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0篇
  免费   84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239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1420篇
内科学   282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2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1篇
综合类   2960篇
预防医学   163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38篇
  36篇
中国医学   858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1008篇
  2013年   1007篇
  2012年   1349篇
  2011年   1383篇
  2010年   1154篇
  2009年   1146篇
  2008年   1272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综合评估不同分组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的变化,探讨4-HNE水平在COPD不同情况下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大医院住院的4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4例,平均年龄(67±9)岁.所有患者按4种方式分组:①肺功能Ⅰ-Ⅱ级组和肺功能Ⅲ-Ⅳ级组;②B组(低风险多症状组)和D组(高风险多症状组);③合并心血管疾病组和无心血管疾病组;④嗜酸粒细胞≤2%组和嗜酸粒细胞>2%组.另设健康对照组50例,与AECOPD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4-HNE水平.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组(9.4±3.0)mg/L比较,AECOPD患者治疗前(18.5±5.2) mg/L和治疗后(19.0±5.1) mg/L血清4-HNE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ECOPD名组治疗前后及各亚组间治疗前比较血清4-HN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功能Ⅰ-Ⅱ级组和肺功能Ⅲ-Ⅳ级组及B组和D组治疗后血清4-HNE水平下降的比例分别为43.8%和50.0%及46.7%和5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合并心血管疾病组和无心血管疾病组及嗜酸粒细胞≤2%组和嗜酸粒细胞>2%组,治疗后血清4-HNE水平下降的比例分别为25.0%和66.7%及73.3%和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4-HNE水平与FEV1%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系统性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2%的AECOPD患者治疗后仍持续存在较高的系统性氧化应激反应,4-HNE水平可能成为COPD不同情况下的生物标志物,并为COPD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人基因组中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转录产物仅占约2%,其余大部分均为非编码RNAs。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研究表明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存在差异表达,并且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在心血管疾病的调控网络中发挥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综述对近年来LncRNA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将对其作为心血管疾病新型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收缩性心功能衰竭已成为西方国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缺血性的心脏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是引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早期血管再建和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心肌梗死后的生存率,但仍有大量病人发展成心力衰竭.巨噬细胞除了具有免疫防御和维持组织稳态功能,还在心肌梗死诱导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的亚群已被证实参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心脏损伤和心肌重塑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基于巨噬细胞调控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经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但还未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体重指数(BMI)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SBP、DBP、TC、TG、LDL-C和FP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MI差异不明显(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以及糖尿病的患病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后例数均略多于放疗前.结论 放疗会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CVD危险因素水平,CVD危险因素水平的监测可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VD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NKX2.5 基因(同源盒转录因子)多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心血管疾病患者108例,对照组10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对NKX2.5 基因rs3729753、rs2277923的多态性位点进行序列扩增、检测和基因分型分布.采用卡方检验对两个多态性位点与成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rs3729753位点,纯合突变型(CC),突变杂合子(GC)与野生型纯合子(GG)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突变型等位基因C和野生型等位基因G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rs2277923位点,携带突变等位基因A个体的患病风险是携带野生型等位基因G个体的2.36倍(95%CI 1.50~3.70,P=0.000).与野生型纯合子(GG)比较,杂合子(GA)个体患病的风险显著增高(OR=2.18,95%CI 1.24~3.85,P=0.007);纯合子(AA)个体患病的风险显著增高(OR=16.62,95%CI 2.07~133.25,P=0.001).rs2277923位点亚组分析中,冠心病组携带突变等位基因A相对于野生型等位基因G个体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χ2=8.523,P=0.004).与野生型纯合子(GG)比较,突变纯合子(AA)个体患病风险显著增高(χ2=11.396,P=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并未发现rs2277923位点突变与疾病存在相关性.冠心病合并原高组携带突变等位基因A相对于携带野生型等位基因G个体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χ2=13.23,P=0.000).与野生型纯合子(GG)比较,杂合子(GA)个体患病风险显著增加(χ2=6.957,P=0.008);纯合子(AA)个体患病风险显著增加(χ2=13.679,P=0.000).结论 NKX2.5 基因rs2277923位点突变是成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可导致多器官和组织损伤,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新型的诊疗手段,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糖尿病相关的miRNA也正成为其并发症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总结了miRNA在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于目前多个临床试验在评估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结果上有所冲突,因此我们荟萃评价二甲双胍分别联合两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按英文限定词系统搜索Medline/PubMed、EMBASE和互联网数据库(从2000年~2015年9月)发布的与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或两类磺酰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研究.从203篇相关报道中,最终判定纳入8篇进行分析.在这些研究中,对二甲双胍+磺酰脲类和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心血管病风险事件,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进行了报道,并调整相对危险度(RR)或同等(危险比和优势比)和相应的方差.结果: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磺酰脲类治疗的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合并相关风险RRs(95%CIs)为0.71(0.56~0.90),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合并相关风险RRs为1.001(0.85~1.18),心血管病死亡率RRs为0.58(0.41~0.82).结论: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磺酰脲类治疗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RR),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但是两种治疗方法在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心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行为方式对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382例体检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患病状况等基本情况,饮食、吸烟、饮酒、坚持锻炼状况、精神紧张状况及熬夜状况等行为方式资料,检测CAVI,根据CAVI值将体检对象分为CAVI正常组(CAVI<9 m/s)、CAVI异常组(CAVI≥9 m/s),行一般情况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VI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性别,收缩压,高血压患病、吸烟、坚持锻炼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和吸烟为CAV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87(1.136~1.240)、3.845(1.836~8.052),P<0.01].结论 吸烟会增加CAVI异常的风险,并进一步促进动脉硬化和CVD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在急性并发症及慢性并发症的微血管病变损害上。1999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联合发布的声明开始强调糖尿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心血管等大血管并发症[1]。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死因中,心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考察替米沙坦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 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HUASMCs原代培养,传3代细胞实验。MTT比色法检测同一浓度替米沙坦(50 μg·ml-1)在不同作用时间(3~96 h)和不同浓度替米沙坦(0.5~500 μg·ml-1)在同一作用时间(48 h),对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RT PCR和ELISA法检测低、中、高3种浓度的替米沙坦(1,10,100 μg·ml-1)对HUASMCs表达IL-6 mRNA和因子的影响。结果: 不同作用时间的替米沙坦(50 μg·ml-1)对HUASM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作用时间为48 h时,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29.12±2.89)%。其后的作用时间72 h和96 h的抑制作用与48 h比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浓度的替米沙坦对HUASMCs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当浓度为100 μg·ml-1时,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1.46±3.36)%。其后各浓度的抑制作用与100 μg·ml-1比无显著变化(P>0.05)。低、中、高3种浓度的替米沙坦对HUASMCs表达的IL-6 mRNA和IL-6 含量均有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替米沙坦抑制体外培养的HUASMCs增殖,对HUASMCs表达的IL-6 mRNA和因子分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