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3篇
  免费   5882篇
耳鼻咽喉   105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465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8110篇
内科学   120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67篇
特种医学   104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201篇
综合类   6612篇
预防医学   760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1521篇
  14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62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971篇
  2021年   1083篇
  2020年   1297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601篇
  2017年   1136篇
  2016年   1434篇
  2015年   1413篇
  2014年   2108篇
  2013年   2177篇
  2012年   2815篇
  2011年   2950篇
  2010年   2630篇
  2009年   2644篇
  2008年   2401篇
  2007年   1606篇
  2006年   1352篇
  2005年   947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张茜  刘影 《解剖与临床》2014,19(2):97-101
目的 应用高分辨MRI观察直肠肠壁及其周围解剖细节,为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参数和依据。 方法 收集60名健康人及20例直肠癌患者的盆腔多序列参数MRI;两位高年资医师行双盲法阅片,对20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准确率;统计分析60名正常人直肠固有筋膜前、后、左、右侧的MRI显示率,以及所有研究对象的骶前筋膜、骶骨筋膜、腹膜返折、直肠侧韧带、下腹下丛的MRI显示率。结果 高分辨MRI可以清楚地显示直肠壁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0%(16/20)。健康人直肠固有筋膜前、后、左、右侧的MRI显示率分别为71.7% (43/60)、96.7%(58/60)、90.0%(54/60)和83.3%(56/60)。Denonvillier′s筋膜、骶前筋膜、直肠骶骨筋膜、腹膜返折及下腹下丛的MRI显示率分别为68.8%(55/80)、65.0%(52/80)、87.8%(69/80)、86.3%(69/80)和90.0%(72/80);直肠侧韧带的显示率较低,左侧为53.8%(43/80),右侧为47.6%(38/80)。结论 高分辨MRI可以辨识直肠肠壁及其周围解剖细节,帮助直肠癌术前T分期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判断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侧切缘是否浸润,提高微转移癌灶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 T高场强MRI成像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术前诊断和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舌鳞癌的26例病例术前3.0 T MRI影像资料。结果:3.0 T MRI可以清晰显示舌鳞癌及其侵犯的范围,同时了解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对TN分期具有重要意义。结论:3.0 T MRI对舌鳞癌的显示和诊断具有高分辨率、多方位及多序列成像优势,可以很好地显示舌鳞癌发生的位置、大小、病变侵及范围以及扩散途径,有助于术前病变性质的判断及肿瘤分期的评估。舌鳞癌检查首选高场强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液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 MRI 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1例共56个输卵管积液病灶的 MRI 表现,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管壁厚度、增强表现及积液 ADC值。结果:56个输卵管积液病灶中单纯性输卵管积液37个,输卵管积脓14个,输卵管积血5个。可见3种 MRI 形态学类型:Ⅰ型病灶18个(32%),输卵管积液呈管状;Ⅱ型病灶29个(52%),呈囊状合并管状结构;Ⅲ型病灶9个(16%),呈囊状,无管状结构。14个输卵管积脓病灶的平均壁厚0.37 cm,注射对比剂后管壁显著强化;其余42个病灶平均壁厚0.17 cm,管壁轻度强化。当管壁厚度以0.25 cm 为界值时,诊断输卵管积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2%、95%和83%。单纯积液病灶的平均 ADC 值为3.0×10-3 mm2/s,明显高于积脓的1.4×10-3 mm2/s 及积血的1.9×10-3 mm2/s。术前 MRI 误诊11个(20%)。结论:MRI 能较好的显示输卵管积液的形态特征,绝大多数输卵管积液病灶有典型表现,部分无管状结构的囊性病灶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 MR 动态增强扫描(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征,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 MRI 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 MRI 表现,尤其是DCE 及 DWI 特征。结果:30例肿瘤 MRI 平扫 T1 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 呈等或稍高信号,T2 WI 抑脂序列呈高信号;所有病例 DWI 均呈高-稍高信号,ADC 值范围为(1.182±0.65)×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中24例病灶为 I 型曲线,6例为 II 型曲线;所有病灶第一分钟强化率为86.64%~87.99%,与正常卵巢对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一定的 MRI 表现特征,结合 DCE 及 DWI 的特征能对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化传递对比成像(MTC)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搜集炎性腰背痛并疑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MRI 检查,通过添加和不添加预饱和脉冲的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两次扫描获得磁化传递对比成像。同时进行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b 值选取0和600 s/mm2。结果:84例患者中16例诊断为不明原因腰背痛患者(对照组)。68例符合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制定诊断标准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 组)。SpA 患者骶髂关节软骨的磁化传递率(MT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4.02,P <0.05)。SpA 患者的骶骨 ADC 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SpA 患者的髂骨 ADC 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常规磁共振序列检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敏感度为63.2%,而骶髂关节软骨磁化传递率在检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敏感度为75%;骶骨和髂骨骨髓 ADC 值在检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敏感度为62.3%和72.1%。结论:磁化传递对比成像和DWI 成像能够用于检测早期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对比常规 MRI 成像序列,磁化传递对比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可作为反映早期骶髂关节炎性改变的半定量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颈髓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1例急性颈髓外伤(外伤后3天内)患者行常规MRI、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检查。41例患者按照常规T2WI上有无异常信号,分为阳性组(17例)和阴性组(24例);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平行于颈髓长轴、前后径和左右径的本征值(λ1、λ2、λ3)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颈髓外伤患者的FA值均降低,T2WI阳性组中ADC、λ2、λ3均增高,而T2WI阴性组中λ3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WI阴性组比较,阳性组中λ3值较高,FA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图显示颈髓损伤处神经纤维有不同程度的稀疏、移位、扭曲及断裂等征象。结论:FA、λ3值是检测颈髓外伤早期颈髓微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纤维束图能直观显示纤维束的细微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MR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SCIWORA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4月-2011年10月我院诊断为SCIWORA的10例患儿的临床及脊柱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儿均于外伤后(车祸碾压腰腹部1例,外力打击腰部2例,舞蹈练习下腰7例),立即至3天后出现下肢无力、疼痛等脊髓损伤症状,10min~3d(中位时间3.5h)后症状达高峰,出现下肢瘫痪,症状稳定不再进展。伤后2~10d行首次脊柱MRI检查,病变累及全脊髓的1例,累及下颈段、胸段、腰段1例,累及胸段者2例,累及胸、腰段的6例。MRI显示脊髓水肿4例,呈长T2长T1信号;脊髓水肿伴出血6例,出血呈短T1信号。11~18d复查者10例,病变范围减小1例,范围增大2例,范围无变化7例。复查时出血者3例。伤后32~42d复查者4例,均发现脊髓萎缩。本组合并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1例,可见前纵韧带损伤。结论:全脊柱MRI检查是用于诊断儿童SCIWORA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可进行脊髓损伤的神经影像学评估,还可显示脊柱X线及CT无法直接显示的脊柱韧带、椎间盘、终板及骨髓等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MRI评估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微骨折术后早期和中期软骨修复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2012年在我院运动医学科进行微骨折治疗的踝关节OCD患者20例,在术后3~12个月(早期)及12~24个月(中期)分别进行两次踝关节MRI扫描及临床疗效评分。MRI扫描序列主要为3D双回波稳态序列(3D-DESS)、T2-mapping和T2STIR序列,分别用于测量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T2指数及修复区下骨髓水肿(BME)体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和中期修复组织的定量MRI参数(厚度指数、T2指数、BME体积)及AOFAS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定量MRI参数与AOF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微骨折术后中期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高于早期(分别为0.813±0.104和0.687±0.123,P<0.05),T2指数低于早期(1.109±0.171和1.392±0.174,P<0.05),BME体积小于早期(0.646±0.70和0.992±0.924,P<0.05);AOFAS评分高于早期(85.050±7.660和76.750±9.419,P<0.05)。厚度指数、T2指数及BME体积与AOFAS评分均存在相关性(r=0.412、-0.531和-0.357,P值均小于0.05)。结论: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损伤区逐渐填充,修复组织逐渐成熟,BME范围逐渐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定量MRI与临床疗效存在相关性。MRI3D-DESS、T2-mapping、T2STIR能从修复厚度、组织生化构成和BME等方面全面有效评估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的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借助MRI影像,研究胸腰椎骨折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先后顺序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2年9月13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片、CT和MRI抑脂序列检查资料.按骨折形态行AO骨折分型,棘间韧带(ISL)、棘上韧带(SSL)、黄韧带(FL)和小关节囊(FC)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完整、血肿和撕裂,ISL又分为血肿比例>50%和≤50%.最后分析AO形态学损伤的进行性等级与MRI信号之间的关系. 结果 AO A1/A2表现为单纯FC牵张损伤,A3出现ISL撕裂,范围较小,FL和SSL基本完整;AO B1表现为除FC损伤外,还有ISL血肿撕裂,SSL/FL损伤发生率较低,β2表现为SSL/FL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AO C表现为小关节脱位伴骨折,ISL、SSL、FL均会撕裂.AO骨折程度与MRI显示PLC损伤高度相关(P<0.01). 结论 MRI能很好显示PLC各单元的损伤情况及其损伤顺序.AO形态学分型与MRI紧密关联,随着创伤力量的增加,PLC各成分出现进行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SANT患者的MRI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10例均行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双回波同反相位磁共振成像(IP/OP).结果 (1)单发9例,均为类圆形肿块,4例(44.4%)见假包膜;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8例(88.9%),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11.1%);动态增强扫描均为向心性、渐进性强化,其中辐条轮状强化7例(77.8%),明显结节样强化2例(22.2%),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内均见裂隙;7例DWI检查中,低信号6例(85.7%),等信号1例(14.3%);病灶内出血2例(22.2%),均未见坏死囊变.(2)多发1例,表现为脾内弥漫分布的类圆形小结节(>10个),T1WI均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结论 单发脾SAN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病灶周围假包膜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多发SANT与脾脏其他脉管性肿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