
2021年 | 777篇 |
2020年 | 778篇 |
2019年 | 751篇 |
2018年 | 481篇 |
2017年 | 1746篇 |
2016年 | 1791篇 |
2015年 | 2004篇 |
2014年 | 3975篇 |
2013年 | 4373篇 |
2012年 | 4835篇 |
2011年 | 5948篇 |
2010年 | 5563篇 |
2009年 | 5522篇 |
2008年 | 6408篇 |
2007年 | 5817篇 |
2006年 | 5208篇 |
2005年 | 5734篇 |
2004年 | 7585篇 |
2003年 | 9714篇 |
2002年 | 9143篇 |
2001年 | 9092篇 |
2000年 | 7327篇 |
1999年 | 5651篇 |
1998年 | 5089篇 |
1997年 | 4002篇 |
1996年 | 3734篇 |
1995年 | 3735篇 |
1994年 | 2722篇 |
1993年 | 1854篇 |
1992年 | 1540篇 |
1991年 | 1409篇 |
1990年 | 1360篇 |
1989年 | 1067篇 |
1988年 | 269篇 |
1987年 | 213篇 |
1986年 | 176篇 |
1985年 | 75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总被引:667,自引:1,他引:6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医院感染与医院相依并存 ,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日益突出 ,成为全球性有关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和监测的准确率 ,卫生部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的配合下 ,组织有关专家 ,在充分论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 ,制定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 ,并于 2 0 0 1年 1月 3日正式发布 (卫医发 [2 0 0 1]2号 )。经卫生部医政司同意 ,本刊特转载这个标准 ,以期有助于全国各级医院对标准的学习和执行 ,从而不断加强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总被引:431,自引:6,他引:425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关键词:中风病;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又名卒中,在CCD(TCD)编码中中西医一致。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 相似文献
3.
4.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 总被引:195,自引:6,他引:189
王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有关规律,最终建成体质分类系统.在既往体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质分类系统,将人体体质分为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并对其分类依据、命名依据、体质特征的表述原则与方法以及各体质类型的内涵和文献依据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动和深化中医体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 总被引:123,自引:0,他引:12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属中医"中风痴呆病"范畴,是我国及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血管性痴呆大致可分为5种临床类型,即多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大面积脑梗塞性痴呆、关键部位单一梗塞性痴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现通称Binswanger病)和出血性痴呆(指脑出血后造成的痴呆)。为了满足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医疗和临床研究的需要,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在血管性痴呆的神经心理和行为损害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等课题工作基础上,制订了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对此做了修改和最后审定。现将该标准发表如下,以供医疗、科研及新药研究人员试用,并征求意见,做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6.
7.
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总被引:113,自引:2,他引:111
王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 ,世界上有 60 %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医学“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和中医体质学、心身医学及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和保健品开发等 ,在诊断、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方法 ,是中医学对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重要领域 ,这不仅将对中医学术发展带来新的拓展空间 ,而且也必将对整个世界医学的进化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便秘诊治暂行标准 总被引:107,自引:0,他引:10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肚肠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7):491-49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于 1999年 5月2 5~ 2 7日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举办了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会上 ,全国近 70名在便秘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对 1990年 11月制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发表于我刊 1991年第 10期 )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并在近 10年进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现在本刊发表 ,请广大读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并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 总被引:107,自引:3,他引:104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1年12月至2001年11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149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49例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中有134例为深部真菌感染,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以原发肺部疾病(29例),神经系统疾病(24例),风湿性疾病(20例)以及血液病(18例)最多见。其感染的常见诱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37例)或糖皮质激素(29例)及免疫抑制剂(17例),化疗(10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912例);感染的部位依次为肺部,脑膜及脑实质,血液等;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热带假丝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为主,但一些少见的真菌如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也在临床上分离出来;在临床上63.76%的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者占39.6%;单纯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者分别为74例。5例和16例,其余病例均采用联合治疗;治愈67例,好转29例。死亡44例(29.53%);近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996-2001年共75例。占50.34%。结论 近年来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化疗等密切相关。也与检测技术的提高有关;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较高。非白念珠菌的感染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