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2.
125例老年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 ,每 2~ 3天或更长时间 1次 ,无规律性 ,粪便干硬 ,常伴有排便困难[1] 。资料表明 ,老年人肠蠕动功能降低 ,即使每日排便 ,其肠管内粪便仍有滞留 ,肠管内毒素容易被吸收。因而可引起体温升高[2 ] ;而长期便秘者不仅可出现腹胀不适 ,还可出现食欲不振 ,心烦失眠、头昏等症状 ;诱发加重痔疮、肛裂、脱肛、前列腺肥大等疾患 ,甚至可诱发心肌梗死 ,脑卒中。因此 ,解除老年患者的便秘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便秘的预防及自我护理 ,以促进疾病的痊愈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对 12 5例老年患者的便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病人疼痛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带状疤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疤疹性皮肤病。并发症多,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为探索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临床观察,评估病人疼痛程度,根据病势发展,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106例带状疤疹病人,治愈105例,占99.06%,转科1例,占0.94%。结论106例带状疱疹病人,采用了心理疏导,分散痛感、冰、冷湿敷、物理、药物治疗等方法,作用于中枢神经,促进大脑皮层发挥保护性调整作用,起到镇痛及促进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减少后道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情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外科手术病人疼痛控制情况,以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102例外科手术住院病人采取问卷调查,以了解其疼痛程度、受疼痛困扰情况,对疼痛知识的了解及止痛需要。结果:外科手术病人虽然采取了一定止痛措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受到了疼痛困扰,并且由于疼痛知识缺乏,很多患者盲目忍耐疼痛造成痛楚。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疼痛知识的宣教,以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老年卧床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 (增加置入胃管深度、抬高床头、适宜鼻饲量及鼻饲速度 )预防鼻饲时出现的呛咳、食物反流、胃潴留以及吸入性肺炎。方法 将 16例老年卧床鼻饲患者随机分成四组 ,对照组给予教科书上常规的置管深度及鼻饲方法 ;实验一组 (A)给予常规置管深度 ,鼻饲时抬高床头 30~ 80cm ;实验二组 (B)置管深度延长 8~ 10cm ,实验三组 (C)置管深度延长8~ 10cm ,鼻饲时抬高床头 30~ 80cm(坐位或半坐位 ) ,保持该体位 30min。结果 四组病人比较呛咳 ,对照组与实验组 (A、B、C)P <0 .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食物返流率P <0 .0 5 ;胃潴留对照组与实验组P >0 .0 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吸入性肺炎对照组 2例 ,A、B组各 1例 ,C组无发生。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与预防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手术体位所致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手术体位的摆放对于麻醉状态下的患者非常重要。尤其全麻状态下 ,手术病人的知觉已丧失 ,如果手术体位摆放不当或者保护措施不恰当 ,会在长时间的手术中对病人造成伤害。为此我们对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改进措施和护理干预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患者为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的 2 0 0例全麻手术病人。其中男 132例 ,女 6 8例。年龄为 10~ 74岁 ,平均年龄 35岁。在各种手术体位中仰卧位手术 95例 ,俯卧位37例 ,侧卧位 4 0例 ,截石位 2 8例。手术时间最长 8小时 ,最短 3… 相似文献
7.
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 选择Ⅰ、Ⅱ型 (符合WHO诊断标准 )高血压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 :综合护理组 35例 ,除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 ,辅以心理、行为等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33例 ,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平均血压均有所下降 ,综合护理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综合护理组干预前后在遵医服药、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等方面的认知行为有较大变化。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平稳降低血压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是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值得进一步探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一次。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有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依从性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的依从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例缓解期或残留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及N—BPRS对患有关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结果:影响缓解期或残留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化程度、婚姻、病人病情、药物剂量、药物副反应、护士服务质量、护患关系、健康教育方式等。结论:控制病情、减少药物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依从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对乳腺癌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对78例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规范化护理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恶心,呕吐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2.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8.4%,P<0.05有显性差异。结论:规范化护理行为干预可明显降低化疗病人的恶心和呕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