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探析《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以期指导与改进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方法] 对《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朱震亨从脾胃病探析误诊误治的特色。[结果] 朱震亨从脾胃病论误诊误治的特色:1)《和剂局方》具有误导性脾胃病治疗的中医知识,导致当时医者与患者误诊误治脾胃病。2)《和剂局方》引起的脾胃病误诊误治问题,主要可分成两类:辨证失误和治法失误。3)辨证失误所导致的误诊误治包括忽视审证求因、认为“诸寒为病”、误辨寒热虚实等。4)治法失误包括“一方通治诸病”、滥用辛香燥热药组方、利用砒丹巴硇行积垢、修改汤剂为丸剂、用峻剂盲目祛邪及错误滋补等。[结论] 朱震亨在《局方发挥》指出当时脾胃病的误诊误治问题,显示出了其独特见解,对现代医家治疗脾胃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震亨在罗府门前"日拱立于其门,大风雨不易"三个月!最终,罗知悌打开大门,用一年半的时间,将其毕生所学传授与他!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号丹溪,元代著名医学家,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死后,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主要著述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等。  相似文献   
3.
晓承 《开卷有益》2010,(2):45-45
冬天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按照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策略,对感冒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才是“上工之术”,正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说的一样:“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故在此介绍预防感冒十法:  相似文献   
4.
古医方得人乃传,非人勿言,故扁鹊仓公,皆称禁方,不轻授人,诚重之也。后汉张机着伤寒杂病论,始立众方,公之天下,故建安以前苦于无方,元丰而后,虽有局方,漫无指归,不可为法。今博集金匮千金外台诸书,及王好古李果刘完素朱震亨张从政薛已诸方之佳者,采录成编。然方论始于成无己,近代则吴琨季中梓柯琴汪昂诸家,于医方虽各有发明,但其间或有择焉未精语焉未详者,复推其立方之意,综其简要,删繁补阙,归于明显,名之曰删补名医方论,以昭示来兹云。  相似文献   
5.
王永珍 《长寿》2009,(10):14-15
我国元代时,出了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叫朱震亨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浙江金华(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因他出生的地方有一条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当时和后世的学者多尊称朱震亨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震亨天资聪慧,性情豪爽.好学不倦。6岁时即可日诵千言,世人有“神童”之称。15岁时,父亲病逝,家境衰落,但仍未能阻止他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年轻女子得了痨瘵,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家里人请来了很多医生,大家都认为她没救了,不敢再下药。病人家属抱着一线希望,千里迢迢请大名医朱震亨前来诊治。朱震亨看了看病人,对家人说道:"我先开几副汤药给病人服下吧,病情应该会有所好转的。"病人服药后,果然大有起色。但是,病人脸上的红斑却一直不能退去。朱震亨一脸为难地对病人家属说  相似文献   
7.
茹淡安于冲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厚偏为安者,欲之纵,火之胜也。元·朱震亨《格致余论·茹淡论》30岁时,他老母亲患严重胃病,请来的郎中们几乎都盲目搬用《局方》,开的处方大同小异,服后无半点效果。无奈之下,他苦读医书,5年后医好母亲的病。  相似文献   
8.
礞石滚痰丸     
<正>礞石滚痰丸,又名滚痰丸,其方源于元代医家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此方可逐痰散结,降火通便,对实热顽痰胶固引起的各种怪症、且正气不虚者极为适宜。本方由大黄(酒蒸)、黄芩(酒洗净)各240g、青礞石(与硝石同煅)30g、沉香15g组成。上述诸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耀9g,临卧、食后温开水或姜汤送下。"百病皆因痰作祟",如昏迷者痰迷心窍,顽痰封喉,无力吐出,往往就因为这一口痰而窒息  相似文献   
9.
秦文军 《气功》2010,(9):780-782
朱震亨(1281--1358年)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家住丹溪,故又称朱丹溪。朱丹溪在养生方面有着他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或是衰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阳有余而阴不足”。他曾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等医书,其中《格致余论》一书充分地反映了他关于人体“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学术思想。故此他提出了滋阴益寿的养生方法,以此来获得长寿。  相似文献   
10.
朱震亨以养阴学说鸣于医林,在理论上,他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强调相火妄动耗伤阴精。但是并不仅限于阴虚之见,重视的是辨证论治,对多种疾病皆有独特的见解。以下仅从胎产方面介绍其经验之谈。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