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1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564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通过X线头颅侧位片研究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及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完全(VPC)患者的软腭形态,为腭裂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腭裂修复术后的113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软腭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的静态形状特点,并分析术后VPI与术后VPC患者软腭类型分布的差异以及术后VPI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间构成比的差异。结果术后VPI和VPC患者的软腭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中表现为6种类型,分别为梭叶型、月牙型、钝角三角型、条带型、粗短型、不规则型;术后VPI与术后VPC患者软腭类型分布的构成有差异;术后VPI患者两年龄组间各类型构成比无差异,两性别组间有差异。结论在数字化头影侧位片中,腭裂修复术后的软腭静态形状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形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正常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坎地沙坦低、中、高剂量组。12周后取相同部位主动脉分别进行固定、染色,在光镜及电镜下进行观察,并测量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主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坎地沙坦低、中、高剂量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有所减轻。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内膜与中膜厚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坎地沙坦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P<0.01)。结论坎地沙坦可减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改变,减少血管内膜、中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伴异常表达CD13急性B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及流式细胞学特点,提高诊断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确诊的4例患者的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散点图进行分析,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特点.结果 急性B细胞白血病伴异常表达CD13的患者形态学上多数具有高度异质性与分化发育的不协调性,且此类细胞均高表达CD34.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异常表达髓系抗原的确诊必须依靠免疫学分型,同时该类原始细胞既具有典型B细胞的免疫标志又有髓系细胞的特有标志,具有髓系原始细胞及原始淋巴细胞的双重特点,是形态学误诊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形态学CT分型以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4例,对其CT扫描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评价形态学CT分型以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包括有肿块型者10例,CT表现为肝内结节状肿瘤,未出现周围胆管扩张现象;管周围浸润型者5例,CT表现为沿着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瘤,合并有周围胆管扩张;肿块合并管周浸润型者7例,CT表现出肝内结节状肿瘤,并且合并有胆管扩张;管内生长型2例,CT表现为单发、多发肿瘤结节位于扩张的胆管内。结论经CT检查可以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展开准确的形态学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背景:进行组织工程研究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出大量生物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细胞纯度高的种子细胞。目的:分析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各代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第2代、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全骨髓贴壁法培养3代以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典型成纤维样细胞形态而且贴壁生长;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CD29、CD90、CD34、CD45表达分别为91.5%,96.2%,1.3%,8.0%,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为98.2%,98.1%,0.6%,2.0%;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以细胞浓度8×107L-1接种,细胞增殖速度快,获得的细胞总数多。综合形态学及细胞鉴定结果,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细胞纯度高,适合作为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绦虫(cestode)物种数目较多,大约有1500多种,对人及动物危害严重的是绦虫的幼虫,可引起绦虫蚴病,其中猪囊虫病和包虫病是流行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将对绦虫种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应用和发展方向做一简要综述。目前鉴定一个绦虫物种主要依据其形态学、生活史等传统分类学方法并结合分子分类学方法来进行。传统形态学方法不能对那些形态学上相似、但在遗传学方面却不同的绦虫加以鉴定。线粒体和核基因序列在物种鉴定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绦虫分类学的研究热点,构成绦虫的核酸条形码,为绦虫隐藏种的发现和新物种的界定,以及为绦虫病的准确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措施的制定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及体外培养对人卵巢组织内各级卵泡的形态影响。方法采用液氮直接覆盖玻璃化冷冻(DCV )方法冷冻保存成人卵巢组织,复苏后行体外培养,观察卵巢组织中卵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新鲜培养组与新鲜组、冷冻培养组与冷冻组相比,原始卵泡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构成比显著增加(P<0.05);新鲜培养组较新鲜组形态正常的原始、初级、次级卵泡比例降低(P<0.01);冷冻组形态正常的初级、次级卵泡比例均低于新鲜培养组(P<0.05);冷冻培养组形态正常的次级卵泡比例低于新鲜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V方案卵泡形态结构有一定损伤,体外培养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变化情况。 方法 :将 3 0只Wiste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cin ,STZ)诱发糖尿病。并于糖尿病发病后 4、6和 12周观察两组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 ,同时监测两组大鼠的体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糖持续高于 19mmol/L以上 (P <0 0 0 1) ,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视网膜血管铺片见 :糖尿病 4周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明显异常改变 ;糖尿病 6周 ,开始出现血管壁细胞数目减少 ;糖尿病 12周 ,血管壁细胞数进一步减少 ,并出现毛细血管形态的异常。对照组在各实验时点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异常改变。 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最早期的改变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数目的减少 ,然后才发生血管形态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从1962年Luft首次描述病人体内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到九十年代确定了与一系列临床疾病相关的线粒体多基因缺陷的40年来,线粒体疾病已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为人们所认识。本书通过最新的材料全面介绍了线粒体功能缺陷的细胞病变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李云庆等8位科教人员完成了痛信息传递和调控机制的研究。 该研究的内容包括:(1)用细胞内记录和标记方法观察了延髓背角Ⅰ、Ⅱ、Ⅲ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点,初步阐明了延髓背角的细胞构筑、局部环路及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并据此对神经元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2)对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神经活性物质、向内脏感觉信息传递和调控有关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