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3篇 |
免费 | 8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口腔科学 | 74篇 |
临床医学 | 1355篇 |
内科学 | 172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61篇 |
特种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228篇 |
综合类 | 791篇 |
预防医学 | 157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617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960篇 |
肿瘤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67篇 |
2020年 | 282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191篇 |
2016年 | 258篇 |
2015年 | 323篇 |
2014年 | 443篇 |
2013年 | 383篇 |
2012年 | 454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349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耳穴贴压更好地应用于腹部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单纯使用耳穴贴压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评价其疗效,并对选穴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Meta分析显示:耳穴贴压可明显缩短腹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结论]耳穴贴压可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首次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诸多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OVID、Cochrone library、SciVerse 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提取相应观测指标(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复发)的10年生存率,利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2篇文献,414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各指标的10年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复发患者的10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预后优于男性(OR=1.94),年龄〈45岁者预后优于年龄≥45岁者(OR=7.18),肿瘤≤4 cm者预后优于肿瘤〉4 cm者(OR=3.69),无远处转移者预后优于有远处转移者(OR=0.13),无复发的患者预后优于有复发者(OR=0.32)。不同病理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复发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拉米夫定已被推荐作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接受化学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阻止HBV再激活的预防用药。但是有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拉米夫定预防用药的资料相对较少。本研究在于评价拉米夫定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乳腺癌化学治疗患者预防HBV再激活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和Coehrane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中所有有关拉米夫定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乳腺癌化学治疗患者预防作用的研究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s,RR)及95%可信区阃(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作为分析疗效的统计量,对HBV再激活引起的肝炎、HBV再激活导致的化学治疗终止和HBV再激活导致化学治疗延迟的发生率进行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研究合并先前进行临床异质性检验,若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①共计纳入6篇研究文献,入选619例研究对象,其中232例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治疗(预防组),387例未采用拉米夫定预防用药治疗(对照组)。②对于预防HBV再激活引起的肝炎,meta分析显示拉米夫定预防治疗组明显低于未预防组(RR=0.17,95%CI:0.08—0.36,P〈O.00001)。③HBV再激活导致的化学治疗终止发生率(RR=0.28,95%CI:0.09—0.88,P=0.03)在拉米夫定预防用药组低于未预防用药组。④HBV再激活导致的延迟化学治疗发生率(RR=0.43,95%CI:0.2-0.94,P=0.03)在拉米夫定预防用药组低于未预防用药组。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乳腺癌化学治疗患者,在化学治疗前使用拉米夫定预防用药能降低HBV的再激活。因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包含了非随机对照试验。尚需更多的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及预防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RevMan 4.2软件对检索的15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能明显延长孕周时间(WMD=4.50,95%CI:3.27~5.72,P<0.00001),并降低围生儿死亡率(WMD=0.35,95%CI:0.19~0.67,P=0.001);降低新生儿窒息率(WMD=0.34,95% CI:0.17~0.69,P=0.003);不增加产后出血量(WMD=-2.22,95%CI:-14.33~9.9,P=0.72),提示肝素对产后出血量无影响;且不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WMD=0.31,95%CI:0.05~2.08,P=0.23),早发型子痫前期再度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降低率均降低(RR=0.12,P=0.04,95% CI:0.02~0.91,RRR为88.3%).结论 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可以延长孕周时间,降低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率,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的发生,是预防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 MEDLINE、EMbase、CENTRAL)和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查找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检索时限截至2015年3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RCT,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1篇。结果显示在降低患者体质量方面,利拉鲁肽组优于安慰药组、胰岛素组、艾塞那肽组、格列美脲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0.91,95%CI(-1.01,-0.81),P<0.00001]、[RR=-2.88,95%CI(-3.37,-2.39),P<0.00001]、[RR=-1.12,95%CI(-1.32,-0.92),P<0.00001]、[RR=0.45,95%CI(-0.62,-0.27),P<0.00001]。利拉鲁肽在降低超重和肥胖患者糖化血红蛋白c、收缩压都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利拉鲁肽能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质量。其远期疗效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外文数据库如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等(从数据库建库到2014年12月)有关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涉及766例患者。 Meta分析显示:(1)对于恢复期患者,疗程4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内科常规治疗或内科常规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高于不联合治疗组(P<0.01);(2)对于急性期患者,疗程4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不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无差别(P=0.05);(3)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肺部并发症作用尚不确定。【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内科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时机、疗程、并发症等的疗效评估等仍然需要设计合理、报告规范的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全面评价香砂六君子及其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万方数据库、PUBMED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香砂六君子汤及其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除外文数据库检索近10年外)。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资料选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对照试验,共1 40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未发现双盲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有效性方面,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4.25,95%CI(3.10,5.84)]、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7.75,95%CI(2.75,21.89)]、中医联合其他方法(穴位埋线、针灸、推拿等)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对比[OR=7.31,95%CI(2.43,22.01)],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复发率方面,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对照组相比较[OR=0.43,95%CI(0.28,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但由于中医药疗效设计需要严谨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特别需要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及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水平。方法 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PMS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2008.01.01-2018.12.31,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总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Kupperman指数、更年期评定量表、潮热评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GRADE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章,共计2767例病例。1.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刺治疗PMS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OR =3.72,95%CI (2.57,5.46),P<0.0001]及中药组[OR=8.54,95%CI (3.72,19.58),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对比西药[MD=-3.53,95% CI(-4.12,-2.93),P<0.0001]、中药[MD=-0.43,95% CI(-0.82, 1.67),P<0.0001]能明显降低Kupperman指数评分,针刺对照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较假针刺能降低潮热发作评分[MD=-0.30,95% CI(-0.79,0.19),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较假针刺能降低更年期评分量表得分 [MD=-0.72,95%CI(-2.47,1.03),P=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18篇研究提及不良反应,且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2篇未提及。3.根据GRADE方法评价,总有效率及潮热发作评分证据质量为低级,其余为极低级。结论 针刺较药物(中、西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更好的疗效,但受纳入研究证据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临床进行弱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全麻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不同时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至2013年6月,中文检索词为:丙泊酚、异丙酚、术后认知、认知功能。收集相关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的文献,仔细阅读获取的文献摘要和全文后并对其参考文献进行追踪,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包括467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丙泊酚麻醉对比七氟醚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在术后6 h、24 h、48 h、72 h、7 d的OR值分别为0.56(95%CI:0.15~2.06,P=0.38)、0.68(95%CI:0.31~1.48,P=0.33)、0.85(95%CI:0.40~1.81,P=0.67)、1.72(95%CI:0.08~37.10,P=0.73)、1.00(95%CI:0.29~3.47,P=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3.12)、EMbase(1996~2013.12)、CENTRAL(2013.12)、CBM(1978~2013.12)、VIP(1989~2013.12)、CNKI(1980~2013.12)、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3.12)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3.12),全面收集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手工检索相关资料及追溯参考文献,并向药厂(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索取资料。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RCT,共计88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阿加曲班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SMD=0.71,95%CI(0.54,0.89),P<0.000 01]和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总体:OR=2.65,95%CI(1.84,3.80),P<0.000 01;安慰剂对照:OR=2.18,95%CI(1.27,3.72),P=0.004;非安慰剂对照:OR=3.09,95%CI(1.89,5.06),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长/短期死亡或依赖率无明显差异,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1.55,95%CI(0.60,4.01),P=0.37]。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阿加曲班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未见严重出血事件或其他不良反应。对于阿加曲班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和残疾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