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5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52例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1987年1月~2008年5月期间收治的中心型肺癌52例,其中Ⅰb期17例(T2N0M0),Ⅱb期29例(T2N1M0,T3N0M0),Ⅲa期6例(T2N2M0);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43例,肺动脉和支气管双袖状肺叶切除9例。结果:手术死亡率1.9%(1/52)。术后并发肺不张3.8%(2/52),脓胸1.9%(1/52)。术后随访1~48个月,1年生存率为80.21%,3年生存率38.23%。结论:以支气管或肺动脉袖状切除能提高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可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保证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钱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2,26(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征对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评估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低下、吸烟史、术前辅助治疗、切除部位、血管袖状切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支气管残端侵入等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特征指标对手术预后影响。结果:(1)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4例(4.8%),术后并发症79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侵入(OR=2.17)、吸烟史(OR=2.19)、年龄(OR=2.46)、淋巴结转移(OR=3.40)、病理类型(OR=4.37)、免疫低下(OR=4.65)、切除部位(OR=5.63)等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免疫低下(OR=3.99)、切除部位(OR=4.62)、病理类型(OR=3.58)及淋巴节转移(OR=2.71)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行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术后并发症与多因素相关,早期干预术后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42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2月~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心型肺癌42例,其中Ⅰb期14例(T2N0N0),Ⅱb期25例(T2N1M0、T3N0M0),Ⅲa期3例(T2N2M0);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34例,肺动脉和支气管双袖状肺叶切除8例。结果:4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左侧脓胸1例,发生率2.4%(1/42),肺炎、肺不张2例,发生率为4.8%(2/42)。患者1年生存率为80.9%,3年生存率38.1%。结论:以支气管或肺动脉袖状切除能提高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可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保证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63例老年 NSCLC 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2例,均于全麻条件下,分别行全肺切除术与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 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 P ﹤0.05),且观察组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全肺切除术相比,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老年 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生存率.方法:2003 年10 月-2008年12 月,对笔者所在医院25 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其中有3 例行肺动脉侧壁切除,2 例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8 例(32%),其中肺不张1 例,心律失常5 例,支气管胸膜瘘1 例,声音嘶哑1 例,随访时间8 个月-5 年,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9.5%、42.1%、32.4%.结论: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扩大了肺癌患者的手术指征,避免了全肺切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隆凸切除及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术等手术方式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10年5月间9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施行以支气管袖状成形术为主的多种切除重建手术。其中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49例,左肺上叶袖状切除术14例,右肺中叶袖状切除术3例,左肺下叶袖状切除术4例,左肺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8例,右肺上叶切除合并器官隆凸切除重建3例,全肺切除合并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7例,主气管袖状切除4例。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 h 43分,平均失血415 ml,术后肺不张7例(7/92),声音嘶哑4例(4/92),机械通气支持3例(3/9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59.6%,31.5%。结论隆凸切除、支气管袖状成形术、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术等术式既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又能最大限度保护了肺功能,且隆凸切除气道重建术能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了中央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生存率。方法:2003年10月-2008年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2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其中有3例行肺动脉侧壁切除,2例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8例(32%),其中肺不张1例,心律失常5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声音嘶哑1例,随访时间8个月-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42.1%、32.4%。结论: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扩大了肺癌患者的手术指征,避免了全肺切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34例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了34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右肺上叶袖状切除14例,右中下肺叶袖状切除4例,左肺上叶袖状切除10例,左肺下叶袖状切除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并发症肺部感染14.7%(5/34),心律失常11.8%(4/34)。结论:支气管袖状肺叶除术提高了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提高了肺癌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且不合并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