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及痰细胞分类检查,对111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结果:111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102例,确诊率91.9%。单一病因咳嗽者89例(87.3%),二重病因11例(10.8%),三重病因2例(2.0%)。包括复合病因在内的咳嗽者,总计126例次慢性咳嗽病因,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5例,占27.8%;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占15.9%;鼻后滴漏综合征34例,占27.0%;感染后咳嗽15例,占11.9%;ACEI类药物药源性咳嗽5例,占4.0%;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8例,占6.3%;病因朱明者9例,占7.1%。102例明确诊断的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97例患者咳嗽得到临床控制(95.1%),其余5例为罹效(4.9%)。结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及诱导痰细胞分类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GER、PNDS、CVA、PIC、EB、ACEI类药物诱导的咳嗽等是昆明地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艾滋病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Cs)是由寄生于人或其他动物胃肠道和呼吸道隐孢子虫所引起的。在免疫低下和免疫缺陷患者中感染率高且危害严重,其引起的腹泻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为了解隐孢子虫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感染率,本实验室对我院30例住院 相似文献
3.
1975-05/1995-05我科门诊诊治了昆明地区儿童急性喉炎756例,同期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昆明地区儿童急性喉炎202例,共计958例。现将该组病例的季节分布情况及相应的护理策略和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年龄变化规律。比较高原地区与这些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差别;建立当地骨密度正常值标准,方法:测量年龄在20-90岁(女523例,男183例),之间的706例正常人腰椎(L1-L4)后前位;股骨近端骨密度值,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男女各7个组,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1)男女两性均于30-39岁达到骨峰值;此后随年龄的增长,骨矿密度逐渐开始下降(80岁以上组除外),女性下降较男性明显,尤其在绝经后;(2)第一腰椎的骨峰值较第四腰椎低(P<0.01);(3)80岁以上组骨密度出现反向增高,结论:(1)昆明正常人群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成都,这可能是由于昆明日照时间(平均2522h/a)较长的缘故;(2)该组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而略低于北方地区,可能是由于云南人的身高和体重普遍较北方人低,此外,昆明平均海拔较高,造成一定的低气压和缺氧环境,也是造成其骨密度均值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3)80岁以上年龄组骨质的退变,软组织的钙化都会使得骨矿密度假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为产科护士自我心理调试及临床管理工作者减轻护士压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样对昆明地区的省级、市级、区级以及私立医院产科249名护士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昆明地区产科护士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压力分值最高的10项压力分别是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待遇福利低、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社会地位低、担心工作中出差错、患者要求过高和过分、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以及上班的护士数量少;年龄、职称和编制性质对工作压力无影响;公立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明显大于私立医院。结论昆明地区产科护士的压力源依次为倒班、工作量、待遇、无用的书面工作,社会地位,担心工作中出错,患者的要求,工作不被认同以及人员配备,作为医院管理及护理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合理排班,产科护士也应积极调整身心以减轻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少数民族妇女HPV感染及其型别特征。方法该院2004年6月—2005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别到昆明地区3个县各选取两个少数民族住宅村,同时前往住宅村对3种少数民族各800人次(共2400人次),年龄在25~60岁,有性生活的妇女行肉眼醋酸法初筛,进行HPV采样,所有HPV阳性的妇女行TCT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初筛出阳性病例189人次,其中在该院再用HPV分型法进行筛查的有176人次,176位少数民族妇女中HPV感染人次11例,感染率为7.63%,HPV感染率低于我院同期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的汉族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院同期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的汉族妇女以16型为主,其次为52型,且也以单一感染为主。结论昆明地区少数民族HPV感染率低于昆明汉族妇女。其HPV感染可能与民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和广州地区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不同表现.方法收集整理一定病例对比观察了昆明地区患者与广州地区患者的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昆明地区患者的咽喉部病变及支气管粘膜炭黑样色素沉着病变较广州地区明显且发病率高.结论昆明地区居民应更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以积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近3 a消化系疾病住院病种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原因,为昆明地区消化系疾病临床工作、预防保健及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市卫生局人才中心提供的政府办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统计报表消化系疾病部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调查昆明地区5家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消化系疾病住院病种详细统计资料,了解2007年至2009年昆明地区消化系疾病出院病人病种变化.采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了解2007年至2009年昆明市消化系疾病住院病人占所有病种出院病人的结构比,掌握近3a按ICD10分类主码排位前7位的消化系疾病病种变化规律.结果昆明市2007年政府办医院消化系疾病住院病例数为46 572例,占所有住院病例病种的19.3%,居第二位,排位前7位的病种为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肝炎后肝硬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胰腺炎、结肠息肉、结肠预激综合症;2008年为59 050例,占16.9%,居第二位.排位前7位的病种与2007年相同,仅结肠息肉排位在急性胰腺炎之前;2009年为65 889例,占12.1%,居第三位.排位前7位的病种前4种与2007年相同,第五位为结肠预激综合征,第六位为结肠息肉,急性胰腺炎排至第七位.县区级医院消化系疾病住院结构比高于省市级医院.结论消化系疾病在2007年至2009年是昆明地区的常见多发病,但住院病种结构比有逐年下降趋势.县区级消化系疾病住院结构比较高,提示城郊及农村地带消化系疾病发生率较城市多.在消化系疾病出院病人中,最多见的病种为胆结石及胆囊炎,说明昆明地区为结石高发地区;而肝炎后肝硬化仍是本地区主要消化系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在3 a中住院结构比较稳定,但绝对数有逐年下降趋势;结肠息肉及结肠预激综合症结构比有逐年上升趋势,提示潜在肿瘤及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有所增加.本次调查分析获取了昆明地区消化系疾病谱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消化系疾病卫生防御及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