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2.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治疗百草枯中毒方面的疗效。方法血液净化治疗组(H组)1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并观察疗效,联合治疗2~7次。非血液净化治疗组(N组)8例。结果H组11例中死亡7例,病死率为63.6%,N组病死率87.5%,两组相比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上抢救百草枯中毒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中毒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中等度毒性除草剂,随着其在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中毒事件日渐增多。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PQ中毒的救治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但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及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达50%-80%,甚至更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就PQ中毒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复习,便于认识现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鼠肺NF-κB活性及肺损伤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百草枯(PQ)中毒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每组30只。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百草枯,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血必净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治疗。3d后测支气管肺组织NF-κB活性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和肺叶湿/干重比。结果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支气管肺组织NF-κB活性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BALF-NE和肺叶湿/干重比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各指标明显低于百草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抑制NF-κB及炎性细胞活性,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预防及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3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16例)和对照组(B组,14例).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来评定氧自由基水平及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血浆中MDA含量下降,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预防及治疗百革枯中毒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百草枯急性中毒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克无踪",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畜有较强的毒性.百草枯急性中毒是内科常见除草剂急性中毒之一,病死率在50%~80%[1].目前百草枯中毒尚缺乏特效解毒剂及有效降低毒物毒性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百草枯急性中毒的机制及诊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百草枯中毒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草枯(Parquat,PQ,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泊拉夸特,克灭踪)为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因其良好的除草效果而被广泛使用。急性百草枯中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农药中毒。因其中毒致死量小,且常累及肺、肾、肝等全身多个器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85%~95%[1]。 相似文献
8.
急性百草枯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红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7):1105-1107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其20%的溶液又名克无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分子式C12H14N2C12,无色,吸湿性晶体,熔点约300℃(分解),蒸气压〈0.1mPa,密度1.24~1.26(20℃),几乎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迅速水解,在水溶液、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光分解。为高效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及脱叶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除革剂之一,它合成于19世纪,1962年开始作为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农业,因其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很快在全世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病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百草枯(Paraquat)中毒后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建立一种比较可靠、稳定的肺纤维化动物病理模型。方法:SD大鼠共96只,雌雄各半。5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百草枯溶液,计算并确定1、2周的半数致死量;确定半数致死量后,另备46只SD大鼠,仍为雌雄各半,其中28只作为中毒组,选取18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18只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等渗盐水,每天观察大鼠中毒症状,并于1、3、5、7、14、21、28、35和42 d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1和2周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8.27和17.29mg/kg;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6.61~20.09和15.99~18.67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18 mg/kg剂量的百草枯溶液后,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典型的中毒症状,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到百草枯中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及纤维化病理的演变过程。结论:百草枯对大鼠具有很强的毒性,选择适当剂量的百草枯溶液染毒,不仅可减少实验用鼠量降低实验耗材,还可导致大鼠肺出现典型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