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术在全肺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10月,我科对15例侵犯肺门的肺癌行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联合全肺切除术,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游离肺静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后,在阻断肺动脉时,采用0号不可吸收丝线环绕肺动脉主干2周后收紧,暂不打结,将线的两端用蚊式钳固定于操作孔周围的无菌中单,然后将哈巴狗钳置于0号线远端约5mm处,远端血管使用0号线阻断。结果10例左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右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肺动脉成形时间平均14min(10~19min),平均手术时间180.6min(120~231min),平均出血量100ml(50~250ml)。术中、术后未输血,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10例鳞癌,2例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大细胞肺癌;病理分期:ⅢA期12例,ⅡB期2例,ⅡA期1例。平均住院时间7d(6~9d)。14例术后随访1年,1例术后5个月死于对侧肺部感染,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脑转移,余12例无复发。结论改良肺动脉成形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12例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4年6月对11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其中隆凸切除气道重建术7例,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41例,双袖状切除术6例,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术6例,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术24例,肺叶支气管楔形切除术28例。结果:全组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52.4%和39.1%。结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既能最大限度地切除癌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且并发症少,能够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胡基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76-477,47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9年6月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肺叶切除治疗的36例中心型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26例,腺癌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pTNM分期:Ⅱa期8例,Ⅱb期12例,Ⅲa期16例,行左上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14例,右上肺动脉支气管成形术2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4例出现肺不张,4例并发肺感染,2例并发心律失常,均经对症、抗感染等处理后治愈,无支气管胸膜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32个月,全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32/36)、55.6%(20/36)、44.4%(16/36)。[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术肺叶切除符合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又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基本原则,特别是用于心肺功能储备差、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袖状切除治疗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支气管肺癌手术治疗128例.采用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结果:随访8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71/87)、54.0%(47/87)、32.2%(28/87)。结论: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支气管肺癌既能全部切除肿瘤,又最大限度保护了肺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经验.方法 11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该术式,其中采用支气管成形右肺上叶袖式切除2例,左上叶袖式切除7例,肺动脉成形7例.结果 术后无死亡病例,并发肺不张1例,1例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留.结论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范围,最大限度保留了健康肺组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在呼吸道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笔者采用10种不同类型的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对24例呼吸道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姑息切除2例;手术近期死亡1例(4.17%);手术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5.00%;呼吸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51.6%,20.4%;3例良陛肿瘤患者至今均生活良好。结论灵活应用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左肺动脉受累肺癌的疗效。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左肺动脉受累肺癌16例,均为ⅢA期,其中支气管均完全袖式切除;肺动脉干袖式切除11例,侧壁切除5例。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5.5%、33.3%。结论应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肺动脉受累肺癌,减少了全肺切除术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肺功能较差、高龄患者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征对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评估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低下、吸烟史、术前辅助治疗、切除部位、血管袖状切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支气管残端侵入等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特征指标对手术预后影响。结果:(1)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4例(4.8%),术后并发症79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侵入(OR=2.17)、吸烟史(OR=2.19)、年龄(OR=2.46)、淋巴结转移(OR=3.40)、病理类型(OR=4.37)、免疫低下(OR=4.65)、切除部位(OR=5.63)等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免疫低下(OR=3.99)、切除部位(OR=4.62)、病理类型(OR=3.58)及淋巴节转移(OR=2.71)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与多因素相关,早期干预术后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支气管与肺动脉成形术治疗Ⅲ期肺癌5例,取得满意效果.病变均为上叶中心型肺癌,肿瘤直接侵犯肺动脉干及支气管开口处.术中充分游离支气管及肺动脉,血管吻合时应用肝素液冲洗及术后服用抗凝药.此手术为上叶中心型肺癌侵及肺动脉干和侵犯上叶开口者提供了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肺动脉成形或同时行支气管成形术治疗Ⅲ期支气管肺癌11例。近期效果满意。病变多为上叶中心型肺癌,鳞癌4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1例,类癌1例。全组病例均为肿瘤直接侵及肺动脉干或与肺动脉紧密粘连融合。根据肺动脉受累情况选择肺动脉袖状,侧壁或楔形切除术。作者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