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55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 LEEP术治疗宫颈内瘤变平均时间6.8min,出血量9.6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CINⅠ、 CINⅡ、 CIN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呈正相关关系,rs=0.785(P<0.01),治愈率为98.6%(149/151),151例中宫颈塑形满意134例(88.7%).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4例经阴道镜诊断为CIN,后行LEEP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手术,预后及病理级别变化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18 min,中位数为8 min。术中出血5-25 ml,中位数为9 ml;术后CIN分级上升的共有63例,占总例数的9.4%,级别相等的病例共有220例,占总例数的32.6%,术后分级下降的有391例,占总例数的58%。术后切缘累及共50例,占总病例数的7.73%。术后随访治愈率达98.7%。结论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是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增强,宫颈癌普查的广泛开展,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受到了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利用组织本身阻抗,产生瞬间高热,达到切割组织的目的,且LEEP对组织热损伤小,切缘炭化低,可提供病理学诊断,故被广泛应用于CIN的诊治,有效阻止了CIN发展为宫颈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妇科门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并在短期内行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oop dectrosurgical procedure,LEEP)和(或)宫颈锥切术和(或)子宫全切术后的22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最终病理结果,评价阴道镜下官颈活检的准确性.结果:228例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比较完全符合者75.00%(171/228),不符合者25.00%(57/228),其中诊断过度12.72%(29/228),诊断不足12.28%(28/228).228例患者中最终诊断为宫颈侵润癌6例,漏诊率为3%,其中CIN1漏诊率0.92%(1/109),CIN3漏诊率7.25%(5/69),二者漏诊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42,P>0.0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虽有一定比例宫颈侵润癌的漏诊,其漏诊率与CIN的级别无关,但其仍然是一项方便、经济、创伤较小而又可靠的诊断CIN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宫颈电环切除术配合湿润烧伤膏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198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应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配合湿润烧伤膏外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4年5月-2006年10月198例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配合创面涂擦湿润烧伤膏的治疗情况。结果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CIN者198例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宫颈慢性炎21例(10.6%),CINⅠ91例(45.9%),CINⅡ77例(38.9%),CINⅢ6例(3%),原位癌3例(15%)。LEEP术后切缘阴性191例,LEEP术后病理降级52例,等级128例,升级18例。术后配合应用湿润烧伤膏,创面2个月愈合174例,术后1年无复发,术后1.3年复发3例,治愈率达89.4%。结论CIN应用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效果好,安全、简单,避免了二次手术及过度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能进一步诊断,配合应用湿润烧伤膏创面愈合增快,但仍需要规范随访以防止进展为宫颈癌。 相似文献
6.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断和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98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随访疗效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的变化。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时间为7.1min,出血量为9.8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各级CIN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9.4%(68/98),升级率为5.1%(5/98),降级率为25.5%(25/98),手术前后高危型HPV—DNA负荷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是诊断和治疗CIN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高危型HPV感染。 相似文献
7.
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386例有接触性出血等临床可疑症状患者分别行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然后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用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的敏感性88.17%、特异性89.76%、假阳性率10.24%、假阴性率11.83%、诊断符合率89.38%;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49.46%、特异性93.52%、假阳性率6.48%、假阴性率50.54%、诊断符合率82.9%。结论:将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联合使用,镜下定位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既避免常规四点活检的盲目性,又能减少各自的假阴性及假阳性,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临床价值.方法:CIN1及CIN2行LEEP刀环切,CIN3及部分原位癌行LEEP刀锥切.部分CIN1行LEEP刀电烙.结果:随访至今,无复发者.结论:LEEP刀治疗CIN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环状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对61例经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行LEEP术,将LEEP术前与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与最后诊断的符合率为73.8%(45/61)。术后6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宫颈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异常。结论LEEP术具有疗效高,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CIN诊断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分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对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的分流作用.方法 对694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进行了高危型HPV检测,并对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异常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275例患者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将275例患者分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每组分别为71例、149例和55例.结果 在694例患者中,细胞学为ASC、LSIL和HSIL时hrHPV阳性率分别为68.4%(252/368)、87.6%(219/250)和93.4%(71/76).在275例进行了阴道镜和宫颈活检的患者中,细胞学为ASC、LSIL和HSIL时,组织学为CIN2+的比例分别为22.5%、30.2%和70.9%,组织学为CIN3+的比例分别为7.0%、12.2%和36.4%.以CIN2+为终点时,高危型HPV检测在ASC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23.6%,LSIL组为93.1%、10.6%,HSIL组为97.4%、25.0%;以CIN3+为终点时,ASC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1.2%,LSIL组为100%、10.7%,HSIL组为95.0%、11.4%.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对细胞学为ASC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分流方法减少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比例;但对宫颈细胞学为LSIL和HSIL时,其分流的意义不大,对此类患者均应进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