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通过分析"新医科"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我国医疗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立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成人、以劳塑人是"新医科"对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此要求之下,医学高等院校应适应全民健康的目标和社会保健服务的需求,坚持本科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理念,加强大健康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医科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新医科背景下,培养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快速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重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双师队伍比例,突出办学特色。结果: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使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有明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地方健康产业的能力明显增强,专业特色进一步彰显,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民办院校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结论:医学检验技术的信息化、标准化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医疗行业需求及外部环境都提出了培养"医+X"复合型医学人才的诉求,近年来"医+X"取得的发展为本科阶段设置相关专业提供了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医学交叉学科发展现状,总结了现有的本科阶段"医+X"培养模式,论证了要从优化制度设计和聚焦交叉前沿两方面来为"医+X"新专业设置做好支撑,同时提出"医+X"新专业设置也要关注民生、师资、就业3个特征要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在医学人文英语课堂中引入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web problem based learning,WPBL)教学法是否有助于课程学习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方法以西安医学院临床专业2017级602名学生为实验组,2018级610名学生为对照组,围绕八大模块展开持续一学期的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依托蓝鸽云网络语言学习平台,使用WPBL教学法授课。教学结束后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法对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效果。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平均成绩(62.13±2.11)分高于对照组(60.42±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评价教学效果的各项目上均存在差异,且实验组的各项比例均在6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93.3%的学生满意WPBL教学法,对照组只有43.0%的学生满意传统教学法,两者差异显著。实验组学生在自学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探索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学生。91.1%的实验组学生认为在课程中引入WPBL教学法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比例。结论医学人文英语课程引入WPBL教学法既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本领,又能强化学生人文素养,有助于推动医学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当前,随着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会议的召开以及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全面深化内涵质量建设的关键时期.近日,"新医科"建设的提出,从发展理念、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制度建设、保障体系等不同层面反应了新时代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医学院校的改革重点.本研究以滨州医学院为例,系统阐述了地方院校契合新时代、新医科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不断摸索,该学校逐渐强化研究生科研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培育,提升了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健康中国背景下地方医学高校的“新医科”建设,结合新冠疫情对世界和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阐述地方医学高校发展“新医科”面对的主要问题,探索“后疫情时代”地方医学高校推进“新医科”建设的基本路径,提出地方医学高校推进“新医科”建设的基本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地方医学高校医学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步入新时代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革命衍生的新技术以及人类对医学认知的改变,使得现代医学从业者不断探索并逐渐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也将进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和个性化精准诊治并存的新阶段。近年来,我国首先提出了"新医科"的概念,试图回答在未来如何发展医学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这些都是新时代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对新时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医学发展和科学研究创新方面来思考医学教育的变革以及医学人才的培养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和基石,本文介绍了新医科战略的背景与内涵,从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方面论述了新医科战略对口腔医学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下新医科建设对口腔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推动交叉融合建设学科、夯实人才培养能力基础、推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将德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培养不同类型口腔医学人才、全维度建设打造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新医科促进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以期对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