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完全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69篇 |
出版年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rhesus monkey spinal cord injury by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derived neurons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is still a challenge. This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therapeutical effectiveness of neurons derived form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for spinal cord injury.Methods In this study, rhesus MSCs were isolated and induced by cryptotanshinone in vitro and then a process of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 gene. The induced MSCs were tagged with Hoechst 33342 and injected into the injury site of rhesus spinal cord made by the modified Allen method. Following that, behavior analysis was made after 1 week, 1 month, 2 months and 3 months. After 3 months, true blue chloride retrograde tracing study was also used to evaluate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xons pathway and the hematoxylin-eosin (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performed after the animals had been killed.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mRNA of GAD gene could be found in the induced MSCs but not in primitive MSC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could also confirm that rhesus MSCs could be induced and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Behavi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restored the function of spinal cord up to grade 2-3 of Tarlov classification. Retrograde tracing study showed that true blue chollide could be found in the rostral thoracic spinal cords, red nucleus and sensory-motor cortex.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ransplant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艾达康治疗慢性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艾达康对慢性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型的疗效。[方法]恒河猴8只,均感染猴艾滋病病毒SIVmac251复制慢性猴艾滋病模型;18个月后随机分成2组,即模型组和艾达康组,艾达康组给予2g·kg-1·d-1剂量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56d;观察治疗前后体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猴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并行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艾达康组猴体质量有上升趋势,但与模型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能减少感染性腹泻发生;对血中WBC计数及血浆病毒载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可升高血浆CD4+、CD8+细胞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组猴治疗前均出现淋巴结退变、耗竭现象,经治疗后艾达康组出现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和免疫母细胞增生等淋巴结恢复、重建现象。[结论]中药复方艾达康对SIV慢性感染猴具有一定的免疫恢复和重建作用,但无明显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Expression of pax-6 in rhesus monkey of optical defocus induced myopia and form deprivation myopi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Pax 6isoneofthehomeoboxgenesthatencodetrans criptionfactorsandfunctionbyregulatingtheexpressionofothergenes Itiswellknownthatpax 6playanimportantroleinthecourseofembryonicdevelopment 1 9Evidencesupportstheideathatpax 6genealsoplaysakeyroleduringtheprocessofeyedevelopment Insomeoculardiseasesinhumans ,forexamplecongenitalaniridia ,thedeletionormutationofpax 6genehasbeenfound 8,10 Mutationsinpax 6geneinheterozygoushumansoftenresultineyeswithabnormalitiesofthecornea ,iris,lensandretina 10 Ar… 相似文献
4.
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可能性,确定其有效病毒浓度,明确实验猴感染SHIV-KB9后的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情况,建立SHIV/SAIDS模型,并确定、完善SHIV/SAIDS模型评价指标。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选出6只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静脉感染实验猴,使用流式细胞术、血常规检测、病毒分离、DNA-PCR和RT-PCR等方法确定实验猴是否被感染,以及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细胞损伤情况,持续测定3个月。结果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病毒分离结果、CD4+/CD8+比值和CD4+细胞数等证实,4.8×106copies/mL以上浓度的SHIV-KB9病毒液能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SHIV-KB9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为进一步建立SHIV/SAIDS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为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研Ⅱ号抗SIVmac感染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中研Ⅱ号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研Ⅱ号在体外缺乏直接的抗SIV感染作用;而体内实验显示中研Ⅱ号对SIV感染所致的猴艾滋病模型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抑制感染早期异常的免疫细胞活化,促进晚期抑制状态的免疫细胞活化,对不同感染时期的免疫功能呈双相调节作用。中研Ⅱ号通过对细胞功能紊乱的调节实现其免疫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艾滋病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笼养恒河猴的月经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大小为1.1m×0.8m×0.8m的笼体对12只成年雌性恒河猴采用单笼饲养,建立了恒河猴个体月经史档案,观察记录它们不同月份的44个月经周期,探讨在笼养条件下,恒河猴的月经生理及其与季节的关系,为大幅度提高恒河猴的人工繁殖率提供重要的生殖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7.
颌间Ⅲ类矫形力对恒河猴髁突软骨改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髁突软骨生长改建的组织学机理.方法:选用6只青春期雌性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实验组4只,配戴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施加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对照组2只。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3月、6月处死实验动物,对髁突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组织学研究.结果: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作用下恒河猴髁突后斜面软骨变薄,增殖层、前肥厚层厚度明显减小,软骨生长受到抑制.前斜面增殖层、肥厚层厚度有所增加.软骨的改变是细胞数目、大小的改变共同造成的.结论:适当的颌间Ⅲ类矫形力可以使髁突发生积极的生理性改建. 相似文献
8.
恒河猴子宫内膜炎性出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恒河猴子宫内膜炎性出血模型。方法 选择月经正常的雌性育龄恒河猴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在月经第三天,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混合感染恒河猴的子宫内膜,宫腔细菌接种后第5天进行宫颈分泌物的细菌培养鉴定,继而连续观察三个月经周期经量、经期等的变化,于第四个月经周期分泌晚期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对照组未进行宫腔细菌接种,其经量、经期的观察及内膜取材时间同实验组。结果 ①实验组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证实三种细菌为本实验宫腔接种的细菌。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明显延长。③光镜观察显示:实验组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症改变,表现为内膜上皮坏死,间质炎性细胞增多明显,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间质出血严重,表浅微血管、静脉窦扩张明显,螺旋动脉扩张较明显,特别是在扩张的、大量炎性分泌物的腺体周围。其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变性严重、结构模糊、界限不清,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对照组为正常行经前期图像,螺旋动脉强烈收缩,内皮细胞无变性。结论 通过月经情况的改变及内膜形态学观察评价该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ELISPOT方法检测SIVmac239感染猴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完善现有的SIV/恒河猴模型,掌握恒河猴被SIV感染后体内细胞免疫应答状态,为评价HIV疫苗提供方法和数据上的参考,我们测定了SIV感染猴体内病毒特异性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实验前选出4只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用SIVmac239病毒液静脉感染实验猴,使用RT-PCR、流氏细胞术和ELISPOT等方法,监测SIVmac239病毒在恒河猴体内复制情况、感染猴的外周免疫损伤情况和细胞免疫情况,持续测定一年。结果实验结果显示IFN-γ ELISPOT方法能有效的评估实验猴的细胞免疫情况,IFN—YELISPOT结果和CD4+T细胞数无相关性,与血浆病毒载量稍有相关。结论本实验明确了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体内CTL的基本趋势和范围,了解了外周血病毒载量、外周免疫损伤与细胞免疫状况之间的联系,完善了SIV/SAIDS模型评价指标,为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实验恒河猴肺自发病变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脏器自发病变的发生情况,建立恒河猴自发病变的病理图谱。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学技术结合特殊染色方法,观察了各个年龄阶段的52只恒河猴肺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发现84.6%的肺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包括各型肺炎、炎性细胞浸润、坏死、脓肿、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等共17种病变。随年龄增长肺病变程度和病变发生率增加。结论 肺脏是恒河猴自发病变较严重的器官之一,自发病变对动物实验的干扰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