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水穴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肝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24例,随机均分2组,治疗组采用水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用辛伐他汀片(20 mg口服,1次/d),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3次/d)。观察干预前后中医症状指标,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Rransaminase,ALT),B型超声多谱勒仪(B-type Ultrasonic inspection,简称:B超)情况计分、肝CT值、肝/脾CT比值,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75.8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B超情况计分、血TC、TG、LDL-C、AL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HDL-C、肝CT值、肝/脾CT比值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穴电针能较好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对血清TC、TG、LDL-C、ALT具有明显减低作用,对血清HDL-C、肝CT值、肝/脾CT比值具有明显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51-54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相关性及预后。方法:选取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64例,参照相关诊断分为痰瘀阻络型(31例)、脾肾两虚型(33例),取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年龄、性别、血生化等一般资料,评估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脾CT之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评分(NFS),并测量肝纤维化四项、踝肱指数(ABI),行上腹部CT。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脾肾两虚型和痰瘀阻络型HOMA-IR值明显升高;脾肾两虚型HDL值、LN值、肝脾CT比值明显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及NFS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痰瘀阻络型比较,脾肾两虚型HA、肝脾CT值之比明显降低、HOMA-IR、NFS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肝脏脂肪浸润,其中脾肾两虚型患者易进展出现肝脏纤维化,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30-132+136
目的评价定量CT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腹部CT检查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组织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脂肪改变组(11例)、中度脂肪改变组(11例)和重度脂肪改变组(10例),另纳入20例无肝脂肪变性或脂肪变性相关临床表现者作为对照组,均于肝穿刺活检前1 d行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脏、脾脏CT值,经测量及数据处理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CT阈值和肝内血管相对密度及肝/脾CT值比值对CT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52例患者CT平扫诊断,不同程度脂肪肝组CT值和肝/脾CT值比值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CT值阈值、血管相对密度值分级及肝/脾CT值比值标准,定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94.2%和98.1%。结论定量CT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定量诊断中呈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优势,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