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1篇 |
国内免费 | 328篇 |
完全免费 | 20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8047篇 |
出版年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371篇 |
2013年 | 362篇 |
2012年 | 510篇 |
2011年 | 622篇 |
2010年 | 588篇 |
2009年 | 636篇 |
2008年 | 676篇 |
2007年 | 709篇 |
2006年 | 158篇 |
2005年 | 161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316篇 |
1996年 | 278篇 |
1995年 | 231篇 |
1994年 | 224篇 |
1993年 | 202篇 |
1992年 | 183篇 |
1991年 | 177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67篇 |
1988年 | 85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果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的早期临床结果并观察放射反应.方法 230例全程IMRT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Ⅰ期1例,Ⅱ期36例,Ⅲ期113例,Ⅳa期80例).鼻咽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原发灶肿瘤靶区(GTV)照射中位剂量67.5 Gy(65.1~74 Gy),每次2.10~2.25 Gy,下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32个月).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远处转移),5例原发灶复发,2例颈部复发,16例远处转移.1年和2年的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94.6%;98.4%,91.4%;99.1%,97.9%及91.9%,85%.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有22.6%,44.3%,28.7%和0.9%.晚期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3.7%,2级7.3%).结论 早期结果显示,IMRT是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局部区域控制率较高,副反应低.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血清CA199、CA242和CA724含量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A242及CA724含量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胃癌、22例结直肠癌、26例原发性肝癌、9例胆囊癌及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CA242及CA724的含量,并分别与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A199、CA724、CA242含量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血清CA199及CA242均以胆囊癌及胆管癌组升高最明显[分别为(548.97±221.87)U/ml和(134.75±94.91)U/ml],血清CA724以胃癌组升高最明显[(19.13±39.69)U/ml]。血清CA199以胆囊癌及胆管癌的敏感性最高(100.00%),胃癌的敏感性最低(38.10%);CA242的敏感性也是以胆囊癌及胆管癌的最高(88.89%),原发性肝癌最低(15.38%);而CA724在胃癌、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癌及胆囊癌、胆管癌中的敏感性均不高。结论血清CA199、CA242、CA724是消化系恶性肿瘤良好的诊断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进行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4.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生化调节同步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生化调节对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5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42例照射总剂量62~68 Gy,每次2 Gy,每日1次,每周5次,共6~7周;原来接受过放射治疗的11例仅给予50 Gy,每次1.8~2.2 Gy,每日1次,每周5次,共5周。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生化调节,方案为顺铂(DDP)3~5 mg.m-2.d-1,5-氟尿嘧啶150~200 mg.m-2.d-1,每周第1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连用4周。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病灶达完全缓解者17例(32.1%),部分缓解者25例(47.2%),局部控制率79.3%;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79.2%、47.2%、17.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生化调节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经鼻腔"三管法"介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10%,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困难,病死率高[1].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作者应用介入放射学经鼻腔置入食管脓腔引流管、空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三管法)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规放射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局部晚期病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能提高治疗增益比的有效手段,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肿瘤的局部放射剂量,并减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剂量.1998年12月~2003年7月采用高剂量大分割3DCRT治疗NSCLC44例,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同步放疗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68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均采用顺铂80 mg/m2,第1天;5-氟脲嘧啶0.75 g 1~5天,每月1周期化疗.放疗期间共化疗2周期,放疗结束后再行同样方案化疗4个周期,均为每月化疗1周期.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治疗,2 Gy/f, 5 f/w, DT70Gy.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5%、35%;Ⅱ°、Ⅲ°、Ⅳ°口腔黏膜炎分别为70.5%、20.5%、9.0%.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82.6%、73.2%、63.5%、49.1%、1、2、3、4、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1%、64.6%、54.6%、46.8%、36.4%.其中,病灶最大直径≤5 cm和5.1~7cm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73.1%、61.5%、50.6%及80.2%、64.9%、56.3%、45.3%、39.5%(P=0.041),单个病灶和多个(不多于3个病灶)病灶的1、2、3、4、5年生存率分另4为95.8%、89.1%、78.1%、67.1%、56.7%及80.0%、60.6%、46.6%、33.4%、21.5%(P=0.001).结论 RFA联合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直径≤5 cm、单个病灶的肝癌效果明显好于直径5.1~7 cm、多个病灶的肝癌.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灶边界是否清楚及病灶数目是影响联合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PBL教学法与教师角色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医学教育》2008,(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放射治疗学应用PBL教学法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32例(A组)经一线化疗未控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32例患者病灶数48个,所有病灶与正常组织间有较清楚的边界,最大径4.5-7.5cm,平均5.5cm。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源强为23.3-30.0MBq,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00-150Gy。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对照组为随机抽取一线化疗局部晚期肺癌病例30例(B组)。结果2个月后cT复查,A组局控率78.1%。一年生存率为65.0%,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术中肺内会有少量渗出;4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周痰中带血15例。未见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B组局控率43.3%。一年生存率为48.0%,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骨髓抑制发生率4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一种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