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2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完全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27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234篇 |
2010年 | 243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195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66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95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名病人分为2组,诱导后2 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 min及插管后2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80%,芬太尼75%.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分两组,第一组42例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第二组16例采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同时给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第一组有36例抢救成功,有6例需改用第二组方式,第二组有13例抢救成功,有3例死亡,病死率为5.77%;抢救成功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1),MAP、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等参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结论根据急性左心衰竭不同临床情况,采用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显著有效。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索小剂量舒芬太尼在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中静脉镇静、镇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 Ⅰ组为芬太尼-咪唑安定组,Ⅱ组为氟哌啶-芬太尼组,Ⅲ组为舒芬太尼组. 术前肌注阿托品-咪唑安定. 3组均按常规表面麻醉后开始插管,比较患者静脉注药前(T1)、静脉注药后(T2)及插入管后 (T3)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有无插管并发症、镇静程度、患者满意度和遗忘程度. 结果: 与T1时间比较,Ⅰ,Ⅱ组在T2和T3时间点Ramsay score有明显上升,Ⅰ组80%,Ⅱ组85%患者Ramsay score达到2~3分;在T2时间点, MAP,HR和SpO2下降(P<0.05);T3时间点MAP,HR和Sp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Ⅲ组患者在T2时间点以后呈轻度镇静,无焦虑、注意力下降状态,Rmasay score达2~3分者占90%,MAP,SpO2改变不明显,HR与T1时间比较有所下降(P<0.05). 3组气管插管操作过程遗忘的发生率及镇静、镇痛的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可适用于清醒盲探气管插管术中患者镇静和镇痛,并在降低心血管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喉罩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院自2002年引进喉罩以来,已将其广泛地用于临床麻醉及抢救急诊患者的插管中,先后在8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全麻手术中插入喉罩控制呼吸,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5~65岁,拟于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由于舌体大,短颈小颏,声门过高或颈部活动受限等各种原因,Mallampati气道分级Ⅲ级,术前估计插管困难存在。全麻诱导生效后声门暴露不理想,气管内插管失败,面罩吸氧后将喉罩插入咽喉部,通气密封罩充气后使其在喉的周围形成密封圈,加压通气,气道通畅,胸部可听到清晰呼吸音,喉节两侧为…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 371例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选择适时的吸痰时机,加强基础护理,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等护理措施。结果入住急诊科患者27例,治愈21例,死亡3例(原发病抢救无效),气道堵塞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入住综合ICU患者1 34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2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平均感染率为7.87‰。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抗感染等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总结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验和教训,为麻醉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5例施择期整形我科手术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造成困难插管的原因有:头后仰活动受限(1169例),张口活动受限(889例),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张口活动受限(698例)和小凳畸形(69例)。全部患者的喉头显露均为Ⅱ级或Ⅱ级以上,其中439例采用神经安定镇痛-口咽表面麻醉,629例采用脉麻醉药镇静,小剂量肌松药麻醉,1757 相似文献
7.
气管插管病人两种吸痰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 ,应用人工气道的病人也随之增多。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途径 ,是进行人工通气的最好办法。吸痰是气管插管病人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 ,是消除呼吸道分泌物 ,维持呼吸道通畅不可缺少的方法。著者于 1999年 9~12月 ,对 4例气管插管的病人采取两种不同的吸痰方法 ,经比较 ,发现边插入边吸痰法明显优于先插入边退边吸的方法 (P <0 0 1)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4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 ,分为 2组 ,A组 2例 ,共计吸痰 80次 ,B组 2例共计吸痰 80次。1 2 方法1 2 1 应用物品一次性吸痰管 (16… 相似文献
8.
9.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全身麻醉诱导期的作用的实验总结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前言 手术病人必须麻醉,由于病人在手术前12小时是必须禁食的,故而手术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容量不足.全身麻醉前需要经过麻醉诱导期,给入一系列对心血管功能有不同影响的药物,因此全身麻醉的诱导期虽然时间短,但病人从清醒到麻醉状态对病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对医生而言,这也是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期,因为要完成一系列的给药和气管插管的步骤并要保证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床边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便携式纤维动气管(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58例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或其他疾病重症患者采用床边便携式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插管均一次成功,插管过程一般为30s-5min,无1例阻断自主呼吸,无喉痉挛,心跳预停等发生,机械通气30min后,呼吸衰竭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便携式纤支镜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迅速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